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9—1508 【介紹】: 明江西安福人,字公實,號介庵。景泰初以父張洪死土木之難,為國子生。天順八年進士。成化元年,授兵部主事。累遷為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與林瀚、林俊、章懋稱南都四君子。正德間以左都御史論奏劉瑾,罷官。有《介軒集》。
維基
張敷華(1439年—1508年7月20日),字公實,號介庵,江西吉安府安??h(今江西省安??h)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泰初年,進入國學。天順八年(1464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與劉大夏從部事,授兵部主事,升任郎中。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參議,居浙江十余年,歷任浙江布政使。弘治初年,遷湖廣布政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中途奔喪,除服后恢復原職。在任期間處理糧運管理等。改為陜西巡撫,制定婚喪禮儀等。之后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淮、揚等府。之后掌管南京都察院,與南京吏部尚書林瀚、僉都御史林俊、國子監(jiān)祭酒章懋共稱「南都四君子」,就遷南京刑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年),召為左都御史。同年冬,大臣與言官請求驅(qū)逐劉瑾等宦官,內(nèi)閣力主此事。武宗猶豫不決。繼而朝廷風氣大變,宦官勢力大增。張敷華只能與楊守隨辭職,至徐州時乘坐小艇遇到洪水,觸石幾乎溺死。劉瑾仍然忌恨,欲借湖廣倉儲浥爛事,連坐張敷華。翰林院修撰康海對劉瑾說:「吾秦人愛張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劉瑾于是稍微解意,仍然連坐其與楊守隨罪。次年六月病卒。
李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敷(1451年—?),字春敷,湖廣永州府道州寧遠縣人,軍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二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永敷(1455年—?),字貽教,號鶴山,湖廣郴州永興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六十名,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十三年(1500年)授兵部武選司主事。正德年間,因反對劉瑾篡權(quán),被罷官歸鄉(xiāng)。創(chuàng)建石屏書院,擔任教員,著《鶴山集》、《石屏文稿》。正德十二年(1517年),主修《永興縣志》。與王陽明、李東陽、何孟春、李夢陽、楊一清等交往甚深。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寬(1456年—1515年),字敬敷,江西廣信府玉山縣人,民籍,治《書經(jīng)》。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四十名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十七年七月升云南按察司僉事,管理銀場,十一月調(diào)任四川,正德三年升本司副使。
彭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彭敷,字汝言,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民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演,字文敷,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民籍。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五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匡翼之,字敬敷,號云溪,直隸淮安府贛榆縣人,山東膠州千戶所官籍。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進士。授南京監(jiān)察御史,改北京御史,清理陜西軍政,清除積弊。彈劾不避權(quán)貴。正德初年,因忤權(quán)閹劉瑾,出為四川副使。官終廣東按察使。卒年六十二。
蕭良宣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蕭良宣(?—1514年),字敷化,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人,軍籍。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聯(lián)捷丁未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一名進士。官浙江龍游縣知縣。正德九年(1514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0—1583 【介紹】: 明福建侯官人,字德敷。正德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員外郎。司藏失盜,謫寧州同知。官至程番知府。有《人瑞翁集》。
滄海遺珠
林春澤(1480- 1583)字德敷,福建侯官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平番府知府。年百有四歲。有司為建人瑞坊,少與鄭善夫游,工于詩,頗有體裁,著有《人瑞翁集》十二卷。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敷,候官人。正德甲戌進士,由戶部員外歷官刑部郎中出知程番府有人瑞翁集
維基
林春澤(1480年—1583年),字德敷,號旗峰,福建侯官(今福州閩侯)人,同進士出身。正德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進士,官戶部主事,遷戶部臨清運河鈔關(guān)員外郎。明武宗南巡時,凡直諫者,一律廷杖罰跪,經(jīng)春澤上疏救之,才讓他們免于刑罰。平虜伯江彬的隨從人員,時常依仗江彬的權(quán)勢濫用職權(quán)、作威作福,春澤為人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諛,就連江彬本人也懼怕他的剛直。后因司藏失盜,謫寧州縣丞,不久,改任吉州縣丞,升廣東肇慶府同知。任內(nèi)倭寇侵擾高州,平亂后擢為南京刑部郎中,出知貴州程番府知府,后遭人嫉忌中傷遣歸。春澤精通《禮經(jīng)》,學者皆事春澤為師。其所作之詩詞多宏大雄偉,為禮部尚書林熑所稱道。享嵩壽一百零四歲。明代士大夫壽至百歲者,就只有林春澤與劉伯淵二人而已。
