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甲敕
見“ 甲勑 ”。
《漢語大詞典》:命敕
猶敕命?;实鄣脑t令。 宋 蘇舜欽 《投匭疏》:“況其身檢命敕,已得為朝中官,則口鉗舌卷,鮮肯言天下事?!?/div>
《駢字類編》:二敕
齊書王僧虔傳:元徽中,遷吏部尚書。高平檀圭罷沅南令,僧虔以為征北板行參軍。訴僧虔求祿不得,與僧虔書曰:五帝之始,文武為先。文則經(jīng)緯天地,武則撥亂定國(guó)。仆一門雖謝文通,乃沗武達(dá)。群從姑叔,三媾帝室,祖兄二世,糜軀奉國(guó),而致子侄餓死草壤。去冬今春,頻荷二敕,既無中人,屢見蹉奪。經(jīng)涉五朔,踰歷四晦。書牘十二,接覲六七,遂不荷潤(rùn),反更曝鰓。曰:唐書薛存誠(chéng)傳:累遷給事中,瓊林庫廣籍工徒,存誠(chéng) 此奸人羼名以避征役,不可許。又神策軍與咸陽尉袁儋不平,誣奏之,儋被罰,二敕皆執(zhí)不下。憲宗悅,遣使勞之。
《漢語大詞典》:敕憲(敕憲)
教令。穆天子傳卷一:“丙寅,天子屬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憲?!?郭璞 注:“憲,教令也?!?/div>
分類:教令郭璞
《韻府拾遺 紙韻》:敕視(敕視)
漢書趙充國(guó)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母令解仇,以發(fā)覺其謀。
《漢語大詞典》:敕畫(敕畫)
猶敕令,詔命。因詔敕須押字判行,故稱。新唐書·宦者傳下·張彥弘:“時(shí)公卿皆在 長(zhǎng)安 ,數(shù)日不聞朝廷敕畫?!?/div>
《駢字類編》:十敕
齊書荀伯玉傳見五令下。
《漢語大詞典》:遵敕
謂遵照皇帝的詔令。 蔡?hào)|藩 《南北史通俗演義》第四二回:“﹝ 沈約 ﹞至是與宴 華光殿 中,遵敕賦詩,夸張戰(zhàn)績(jī)?!?/div>
《漢語大詞典》:豫敕
預(yù)先命令、告誡。三國(guó)志·吳志·呂蒙傳:“ 蒙 豫敕四將,各選百人, 普 出,便入守城門?!?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凡事皆應(yīng)慎密,亦宜豫敕左右,人有至誠(chéng),所陳不可漏泄,以負(fù)忠信之款也。”
《漢語大詞典》:敕準(zhǔn)
原謂行事得到詔命準(zhǔn)許。后泛指經(jīng)當(dāng)局許可。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礉暋怠?/span>:“看現(xiàn)在的景況,凡有敕準(zhǔn)或默許其存在的,倒往往會(huì)被一部分人們搖頭?!?/div>
《分類字錦》:敕邪(敕邪)
埤雅:溪?性食短狐,在山澤中無復(fù)毒氣。故淮賦云:溪?尋邪而逐害。此鳥蓋溪中之敕邪逐害者,故以名云。鴆之步綱,鴷之畫印,溪?之敕,蜾蠃之祝,皆物之有術(shù)智者也。
分類:雜鳥
《韻府拾遺 筱韻》:敕嬲(敕嬲)
李孝光墨竹詩:道人嗜睡莫敕嬲,阿翁勸爾以一觴。
《韻府拾遺 宥韻》:敕懋(敕懋)
書:時(shí)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
《漢語大詞典》:母敕
母親的告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經(jīng) ﹞為尚書,助 魏 ,不忠於 晉 ,被收,涕泣辭母曰:‘不從母敕,以至今日!’”
分類:母親告誡
《漢語大詞典》:譴敕(譴勑)
譴責(zé)告戒。后漢書·馬防傳:“ 防 又多牧馬畜,賦斂 羌胡 ,帝不喜之,數(shù)加譴勑,所以禁遏甚備。”后漢書·五行志一:“上以后故,但譴勑之,不治其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