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擲錢(擲錢)
即擲盧。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擲錢雖小戲,然 劉寄奴 能喝子成盧, 宋慈圣 側立不仆, 光獻 盤旋三日,似皆有鬼神使之者?!眳⒁姟?擲盧 ”。
分類:擲錢
《漢語大詞典》:擲盧(擲盧)
古時賭博的一種。以骰五枚,上黑下白,擲之全黑為盧。 唐 王建 《宮詞》之六十:“避暑 昭陽 不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div>
《國語辭典》:簸錢(簸錢)  拼音:bǒ qián
古時一種擲錢以定輸贏的賭戲。唐。王建宮詞一○○首之九五:「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菇?。吳激 浣溪沙。繡館人人倦踏青詞:「繡館人人倦踏青,粉垣深處簸錢聲。」
《國語辭典》:打錢(打錢)  拼音:dǎ qián
1.賭博或擲錢幣為戲。唐。趙光遠 詠手詩二首之二:「慢籠彩筆閒書字,斜指瑤階笑打錢?!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6313' target='_blank'>文同 鄧隱老木寒牛詩:「羸牛日晚已噍草,稚子天寒猶打錢?!?br />2.表演技藝的人向觀眾收錢。如:「賣藝人表演完,向觀眾打錢?!?br />3.收帳。
《漢語大詞典》:跌成
古代賭博戲的一種。以錢為賭具,擲錢為戲,以字(錢上有字的一面)幕(錢上無字的一面)定輸贏。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跌成,古博戲也,時人謂之拾博。用三錢者為三星,六錢者為六成,八錢者為八乂,均字均幕為成,四字四幕為天分,天分必幕與幕偶,字與字偶,長一尺,不雜不斜,以此為難。蓋跌成之戯,古謂之純。”
《漢語大詞典》:五純(五純)
宋 元 時擲錢賭博的用語。古錢以字多的一面稱字,字少的一面稱和。將六個錢擲出,等滾動停止,五個或六個錢全是字或和的,叫做五純或六純。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二折:“這魚呵,重七斤八斤,你若是博呵,要五純,六純。”
《漢語大詞典》:跌錢(跌錢)
擲錢以卜吉兇、賭輸贏。 明 史槃 《夢磊記·卜肆奇逢》:“小浄如常禱祝跌錢介?!?趙樹理 《福貴》五:“打村頭起一個光棍家門口過,聽見有人跌錢,拐進去一看,還是昨天那些青年。”
《漢語大詞典》:打采
亦作“ 打彩 ”。
(1).舊稱戲曲演至精采處觀眾向女演員投擲錢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訪翠》:“這幾聲簫,吹的我消魂,小生忍不住要打采了。” 李家瑞 《北平風俗類徵·游樂》引 魏元曠 《都門瑣記·〈望江南〉詞》:“都門好,雜耍亦銷愁。海鶴先編金葉子,香貍亂舞玉搔頭。打采賭風流?!?王冠亞 《嚴鳳英傳》三:“即使這樣,班子仍然很窮,這就要靠‘打彩’掙一點外快?!虿省褪菓虺揭话?,在有懸念的地方突然停下來,插上幾個演員,唱著‘彩腔’,舞著手絹,扭著舞步,向觀眾討彩(即討彩錢,類似化裝行乞)?!?br />(2).舊亦用以指狎客給妓女的纏頭。
《國語辭典》:賣撲(賣撲)  拼音:mài pū
宋元間盛行的一種賭博方式。參見「撲賣」條。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大禮預教車象》:「御街游人嬉集,觀者如織。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并紙畫,看人攜歸,以為獻遺?!?/div>
分類:賭博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