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5,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關(guān)攔
捶勒
叩勒
遏勒
隘制
鉗籋
輕重
石門
忘情
統(tǒng)制
掌中
涵養(yǎng)
軍國
公田
鞭笞
《漢語大詞典》:關(guān)攔(關(guān)攔)
(1).關(guān)閉遮攔的設(shè)施(如墻、門扇等)。 克非 《春潮急》八:“提到快要垮坍的房子, 徐元菊 顯得更憂郁,訴苦似的說:‘唉!沒丁點(diǎn)兒關(guān)攔,賊偷你不說了,連野物也欺人啦!’”
(2).比喻控制。 高曉聲 《李順大造屋》七:“他還想說下去,幸虧老婆警惕性高,為了挽救他,當(dāng)著新親的面,開門就訓(xùn)他‘灌了點(diǎn)酒就像吃了尿,說話沒有關(guān)攔?!?/div>
《漢語大詞典》:捶勒
猶控制。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敘》:“都 燕 陵 燕 ,前萬世未破斯荒,后萬世無窮斯利,捶勒九邊,橐篋四海?!?/div>
分類:控制
《漢語大詞典》:叩勒
猶控制。《后漢書·杜篤傳》:“席卷漠北,叩勒 祁連 。橫分單于,屠裂百蠻?!?李賢 注:“叩,擊也;勒,謂銜勒也?!?/div>
分類:控制
《漢語大詞典》:遏勒
強(qiáng)制;控制。 郭沫若 《水平線下》:“這封信是初二的晚上到的,我得到信后,便想立刻去訪他,但恐怕夜間不容易找著他的住所,我只得暫時(shí)遏勒著了。”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哼!豈有此理!不僅造假情報(bào),而且造假警報(bào)!怒火在心里我遏勒不住?!?/div>
《漢語大詞典》:隘制
控制。隘,通“ 阨 ”。管子·揆度:“ 共工 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
分類:控制
《漢語大詞典》:鉗籋
控制;約束。漢書·異姓諸侯王表“箝語燒書” 唐 顏師古 注:“ 晉灼 曰:‘ 許慎 云:箝,籋也?!?晉 説是也。謂箝籋其口,不聽妄言也,即所謂禁耦語者也。箝音其占反,籋音躡。”
分類:控制約束
《國語辭典》:輕重(輕重)  拼音:qīng zhòng
1.重量的大小。《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2.程度的大小。《書經(jīng)。呂刑》:「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quán)。」
3.事物主次、緩急的程度。《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傳》:「貴輕重,慎權(quán)衡?!埂都t樓夢》第四二回:「顰兒年紀(jì)小,只知說,不知道輕重,作姐姐的教道我?!?/div>
《國語辭典》:石門(石門)  拼音:shí mén
1.縣名。位于湖南省澧縣西南,澧水北岸。
2.浙江省崇德縣舊名。參見「崇德」條。
3.地名。位于桃園市,以其地所建石門水庫著稱。
《國語辭典》:忘情  拼音:wàng qíng
1.淡漠不動(dòng)情?!稌x書。卷四三。王戎傳》:「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則情之所鐘,正在我輩?!?br />2.縱情,感情失去節(jié)制?!都t樓夢》第二六回:「林黛玉自覺忘情,不覺紅了臉?!埂段拿餍∈贰返谌鸹兀骸竷上抡劦蒙跏峭?,黃詹事忘了情,把自己在京當(dāng)窮翰林怎樣為難,一五一十告知伯集?!?/div>
《國語辭典》:統(tǒng)制(統(tǒng)制)  拼音:tǒng zhì
1.統(tǒng)治、管轄?!缎绿茣?。卷一四一。高霞寓傳》:「霞寓雖悍,而寡謀,統(tǒng)制尤非所善,始引兵趨蕭陂,戰(zhàn)小勝?!?br />2.職官名。宋置,以總轄諸將。元明不置。清末稱各鎮(zhèn)鎮(zhèn)統(tǒng)為「統(tǒng)制」。
《漢語大詞典》: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詩:“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宋 陸游 《過放生池追懷江公民表諫議》詩:“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為吁可惜?!?br />(2).喻控制的范圍內(nèi)。猶言掌握之中。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五年:“兵已過險(xiǎn),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棲畝,人無匱乏之憂,虜已入吾掌中矣?!?清 譚嗣同 《金陵聽說法》詩:“大地山河今領(lǐng)取,菴摩羅果掌中論?!?/div>
《國語辭典》:涵養(yǎng)(涵養(yǎng))  拼音:hán yǎng
1.化育。《陳書。卷一九。沈炯傳》:「王者之德,覃及無方,矧彼翔沉,孰非涵養(yǎng)。」
2.沉潛道德。指內(nèi)心的修鍊工夫。《紅樓夢》第三二回:「誰知道后來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yǎng),心地寬大。」《文明小史》第五○回:「洋老總是極有涵養(yǎng)的,只得陪著笑臉。」
《國語辭典》:軍國(軍國)  拼音:jūn guó
1.軍務(wù)及國政。《文選。干寶。晉紀(jì)論晉武帝革命》:「值魏太祖創(chuàng)基之初,籌畫軍國,嘉謀屢中。」《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威在河中討三叛時(shí)分,得朝廷詔書,見其處分軍國之事,皆合機(jī)宜?!?br />2.以軍事統(tǒng)治的獨(dú)裁國家。
《國語辭典》:公田  拼音:gōng tián
1.古井田法,稱居中的一區(qū)?!对娊?jīng)。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br />2.公家的田?!逗鬂h書。卷五。孝安帝紀(jì)》:「公田假與貧民。」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序〉:「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br />3.舊時(shí)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習(xí)稱為「公田」。
《國語辭典》: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周代授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畫成九區(qū),由八家各占百畝,稱為私田,中間百畝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稱為「井田」。
2.泛指田地。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窮編戶以為僧尼也?」
《國語辭典》:鞭笞  拼音:biān chī
1.用鞭子抽打?!俄n非子。外儲(chǔ)說右下》:「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吒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馬不能行十里,共故之?!挂沧鳌副薮颉埂?br />2.鞭策驅(qū)使。《漢書。卷四三。陸賈傳》:「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xiàng)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