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1詞典 5分類詞匯 116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逗鬂h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jìn)》:「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修理以鎮(zhèn)京師?!埂都t樓夢》第八九回:「又要開銷國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來報知老爺?shù)??!?br />2.懲處、教訓(xùn)。如:「他把下屬狠狠修理了一頓,然后就怒氣沖沖地離開了?!?/div>
《漢語大詞典》:國均(國均)
(1).國家政務(wù)的權(quán)柄。均,同“ 鈞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圓盤,引申為權(quán)柄。《詩·小雅·節(jié)南山》:“ 尹氏 大師,維 周 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毛 傳:“均,平?!?陳奐 傳疏:“均,漢書·律歷志作‘鈞’。均、鈞同?!?span id="dqigasm" class="book">《北史·隋紀(jì)下·煬帝》:“強臣豪族,咸執(zhí)國均,朋黨比周,以之成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均?!?br />(2).國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傳舍哭范仆射》詩:“已矣余何嘆,輟春哀國均?!?/div>
《漢語大詞典》:六鄉(xiāng)(六鄉(xiāng))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內(nèi),分為六鄉(xiāng),每鄉(xiāng)設(shè)鄉(xiāng)大夫管理政務(wù)。周禮·地官·小司徒:“乃頒比灋于六鄉(xiāng)之大夫,使各登其鄉(xiāng)之眾寡、六畜、車輦。”《周禮·地官·鄉(xiāng)老》“鄉(xiāng)老” 漢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百里內(nèi)為六鄉(xiāng),外為六遂。”國語·周語中“請隧焉” 三國 吳 韋昭 注:“周禮:天子遠(yuǎn)郊之地有六鄉(xiāng),則六軍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貢賦?!?br />(2). 王莽 時仿 周 制,于 長安 西都置六鄉(xiāng)。漢書·王莽傳中:“分 長安 城旁六鄉(xiāng),置帥各一人…… 莽 下書曰:‘ 常安 西都曰六鄉(xiāng),眾縣曰六尉?!?/div>
《漢語大詞典》:國成(國成)
猶國均。國家政務(wù)的權(quán)柄。《詩·小雅·節(jié)南山》:“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毛 傳:“成,平也?!?鄭玄 箋:“觀此君臣,誰能持國之平乎,言無有也?!?孔穎達(dá) 疏:“誰秉國成,言君臣不能持國平也。” 陳奐 傳疏:“秉國成,猶云秉國均也。” 宋 曾鞏 《蒲宗孟制妻陳氏封河?xùn)|郡夫人》:“惟時哲輔進(jìn)秉國成?!?清 黃宗羲 《董公墓志銘》:“ 孫 熊 二公皆書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師,拱手而授之國成,凡原設(shè)營兵衛(wèi)軍,俱隸 方 王 ?!?span id="rxr2oue" class="book">《明史·劉宗周傳》:“嗚呼,八年之間,誰秉國成,而至於是!”