王教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教(1481年—?年),字證敷(誕敷),四川敘州府宜賓縣人,民籍,治《詩經(jīng)》。四川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百四十名,三甲第七十二名進士。正德十年(1515年)至嘉靖二年(1523年)任常州府知府。之后升任陜西布政司左參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8—1550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字敬敷,號平墅。正德九年進士。官桐城知縣,擢御史,巡按云南,平土司安銓、鳳朝文之亂,升右副都御史,提督南京糧儲。有《風化錄》、《戎政錄》。
維基
沈教(?—?年),字敬甫(或敬敷),號平墅,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人,軍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第108名進士,授桐城縣知縣,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選授陜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六年巡按云南,七年參與平定云南叛舍安銓、鳳朝文之亂。累官至貴州按察使,十七年二月升云南右布政使,轉(zhuǎn)山東左布政使,二十年八月升光祿寺卿,二十一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被御史陳宗夔論劾沈教前在山東、云南任上貪聲頗著,詔回籍聽勘,不久令致仕。著有《戎政錄》、《巡東漫集》、《巡南雜詠》等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萬安人,字敷英。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嘉靖三年擢監(jiān)察御史,上疏言大禮事,忤旨切責。未幾,又伏闕固爭,杖責除名戍邊。
維基
王時柯(1488年—?),字敷英,號虛巖,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萬安縣(今江西省萬安縣)人,同進士出身。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名,三甲第二名進士,吏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嘉靖三年(1524年),升為監(jiān)察御史。大禮議中,曾經(jīng)上疏反對。不久在左順門事件中歸伏請求世宗收回成命,獲杖刑,除名。
陳邦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邦敷,字自寬,陜西西安府乾州人,民籍。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七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會試第一百六十八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六名進士。授知縣,嘉靖五年(1526年),試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嘉靖九年(1530年)以言事謫新添驛丞。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鐸,字邦敷,號西林,山西壺關(guān)縣人,同進士出身。嘉靖五年(1526年),登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陜西三原縣知縣,擢兵部郎中,出為浙江湖州府知府,著有《西林稿》、《警心要言》、《全唐律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7—1559 【介紹】: 明浙江永康人,字舜敷,號松溪。初師從章懋,后從王守仁游。嘉靖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三十三年,供事西苑。所撰青詞,頗有所規(guī)諷,帝銜之。后以上疏辭南京工部右侍郎,勸帝享安靜和平之福,被誣為謗訕,除其名。卒謚文恭。有《松溪集》、《程文恭遺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舜敷,永康人。嘉靖己丑賜進士第二,累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改南工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謚文恭有松溪集
維基
程文德(1497年—1559年),字舜敷,初號益齋、后號質(zhì)庵、復號松溪,學稱松溪先生,浙江永康縣(今浙江省永康市)人,榜眼,翰林院學士、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父親程銈為弘治十二年進士,曾因忤逆劉瑾,多年不升;劉瑾被誅殺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司副使。程文德早年接受家庭影響,首先受業(yè)于胡璉、林文俊。十四歲,再拜朱芳、李滄為師。十五歲,進入縣學為秀才。十八歲時,前往蘭溪,拜章懋為師;后赴余姚,求學于王守仁,為姚江學派門人。正德十四年,程文德舉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名。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四名,殿試第二名進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帝特例加封其父程銈為中憲大夫。嘉靖十一年,進士楊名彈劾吏部尚書汪鋐、武定侯郭勛、太常陳道瀛、金赟仁等,嚴厲指責嘉靖帝任用不當,嘉靖帝震怒,當即逮捕楊名入獄,楊名被拷打?qū)⒔杷?,但只供說奏章草案曾讓程文德過目。程文德因此受牽連,一并下詔獄。在被嘉靖帝命人拷問后,程自稱是幕后主使者,后被貶為信宜縣典史。他在途徑梧州時,被兩廣總督陶諧留下,聘任為嶺表書院主講。次年,奔赴信宜縣,被邀至高明書院主講。嘉靖十四年,汪鋐被罷免致仕,程文德升任江西安福縣知縣,任內(nèi)建造復古書院,并治理民政有方。不久父喪離職,丁憂除服后,起用為南京兵部員外郎。嘉靖二十年,轉(zhuǎn)為南京兵部郎中。后升為廣東提學副使,未赴任,改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再升至禮部右侍郎。俺答汗入犯京師,程文德鎮(zhèn)守宣武門,當時京師外難民紛紛奔來入城,京師九門中,唯獨宣武門放行,數(shù)萬人因此得以生還;不久,轉(zhuǎn)任吏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二年,出任會試主考官,后兼任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教授庶吉士。嘉靖三十三年,北直隸、南直隸、河南、山東四省饑荒,程文德上書請賑災,得到批準。同年,供事于西苑的程文德,感嘆宮中每年設(shè)醮祈禱,耗費大量經(jīng)費,撰寫《元宵詞》中言語諷刺,嘉靖帝因此懷恨在心。當時禮部尚書一職空缺,當時朝廷推舉程文德?lián)危粐泪愿缸涌刂瞥?,嚴世藩向程文德索賄,遭到拒絕。次年,南京吏部尚書一職空缺,朝廷舉薦程文德;此時,嚴嵩上疏稱其寫青詞有欺君之心,程文德因而再次得罪明世宗,而被貶南京工部右侍郎;隨后他進諫勸嘉靖帝享平靜和平之福,明世宗認為他是誹謗嘲弄,而將程文德貶為民。程文德回籍后,專注于著書。死后,監(jiān)察御史王好問請體恤;萬歷初年,加贈程文德禮部尚書,謚文恭。程文德墓現(xiàn)為永康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