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3詞典 2分類詞匯 111
《國語辭典》:飾詞(飾詞)  拼音:shì cí
1.經(jīng)過修改美化的文詞。漢。王充《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zhèn)沃剑瞧堈{(diào)文飾詞,為奇?zhèn)ブ^也?!?br />2.假托言詞以掩蓋過失?!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复髣菘磥?,自是如此。但是上頭問下來,這一句話卻難以登答,明明像個(gè)飾詞了?!?/div>
《漢語大詞典》:飾辭(飾辭)
(1).修飾言辭、文辭。莊子·天地:“合譬飾辭聚眾也,是終始本末不相坐?!?漢 王充 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zhèn)沃?,非茍調(diào)文飾辭為奇?zhèn)ブ^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學(xué)問,羞為鄙樸,道聽涂説,強(qiáng)事飾辭:呼徵質(zhì)為 周 鄭 ,謂霍亂為 博陸 。”
(2).托辭掩飾。史記·蒙恬列傳:“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shù)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非敢飾辭以避死也?!?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之得喪,如日月之蝕焉,非由飾辭矯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虛浮不實(shí)之辭。漢書·王嘉傳:“時(shí)冬月未盡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獄有飾辭?!?顏師古 注:“飾辭,假飾之辭,非其實(shí)也?!?/div>
《漢語大詞典》:遂過(遂過)
順成過失;掩飾過失。呂氏春秋·審應(yīng):“ 公子食我 之辯,適足以飾非遂過?!?高誘 注:“飾好其非,遂成其過?!?漢 賈誼 《過秦論下》:“ 秦王 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唐 柳宗元 《桐葉封弟辯》:“若戲而必行之,是 周公 教王遂過也?!?/div>
《漢語大詞典》:銷弭(銷弭)
(1).消除。 宋 李綱 《應(yīng)詔條陳七事奏狀》:“有畏天之言,無畏天之實(shí),皆不足以銷弭變故,導(dǎo)迎吉祥?!?吳虞 《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jù)論》:“其于銷弭犯上作亂之方法。惟恃孝弟以收其成功。” 李大釗 《戰(zhàn)爭與人口問題》:“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是乃解決人口問題之正當(dāng)途徑,銷弭戰(zhàn)爭慘象之根本方策也?!?br />(2).謂掩飾真情,化有為無。 清 林則徐 《批瓊州鎮(zhèn)該轄洋面近時(shí)始有外船稟》:“若 崖州 協(xié) ???營,僅有繳槍,并無獲土,均屬聊且塞責(zé),難免銷弭縱容?!?/div>
《漢語大詞典》:飾說(飾説)
(1).虛飾之辭。戰(zhàn)國策·趙策四:“ 虞卿 聞之,入見王,王以 樓緩 言告之。 虞卿 曰:‘此飾説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讔:“及 優(yōu)旃 之諷漆城, 優(yōu)孟 之諫葬馬,并譎辭飾説,抑止昏暴?!?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佛肉眼見四十里》:“俗僧飾説,大非經(jīng)旨。余故録其説而辨之?!?br />(2).虛飾其辭,托辭掩飾。漢書·夏侯勝傳:“ 勝 從父子 建 字 長卿 ,自師事 勝 及 歐陽高 ,左右采獲,又從《五經(jīng)》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説?!?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郭子儀傳》:“豈唯天道助順,抑亦地形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飾説。” 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巧辨飾説,言悲貌蹙,或舍其所脩,而小人是從。”
《漢語大詞典》:藻藉
(1).文飾,掩飾。舊五代史·唐書·張承業(yè)傳:“ 盧質(zhì) 雖或縱誕, 莊宗 終能容之,蓋 承業(yè) 為之藻藉也?!?br />(2).彩色玉墊。《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漢宗廟樂舞辭》:“熒煌昇藻藉,肸蠁轉(zhuǎn)珠櫳?!?唐 杜甫 《朝獻(xiàn)太清宮賦》:“翠蕤俄的,藻藉舒就?!?/div>
《國語辭典》:沒遮攔(沒遮攔)  拼音:méi zhē lán
沒有阻攔。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味的將言語摧殘?!?/div>
《國語辭典》:諱飾(諱飾)  拼音:huì shì
隱瞞掩飾。如:「他從不諱飾自己的過失缺點(diǎn)。」
分類:隱瞞掩飾
《漢語大詞典》:假妝(假妝)
(1).假裝,故意表現(xiàn)出一種動(dòng)作或情況來掩飾真相。 清 李漁 《奈何天·計(jì)左》:“呀,他是極愛我的,怎奈今日見了,忽然冷落起來?哦,是了,他在眾人面前,不好親熱我,故此假妝這箇模樣?!?br />(2).假扮。《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 王甲 是個(gè)富家出身,忍不得痛苦,只得招道:‘與 李乙 有仇,假妝強(qiáng)盜殺死是實(shí)。’”
《漢語大詞典》:掩諱(掩諱)
掩飾諱言。 郭沫若 《羽書集·持久抗戰(zhàn)的必要條件》:“我們在這次的神圣抗戰(zhàn)中,用不著掩諱,我們的傷亡是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div>
分類:掩飾諱言
《國語辭典》:遮說(遮說)  拼音:zhě shuo
用文辭掩飾過失。如:「你不必用年少無知的理由來遮說他所犯下的錯(cuò)誤?!?/div>
《漢語大詞典》:詭飾(詭飾)
欺瞞掩飾。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登科錄父祖官:“君父之前,似不宜詭飾?!?/div>
分類:欺瞞掩飾
《漢語大詞典》:造飾(造飾)
偽造掩飾。 晉 袁宏 后漢紀(jì)·光武帝紀(jì)四:“或收古之圖書增益造飾,稱 孔子 并為讖記以誑誤人主,可不抑遠(yuǎn)之哉!” 宋 曾鞏 《上蔡學(xué)士書》:“邪人以不己利也則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則忌,怨且忌,則造飾以行其間?!?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七·徽欽被擄略:“《録》《竊憤録》)則竊《遺事》之下集,其所多之事,必 宣 政 間遭辱之徒,以發(fā)其胸中不逞之氣而為之,是不足觀也。” 黃中黃 《孫逸仙》第一章:“ 孫君 之言,毫不造飾,振口而出之,滔滔不能自休?!?/div>
分類:偽造掩飾
《漢語大詞典》:追掩
(1).事后掩飾。《后漢書·儒林傳上·孔僖》:“臣恐有司卒然見構(gòu),銜恨蒙枉,不得自敍,使后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寧可復(fù)使子孫追掩之乎?”魏書·高允傳:“議聲流布,不可追掩?!?br />(2).猶追擊。北史·元麗傳:“乘勝追掩,獲其父母妻子?!?/div>
《漢語大詞典》:蔽惡(蔽惡)
謂掩飾過錯(cuò)和壞行為。管子·牧民:“不蔽惡,則行自全?!?span id="m2m022c" class="book">《韓非子·外儲(chǔ)說右上》:“今上君左右,出則為勢重以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謾侮蔽惡以欺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