《漢語大詞典》:劇縣(劇縣)
政務(wù)繁重的縣分。 漢 時有劇縣、平縣之稱。漢書·游俠傳·陳遵:“乃舉 遵 能治 三輔 劇縣,補 郁夷 令?!?span id="h25wokr" class="book">《后漢書·安帝紀(jì)》:“自今長吏被考竟未報,自非父母喪無故輒去職者,劇縣十歲平縣五歲以上,乃得次用。” 唐 無可 《書事寄萬年厲員外》詩:“帝城皆劇縣,令尹美居?xùn)|?!?/div>
《漢語大詞典》:樞務(wù)(樞務(wù))
樞府的政務(wù)。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樞務(wù)之重,軍國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闕。” 唐 白居易 《寄隱者》詩:“云是右丞相,當(dāng)國握樞務(wù)。”
分類:政務(wù)
《漢語大詞典》:眾事(衆(zhòng)事)
眾多的政務(wù)。亦泛指各種事情。漢書·王莽傳上:“今眾事瑣碎,朕春秋高,精氣不堪。”晉書·天文志上:“相者總領(lǐng)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國、集眾事也?!?span id="78rhbkt" class="book">《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釋方便品》:“依義者,若無理一,眾事顛倒,悉是魔説,非復(fù)佛經(jīng)?!?span id="imtayzm" class="book">《文史知識》1985年第5期:“ 后漢 嘉平 六年置侍中寺,以侍中、給事黃門侍郎俱管門下眾事?!?/div>
《國語辭典》:施政  拼音:shī zhèng
施行政務(wù)。如:「施政綱領(lǐng)」?!豆茏?。大匡》:「小侯既服,大侯既附,夫如是,則始可以施政矣?!埂秴问洗呵铩I鞔笥[。慎大》:「庶士施政去賦,然后濟于河?!?/div>
《漢語大詞典》:官治
(1).官府的政務(wù)。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法)治官府……三曰官聯(lián),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 孫詒讓 正義:“此八法皆云邦治,唯官聯(lián)、官常云官治者,亦變文無義例,故《小宰》六聯(lián)亦云合邦治?!?span id="pzad6dz" class="book">《韓非子·解老》:“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國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賞罰?!?br />(2).官署;衙門。 明 何景明 《確山縣修城記》:“ 正德 七年,北寇之南,吏民睨城曰:‘此曷足以捍而守之耶?’廼相與棄其城,走匿山上。寇廼入,燔燒官治及民舍?!?br />(3).器官的功能。 嚴(yán)復(fù) 《原強》:“且一羣之成,其體用功能,無異生物之一體,小大雖異,官治相準(zhǔn)?!?/div>
《國語辭典》:居攝(居攝)  拼音:jū shè
1.臣下暫時攝行天子職權(quán)。漢。王充《論衡。譴告》:「文武之卒,成王幼少,周道未成,周公居攝。」
2.漢孺子嬰的年號(西元6)。
《漢語大詞典》:職事官(職事官)
執(zhí)掌具體政務(wù)的官吏。新唐書·陸贄傳:“桉甲令有職事官,有散官,有勛官,有爵號。其賦事受奉者,惟職事一官?!?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京師職事官,舊皆無公廨,雖宰相執(zhí)政,亦僦舍而居?!?/div>
《漢語大詞典》:六聯(lián)(六聯(lián))
古代謂六方面的政務(wù)須官府各部門聯(lián)合行事。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一:“﹝ 元豐 壬戌五月初三日詔:﹞朕閔古弗還,因時改造,是正百職,建復(fù)六聯(lián),先后重輕,粗獲條次?!?宋 葉適 《除吏部侍郎謝表》:“今也超六聯(lián)之清高,司右列之銓序,効職既重,責(zé)成必深?!?/div>
《漢語大詞典》:宮相
官名。 唐 代太子官屬有詹事府,統(tǒng)理一切政務(wù);又有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兩署之長官太子詹事與左右庶子均稱為宮相。 唐 白居易 《與皇甫庶子同游城東》詩:“白馬朱衣兩宮相,可憐天氣出城來?!?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biāo)榜官稱……太子庶子為宮相?!?/div>
《漢語大詞典》:剸繁
謂裁處繁劇的政務(wù)。 宋 蘇軾 《賀孫樞密啟》:“擁節(jié) 常山 ,遠(yuǎn)過 長城 之備;剸繁京兆,遂令鳴鼓之稀?!?明 唐順之 《與陳后岡參議書》:“兄在 湖 藩,清修之節(jié),剸繁之才,自與時流迥別?!?/div>
《國語辭典》:常任  拼音:cháng rèn
1.職官名。隨侍君主左右、掌管政務(wù)的官吏。
2.泛指近臣。《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勝之威,未嘗遭時不行,陷假離朝?!?br />3.長期擔(dān)任并負(fù)起主要責(zé)任的。如:「常任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