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山(鄉(xiāng)山)
家鄉(xiāng)的山。借指故鄉(xiāng)。 唐 顧況 《洛陽早春》詩:“客路偏逢雨,鄉(xiāng)山不入樓?!?明 張羽 《贈僧還日本》詩:“杖錫總隨緣,鄉(xiāng)山在日邊。” 清 厲鶚 《上?!?/a>詩:“十月鄉(xiāng)山上冢天,晴光盡趁過湖船?!?/div>
《國語辭典》:離鄉(xiāng)(離鄉(xiāng))  拼音:lí xiāng
離開家鄉(xiāng)。如:「他離鄉(xiāng)后音訊全無,現(xiàn)況如何,無從得知?!埂读簳>砣?。武帝本紀(jì)下》:「其有因饑逐食,離鄉(xiāng)去土,悉聽復(fù)業(yè),蠲課五年?!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鄉(xiāng)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div>
《漢語大詞典》:舊林(舊林)
指禽鳥往日棲息之所。也比喻故鄉(xiāng)。 晉 陸機(jī) 《贈從兄車騎》詩:“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唐 張說 《和魏仆射還鄉(xiāng)》:“富貴還鄉(xiāng)國,光華滿舊林?!?唐 李白 《留別王司馬嵩》詩:“愿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div>
《國語辭典》:越鳥(越鳥)  拼音:yuè niǎo
1.古代越國在南方,故稱南方的鳥為「越鳥」?!段倪x。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br />2.孔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九。禽部??兹浮罚骸羔屆涸进B。時珍曰:『孔,大也。李昉呼為南客?!弧?/div>
《漢語大詞典》:故丘
亦作“ 故邱 ”。 家鄉(xiāng)的山丘;故鄉(xiāng)。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二:“一辭故國十經(jīng)秋,每見秋瓜憶故丘。”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之八:“竿木常自隨,何必返故邱?!?明 陳汝元 《金蓮記·蜀晤》:“蠨蛸門戶,煙霞故丘,荒蕪圍徑,庭幃白頭,鷫鸘裘冷,難過秋時候?!?清 錢謙益 《陸宣公墓道行》:“人言藁葬在 忠州 ,又云徵還返故邱?!?/div>
《國語辭典》:懷鄉(xiāng)(懷鄉(xiāng))  拼音:huái xiāng
思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如:「只身在異國求學(xué),他只能靠書信或網(wǎng)路來排遣懷鄉(xiāng)之情。」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div>
《國語辭典》:豐沛(豐沛)  拼音:fēng pèi
1.眾多的樣子?!段倪x。宋玉。高唐賦》:「東西施翼,猗狔豐沛。」
2.漢高祖為秦沛縣之豐邑(即今江蘇省沛縣)人,后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xiāng)為「豐沛」。
《漢語大詞典》:歸里(歸里)
回故鄉(xiāng)。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果報·趙少保祭六大臣:“既而失相君歡,奪職歸里?!?span id="rfcznt6" class="book">《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郟縣 令 家豫堂 已引疾將歸里,亦來見?!?柳亞子 《〈燕子龕遺詩〉序》:“既余倦游歸里,君去 皖江 。”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社(鄉(xiāng)社)
(1).猶鄉(xiāng)里,故鄉(xiāng)。 宋 張先 《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詞:“暫 武林 分閫,東南外翰;錦衣鄉(xiāng)社,未滿瓜時?!?金 元好問 《聚仙臺夜飲》詩:“鄉(xiāng)社情親舊,仙臺姓字新?!?清 蒲松齡 《重陽前一日作》詩:“臘底春前當(dāng)何似?于今鄉(xiāng)社已流離?!?br />(2).同鄉(xiāng)士子會文的結(jié)社。 清 彭定求 《五人墓》詩:“重看俎豆登鄉(xiāng)社,尚想干掫捍黨魁?!?清 魏源 《〈書古微〉例言中》:“鄉(xiāng)會之程墨,鄉(xiāng)社之房稿,定待閑在之選本,皆至於汗牛充棟而不可極。”
《漢語大詞典》:越鄉(xiāng)(越鄉(xiāng))
遠(yuǎn)離故鄉(xiāng)。左傳·襄公十五年:“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xiāng)?!?南朝 宋 鮑照 《上潯陽還都道中》詩:“誰令乏古節(jié),貽此越鄉(xiāng)憂。” 唐 王勃 《他鄉(xiāng)敘興》詩:“邊城琴酒處,俱是越鄉(xiāng)人?!?宋 陳師道 《寄潭州張蕓叟》詩之一:“孰知為郡樂,莫作越鄉(xiāng)憂?!?/div>
《漢語大詞典》:維桑(維桑)
《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毛 傳:“父之所樹,己尚不敢不恭敬?!焙笠浴熬S桑”指代故鄉(xiāng)。 晉 陸云 《歲暮賦》:“處孝敬於神丘兮,結(jié)祗慕於惟桑。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親而人亡?!?唐 駱賓王 《秋夜送閻五還潤州》詩序:“ 閻五官 言返維桑,修途指 金陵 之地; 李六郎 交深投漆,開筵浮白玉之樽?!?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詩:“ 白公 是前政, 魯望 有維桑。” 清 錢曾 《湘靈先生移居》詩:“甲子遷訛昔夢中,維?;厥子执猴L(fēng)?!?/div>
《國語辭典》:老家  拼音:lǎo jiā
1.原籍、家鄉(xiāng)。如:「我的老家在竹南鄉(xiāng)下。」
2.人死后的歸宿。如:「林伯伯病纏多年,終于在上個月回老家了。」
《國語辭典》:反本  拼音:fǎn běn
回到根本。《禮記。禮器》:「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漢語大詞典》:鱸莼(鱸蓴)
鱸魚與莼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載: 晉 張翰 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而思故鄉(xiāng)莼鱸,因辭官歸。后因以“鱸蓴”為思鄉(xiāng)之典。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同夢》:“今朝空有鱸蓴想,指日還乘蝦菜舟?!?清 方文 《憶江南》詩:“鱸蓴初出水,櫻筍正盈筐。何必秋風(fēng)起, 吳 人始憶鄉(xiāng)?!?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分知安樗櫟,情忍戀鱸蓴?!?/div>
《漢語大詞典》:歸風(fēng)(歸風(fēng))
(1).回風(fēng)。文選·木華〈海賦〉:“或乃萍流而浮轉(zhuǎn),或因歸風(fēng)以自反?!?李周翰 注:“或因迴風(fēng)以自歸也。”
(2).謂吹向故鄉(xiāng)之風(fēng)。 晉 陸機(jī) 《悲哉行》:“愿託歸風(fēng)響,寄言遺所欽?!?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表》:“工謝綵輪,竊歸風(fēng)之價。” 胡之驥 注引《括地圖》:“ 奇肱氏 能為飛車,從風(fēng)遠(yuǎn)行, 湯 時西風(fēng)吹車至 豫州 , 湯 破其車,不以示民。十年西風(fēng)至,乃復(fù)作車遣歸去 玉門 四萬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