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制敕
亦作“ 制勅 ”。 皇帝的詔令。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 安樂 恃寵驕恣,賣官鬻獄,勢傾朝廷,常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請帝書焉?!?span id="m2u2soe" class="book">《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六》:“時(shí)露布之文,類制勅之體,蓋執(zhí)筆者悮,頗為識者所嗤?!?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論》:“置門下封駮司,使制勑無得悮者?!?/div>
《漢語大詞典》:制敕
見“ 制敕 ”。
《漢語大詞典》:制敕(制勅)
見“ 制敕 ”。
《漢語大詞典》:敕文
指帝王詔書。《南海觀音全傳》第二十回:“ 劉欽 來到庵中,仍將圣旨展開……讀罷敕文, 善財(cái) 化作大仙?!?/div>
《漢語大詞典》:批敕
代皇帝批示處理奏章和對草擬的制敕簽署意見。 唐 羅隱 《送李右丞分司》詩:“在省曾批敕,中臺肯於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藩 曰:‘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裴垍 言於帝,以為有宰相器?!?宋 蘇軾 《送顧子敦奉使河朔》詩:“平生批敕手,濃墨寫黃紙?!?/div>
《國語辭典》:敕牒  拼音:chì dié
古代君王任命官吏的文書。《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七曰敕牒,隨事承制,不易于舊則用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薛御史當(dāng)堂一問,初時(shí)抵賴,及查物件,見了永嘉縣尉的敕牒尚在箱中,贓物一一對款。」
《國語辭典》:宣敕  拼音:xuān chì
1.通知傳達(dá)命令?!逗鬂h書。卷一九。耿弇傳》:「弇乃嚴(yán)令軍中趣修攻具,宣敕諸部,后三日當(dāng)悉力攻巨里城?!?br />2.任命或調(diào)遣官員的正式公文?!顿Y治通鑒。卷二八二。后晉紀(jì)三。高祖天福六年》:「凝請密留空名宣敕十?dāng)?shù)通,付留守鄭王。」《金史。卷一三四。外國傳上。西夏傳》:「詔陜西宣撫司及沿邊諸將,降空名宣敕,臨陣立功,五品以下并聽遷授?!?/div>
《國語辭典》:告敕  拼音:gào chì
1.舊時(shí)朝廷在頒賜官吏爵位時(shí)所用的詔令?!端问贰>矶?。列傳。袁彥》:「大中祥符八年,昭慶上彥周朝所受告敕有二圣名諱者,特遷殿直?!?br />2.頌賜?詔?令。《書經(jīng)。多士》:「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弧?/div>
分類:稟告整飭
《漢語大詞典》:明敕
亦作“明疎”。 明白地訓(xùn)示或告誡。《漢書·平帝紀(jì)》:“其明敕百寮,婦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歲以下,家非坐不道,詔所名捕,它皆無得繫。”后漢書·黃瓊傳:“明勑近臣,使遵法度。”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宜明勑諸軍,使深知此意。”
《漢語大詞典》:訓(xùn)敕(訓(xùn)敕)
亦作“訓(xùn)勅”。 君上對臣下告諭、誡飭。 宋 宋祁 《代鄭公授知制詔謝表》:“因程奏之升聞,紆睿辭之訓(xùn)敕,就加金艾之服,以奬朝廷之容?!?元 虞集 《敕賜龍章寶閣記》:“若夫詔告臣庶,訓(xùn)勑師旅,贊詞彌文,日盛一日,無以加矣?!?span id="iggegsq" class="book">《元史·世祖紀(jì)二》:“ 關(guān)東 、 蒙古 、 漢 軍官未經(jīng)訓(xùn)敕者,令各乘傳赴 開平 ?!?/div>
《漢語大詞典》:敕條(敕條)
朝廷所頒列的法律條款。 宋 蘇舜欽 《論五事》:“惟此輩兇人,唯利是嗜……人雖切齒,無可奈何,蓋緣國家別無敕條,以加檢束?!?/div>
《漢語大詞典》:元敕
原先的詔令。舊唐書·憲宗紀(jì)下:“ 淮西 立功將士,委 韓弘 、 裴度 條疏奏聞。 淮西 軍人,一切不問。宜準(zhǔn)元敕給復(fù)二年?!?/div>
分類:原先詔令
《漢語大詞典》:特敕
亦作“特勅”。 帝王的特別命令。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今年已來,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應(yīng)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內(nèi)徵未得者,并且停徵。”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詔選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聞,特敕授官?!?/div>
《漢語大詞典》:墨敕
亦作“ 墨勅 ”。 由皇帝親筆書寫,不經(jīng)外廷蓋印而直接下達(dá)的命令。《宋書·王曇首傳》:“既無墨敕,又闕幡棨,雖稱上旨,不異單刺?!?宋 司馬光 《論夜開宮門狀》:“雖陛下慈愛至深,然門闕之禁,不可不嚴(yán)。若以式律言之,夜開宮殿門及城門者,皆須有墨勅魚符?!?宋 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 河北 鹽法, 太祖皇帝 嘗降墨勑,聽民間賈販,唯收稅錢,不許官榷?!?/div>
《漢語大詞典》:敕榜
皇帝賜給寺院的門榜。 唐 白居易 《兩朱閣》詩:“寺門敕牓金字書,尼院佛庭寬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