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圣敕(圣敕)  拼音:shèng chì
古時對皇帝敕令的專稱?!端疂G傳》第一回:「洪信領(lǐng)了圣敕,辭別天子,不敢久停?!?/div>
分類:敕令帝王
《漢語大詞典》:敕號(敕號)
帝王頒賜稱號。《南海觀音全傳》第二一回:“權(quán)將正殿為殿堂,暫把龍牀為法座,嚴(yán)潔道場,敕號僧人為三天門下大寶法主、鎮(zhèn)國禪師,代朕掌管江山?!?/div>
分類:帝王頒賜
《漢語大詞典》:敕教
帝王的命令。三國志·魏志·牽招傳:“ 招 乃還坐,為 峭王 等説成敗之效,禍福所歸,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便辭 遼東 之使,罷所嚴(yán)騎。”
分類:帝王命令
《駢字類編》:中敕
陳書陸瓊傳:瓊素有令名,深為世祖所賞。及討周迪、陳實應(yīng)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
《漢語大詞典》:敕設(shè)(敕設(shè))
整飭周備。設(shè),周備。 宋 劉克莊 《漢宮春·丞相生日乙丑》詞:“槐第安排敕設(shè),有藕如船大,有棗如缾?!?/div>
分類:整飭周備
《漢語大詞典》:敕語(敕語)
敕言,綸言。宋史·藝文志二:“ 鄭畋 《敕語堂刊》五卷。”
《漢語大詞典》:敕諭(敕諭)
(1).皇帝的詔令。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敕諭分明,信誓殊重?!?br />(2).告戒曉諭。漢書·東平王劉宇傳:“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張子蟜 奉璽書敕諭之。” 顏師古 注:“約敕而曉告之也?!?br />(3).以敕書曉諭。紅樓夢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內(nèi)不得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div>
《漢語大詞典》:應(yīng)敕(應(yīng)敕)
在帝王左右侍候傳達(dá)旨意的人。梁書·武帝紀(jì)上:“我若總 荊 雍 之兵,掃定 東夏 , 韓白 重出,不能為計,況以無算之昏主,役御刀應(yīng)敕之徒哉?”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及即位,不與朝士相接,專親信宦官及左右御刀、應(yīng)敕等。” 胡三省 注:“應(yīng)敕,在左右祗應(yīng)敕命者?!?/div>
《漢語大詞典》:切敕
亦作“ 切敕 ”。 嚴(yán)令。后漢書·陳忠傳:“便可撰立科條,處為詔文,切勑刺史,嚴(yán)加糺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傅咸傳》:“前受嚴(yán)詔,視事之日,私心自誓,隕越為報。以貨賂流行,所宜深絶,切敕都官,以此為先。”
分類:嚴(yán)令
《漢語大詞典》:敕正
亦作“勅正”。 整飭;整頓。漢書·翟方進傳:“ 方進 國之司直,不自敕正以先羣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谷永傳》:“誠敕正左右齊栗之臣,戴金貂之飾,執(zhí)常伯之職者,皆使學(xué)先王之道,知君臣之義?!?span id="xf6b6nu" class="book">《后漢書·馬嚴(yán)傳》:“宜敕正百司,各責(zé)以事?!?/div>
分類:整飭整頓
《漢語大詞典》:敕格
朝廷頒定的律法。新唐書·柳登傳:“ 登 字 成伯 ,淹貫羣書,年六十餘,始仕宦。 元和 初,為大理少卿,與 許孟容 等刊正敕格。”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玄齡 等定律五百條,立刑名二十等……又刪 武德 以來敕格,定留七百條,至是頒行之?!?/div>
分類:朝廷律法
《國語辭典》:敕身  拼音:chì shēn
謹(jǐn)飭自身?!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敕身齋戒,施教申申?!?/div>
《漢語大詞典》:符敕
亦作“ 符勅 ”。
(1).敕命文書。舊唐書·崔器傳:“ 器 懼,所受賊文牒符敕,一時焚之。” 明 何景明 《何子·固權(quán)》:“夫班爵封者遺之券誥,賜祠第者護之符勅?!?br />(2).指符箓。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彼皆恃其符厭” 元 胡三省 注:“謂 劉靈 助書為符敕以厭勝也?!?清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之二:“流俗亦何知,萬里走符勅。不信溪山靈,獨鐘 巫陽 宅?!?/div>
《漢語大詞典》:正敕
正式敕命。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故事:少尹與大尹游宴禮隔,雖除官亦當(dāng)俟正敕也?!?/div>
分類:正式敕命
《分類字錦》:敕水(敕水)
續(xù)博物志:鸂鶒能敕水,故宿水而物不害。
分類: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