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1詞典 5分類詞匯 116
《國語辭典》:政躬  拼音:zhèng gōng
尊稱國家元首或一般長官的身體。如:「政躬康泰」。
《漢語大詞典》:篆務(wù)(篆務(wù))
猶政務(wù)。 清 程矞采 《昇平社學(xué)團(tuán)練情形奏折》:“臣現(xiàn)奉諭旨暫行護(hù)理 兩廣 總督篆務(wù)。”
分類:政務(wù)
《國語辭典》:朝廷  拼音:cháo tíng
1.君主視事聽政的地方。《南史。卷三二。列傳。張邵》:「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奈寤兀骸杆窆俅罅?,是翰林院大學(xué)士,又帶著左春坊,每日就要站在朝廷大堂上暖閣子里議事。」
2.君主時(shí)代的政府?!度龂萘x》第二回:「朝廷加皇甫嵩為車騎將軍,領(lǐng)冀州牧?!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刚f什么朝廷指日就要把八股全然廢掉,又說什么??疾哒??!?br />3.皇帝?!逗鬂h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朝廷幼小,恃我而己,臨難茍免,吾不忍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聽見前日辭朝的時(shí)候,他一句話回的不好,朝廷把他身子拍了一下。」
《國語辭典》:宰相  拼音:zǎi xiàng
職官名。中國君主時(shí)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歷代名稱不同。如秦漢的丞相、相國、三公,唐宋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也稱為「宰輔」。
《國語辭典》:通判  拼音:tōng pàn
職官名。宋初,為制衡各地權(quán)勢過大的藩鎮(zhèn),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軍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職掌兵民獄訟,但實(shí)際上亦負(fù)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貞程度的任務(wù)。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小官王仲賢,洛陽人氏,見任眉州通判。」《幼學(xué)瓊林。卷一。文臣類》:「郡宰別駕,乃稱『通判』。」
《國語辭典》:常事  拼音:cháng shì
1.平常的事?!豆騻鳌;腹哪辍罚骸赋J虏粫?,此何以書?譏。何譏爾?遠(yuǎn)也?!埂度龂萘x》第一二回:「兵家勝敗真常事,捲甲重來未可知?!?br />2.職官名。古代掌政務(wù)的官吏?!稌?jīng)。立政》:「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茲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div>
《國語辭典》:庶政  拼音:shù zhèng
國家的一切政務(wù)?!稌?jīng)。周官》:「庶政惟和,萬國咸寧。」
《漢語大詞典》:大政
(1).國家政務(wù)。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吾子為 魯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 張説 獨(dú)排 太平 之黨……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學(xué)之任,凡三十年?!?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議?!?br />(2).猶善政。《國語·晉語八》:“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 韋昭 注:“大政,美大之政?!?/div>
《國語辭典》:萬幾(萬幾)  拼音:wàn jī
幾,事情初萌發(fā)時(shí)。萬幾常指國家元首所治理的政務(wù)繁多?!稌?jīng)。皋陶謨》:「兢兢業(yè)業(yè),一日二日萬幾?!?jié)h。孔安國。傳:「幾,微也,言當(dāng)戒懼萬事之微也?!乖qR致遠(yuǎn)《漢宮秋》第一折:「咱今日萬幾稍暇,不免巡官走一遭?!挂沧鳌溉f機(jī)」。
《國語辭典》:內(nèi)史(內(nèi)史)  拼音:nèi shǐ
職官名:(1)周禮春官之屬,掌爵、祿、廢、置、殺、生、予、奪之法;隋代改中書內(nèi)史令。民國初年,總統(tǒng)府亦嘗設(shè)內(nèi)史,掌函牘。(2)秦時(shí)設(shè)置,治理京師之地。漢官亦承此制?!妒酚?。卷八八。蒙恬列傳》:「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nèi)史。」《漢書。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內(nèi)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nèi)史。」(3)漢代稱諸侯之官,掌治國人。《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申公傳》:「周霸至膠西內(nèi)史,夏寬至城陽內(nèi)史?!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祝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nèi)史執(zhí)策?!?/div>
《國語辭典》:治國(治國)  拼音:zhì guó
1.治理國事?!抖Y記。大學(xué)》:「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治國以禮,民無怨聲?!?br />2.政治清明百姓安樂的國家。《荀子。富國》:「其耕者樂田,其戰(zhàn)士安難,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禮,其卿相調(diào)議,是治國已。」
《國語辭典》:政府  拼音:zhèng fǔ
1.唐宋時(shí)稱宰相處理政務(wù)的地方為「政府」?!顿Y治通鑒。卷二一五。唐紀(jì)三十一。玄宗天寶二年》:「李林甫領(lǐng)吏部尚書,日在政府,選事悉委侍郎宋遙、苗晉卿?!埂端问?。卷三一九。列傳。歐陽脩》:「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
2.國家行政機(jī)關(guān)的總稱,為近代國家構(gòu)成要素之一。
《漢語大詞典》:知政
(1).為政。謂主持政務(wù)。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子產(chǎn) 其將知政矣,讓不失禮?!?span id="csw2eia" class="book">《國語·周語中》:“若是而知 晉國 之政, 楚 越 必朝。” 韋昭 注:“知政,謂為政也?!?span id="ikaiagc" class="book">《韓非子·說林下》:“君長自知政,公無事矣?!?br />(2).明察政事。《禮記·樂記》:“審樂以知政。” 鄭玄 注:“聽樂而知政之得失?!?span id="gowcuqw" class="book">《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國語辭典》:省事  拼音:shěng shì
1.減少辦事的手續(xù)?!痘茨献?。泰族》:「省事之本,在于節(jié)用?!?br />2.方便、不麻煩?!独蠚堄斡洝返谝蝗兀骸父晌沂裁词履兀课仪樵赋鲥X,豈不省事呢?」
《漢語大詞典》:鈞衡(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wù)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dú)負(fù)舟航之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shí)艱難,分符擁節(jié),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br />(2).喻指擔(dān)負(fù)國家政務(wù)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br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jīng)?!?孫欽善 校注:“鈞衡:平衡,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