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5詞典 1分類詞匯 114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搖 → 颻飖搖搖”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搖車(搖車)  拼音:yáo chē
1.搖籃的別名。參見「搖籃」條。
2.植物名。豆科,蠶豆屬「苕子」與黃蓍屬「紫云英」之混稱,也稱為「翹搖」。參見「苕子」、「紫云英」條?!稜栄?。釋草》:「搖車。」晉。郭璞。注:「蔓生,細(xì)葉,紫華,可食?!?/div>
《國語辭典》:搖籃(搖籃)  拼音:yáo lán
1.嬰兒的睡具。形狀似籃子,可左右搖動,使之入睡。也稱為「搖車」。
2.比喻發(fā)源地或培育的場所。如:「空軍官校是培育我國空軍飛行員的搖籃?!?/div>
《漢語大詞典》:搖襞
搖動折迭。 南朝 梁簡文帝 《與湘東王書》:“詩既若此,筆又如之。徒以煙墨不言,受其驅(qū)染;紙札無情,任其搖襞?!?清 屠爌 《古意》詩:“素絲非一絲,機(jī)中織成帛,卷舒生容光,從郎自搖襞?!?/div>
分類:搖動
《漢語大詞典》:顫掉(顫掉)
抖動,搖動。《宣和遺事》后集:“時帝手足顫掉,不能擊掬,令左右督責(zé)習(xí)之。”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化綿衣疏:“然寒不能衣而饑不能食, 灞橋 踏雪,難堪手足之凌兢,剡木乘舟,無奈身心之顫掉。”明史·方伎傳·周漢卿:“ 長山 徐 嫗癎疾,手足顫掉,裸而走,或歌或笑?!?/div>
分類:抖動搖動
《國語辭典》:吸吸  拼音:xī xī
1.云動的樣子?!冻o。劉向。九嘆。思古》:「風(fēng)騷屑以搖木兮,云吸吸以湫戾?!?jié)h。王逸。注:「吸吸,云動貌也?!?br />2.呼吸急促的樣子。《楚辭。劉向。九嘆。惜賢》:「望高丘而嘆涕兮,悲吸吸而長懷。」《宋書。卷八五。謝莊傳》:「利患數(shù)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div>
《漢語大詞典》:戰(zhàn)搖(戰(zhàn)搖)
顫抖,搖動。《南宮詞紀(jì)·八聲甘州·詠馬嵬事》套曲:“時把翠鞭輕裊,絲韁慢籠心意懶,坐不穩(wěn)雕鞍身戰(zhàn)搖?!?/div>
分類:顫抖搖動
《國語辭典》:翠粲  拼音:cuì càn
摩擦聲。《文選。嵇康。琴賦》:「新衣翠粲,纓徽流芳?!谷龂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646' target='_blank'>應(yīng)玚 〈竦迷迭賦〉:「振纖枝之翠粲,動采葉之莓莓?!挂沧鳌妇\粲」。
《國語辭典》:撲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擬聲詞。形容風(fēng)聲,或不停的顫抖、滾動的聲音。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起幾個骨碌碌的轟雷,更一陣撲簌簌的怪風(fēng)。」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擁身飛過,赤力力鎮(zhèn)動花梢,撲簌簌驚起棲鴉,悄蹙蹙的潛蹤躡足?!挂沧鳌笓漪旚敗?、「撲碌碌」、「撲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體輕輕的、不斷的落下來。大多用來形容流淚急而多的樣子。《董西廂》卷六:「這對眼兒,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才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勝秋雨點(diǎn)兒多。」《紅樓夢》第一一一回:「扶了鶯兒走到靈前,一面奠酒,那眼淚早撲簌簌流下來了?!挂沧鳌膏蹏!?、「噗碌碌」。
《漢語大詞典》:搖震
搖動震蕩。 漢 班固 《東都賦》:“日月為之奪明,丘陵為之搖震。” 明 陳子龍 《議財用》:“叛藩劇盜,海內(nèi)搖震?!?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的心旌呀,你怎么這般搖震?”
分類:搖動震蕩
《國語辭典》:發(fā)布(發(fā)布)  拼音:fā bù
宣布通知。如:「發(fā)布命令」、「發(fā)布消息」。
《漢語大詞典》:叩枻
槳擊船舷。謂搖動船槳。《文選·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詩》:“叩枻新秋月,臨流別友生?!?李善 注:“楚辭曰:‘漁父鼓枻而去?!?王逸 曰:‘叩船舷也。’”枻,或作“栧”。
分類:船舷搖動
《漢語大詞典》:擺掉(擺掉)
搖動,搖擺。 唐 韓愈 《射訓(xùn)狐》詩:“聚鬼徵妖自朋扇,擺掉栱桷頽塈涂。”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猶能爭明月,擺掉出渺瀰。”
分類:搖動搖擺
《漢語大詞典》:擺條(擺條)
搖動樹枝。 宋 梅堯臣 《二月四日雪》詩:“前日春風(fēng)初擺條,昨夜雪飛深一尺?!?宋 梅堯臣 《次韻長文社日禖祀出城》:“曉出春風(fēng)已擺條,應(yīng)逢社伯馬蹄驕?!?/div>
分類:搖動樹枝
《國語辭典》:厥弛  拼音:jué shǐ
動搖的樣子?!稘h書。卷七五。李尋傳》:「熒惑厥弛,佞巧依勢?!?/div>
分類:搖動
《國語辭典》:推動(推動)  拼音:tuī dòng
1.用力使物體前進(jìn)或搖動。如:「推動車子」。
2.展開工作或事務(wù)。如:「推動政策」。
《漢語大詞典》:筑筑(築築)
脈跳動急速貌。《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注:“心動悸者,謂心下筑筑,惕惕然動而不自安也?!?span id="d5v56cf"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注:“悸者,筑筑然跳動病也?!?br />上下?lián)u動。如筑杵搗物的樣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織成:“又無何,湖中一木直立,筑筑搖動?!?何垠 注:“筑筑,擣也,謂立於水中,形上下如擣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