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詞典 1分類詞匯 20
共21,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散班
散參
散輩
宣議郎
旅帥
儀同三司
《漢語大詞典》:散班
散官行列。 唐 白居易 《論制科人狀》:“今忽一旦悉踈棄之:或降於散班,或斥於遠(yuǎn)郡。設(shè)令有過,猶可優(yōu)容;況且無瑕,豈宜黜退?!?唐 劉禹錫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詩:“雖陪三品散班中,資歷從來事不同?!?/div>
分類:散官行列
《漢語大詞典》:散參(散參)
無固定職務(wù)而預(yù)朝參的散官。隋書·李德林傳:“因出為 湖州 刺史, 德林 拜謝曰:‘臣不敢復(fù)望內(nèi)史令,請(qǐng)預(yù)散參?!?/div>
《漢語大詞典》:散輩(散輩)
散官之輩。南史·王敬則傳:“初為散輩使 魏 ,於北館種楊柳。”
分類:散官
《國語辭典》:宣議郎(宣議郎)  拼音:xuān yì láng
職官名。唐代設(shè)置宣義郎,為散官。宋代因襲設(shè)置。明制若由吏員出身而封為文職正七品官,則作宣義郎。清改為宣議郎,制度與明代相同。
《漢語大詞典》:旅帥(旅帥)
(1).周禮官名。統(tǒng)一旅之眾。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br />(2).古代州郡地方軍事散官名。通典·職官十四:“ 后周 改都督諸軍事為總管,則總管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帥都督、都督。至 隋 三都督并以為散官。 煬帝 改大都督為校尉,帥都督為旅帥,都督為隊(duì)正:按此則都督之名微矣?!?br />(3).太平天囯官名。既管軍政亦管民政,位在師帥之下,卒長之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各家有事訟,兩造赴兩司馬,兩司馬聽其曲直……不息,則卒長尚其事于旅帥?!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凡設(shè)軍,每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設(shè)一軍帥,次設(shè)軍帥所統(tǒng)五師帥,次設(shè)師帥所統(tǒng)五旅帥,共二十五旅帥?!?/div>
《漢語大詞典》: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漢 稱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皟x同三司”謂非三司而儀制同于三公。 東漢 殤帝 延平 元年, 鄧隲 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 晉 以后,將軍之開府置官屬者稱“開府儀同三司”。 北周 改開府儀同三司為開府儀同大將軍。 隋文帝 時(shí)為散官, 唐 、 宋 、 元 因之, 明 廢。后漢書·鄧隲傳:“ 延平 元年,拜 鄧隲 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始自 騭 也。” 唐 張說 《齊盧思道碑》:“公節(jié)義獨(dú)存,侍從趣 鄴 ,告至行賞,授儀同三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贙 字 翔威 ……官歷 欽江 開國公,至正議大夫,儀同三司?!币嗍》Q“ 儀同 ”。陳書·高祖本紀(jì)上:“ 景 儀同 盧輝畧 開 石頭 北門來降。”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紕漏:“ 隋 劉臻 為儀同,有 劉納 者亦為儀同,俱為太子學(xué)士,情好甚密?!眳㈤?span id="45zne3y" class="book">《通典·職官十六·開府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