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產(chǎn)卵(產(chǎn)卵)  拼音:chǎn luǎn
卵生動物的卵在體內(nèi)成熟后即產(chǎn)出體外,稱為「產(chǎn)卵」。
《國語辭典》:排泄  拼音:pái xiè
生物把體內(nèi)無用的物質(zhì)排出體外的機制。如動物由肺部呼出二氧化碳,由腎臟和汗腺排出尿、汗,以及植物將多馀水分和礦物質(zhì)排出體外,皆稱為「排泄」。清。楊鞏《中外農(nóng)學合編。卷一一。蠶類。飼育。留種。附外洋法》:「將雌蛾另置箔內(nèi),稍振動之,使尿液排泄凈盡,乃取而勻置種紙上,使之產(chǎn)卵?!骨?。孫寶瑄《忘山廬日記》:「水之益人也,非徒療渴而已?!饔眉犬叄煞闻K及皮膚之毛孔排泄水蒸氣而出之?!?/div>
《國語辭典》:排泄(排洩)  拼音:pái xiè
讓多馀的水排出。如:「這場豪雨來得太快,積水排泄不及,造成市區(qū)淹水了?!埂肚迨犯?。卷三八○。列傳。陳若霖》:「疏通灶地各溝洫,引入牧地之莫家等灣以排泄之?!?/div>
《漢語大詞典》:疫源地
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后可能散播到的地區(qū)。其范圍大小和疾病的傳播途徑有關。如飛沫傳播的疾病只限于傳染源周圍飛沫所能達到的范圍,而病媒昆蟲傳播的疾病應包括它們的活動所能到達的地區(qū)。同一疾病疫源地的大小可因傳染源活動情況而不同,如帶傷寒菌的飲食從業(yè)人員其疫源地就較大。
《漢語大詞典》:外分泌
人或高等動物體內(nèi)有些腺體或器官通過導管排出分泌物,這種分泌叫外分泌。
《國語辭典》:排出作用  拼音:pái chū zuò yòng
植物將不用、多馀或有害的代謝產(chǎn)物排出體外的現(xiàn)象。
《國語辭典》:光呼吸作用  拼音:guāng hū xī zuò yòng
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吸收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其產(chǎn)生能量均以熱能散失。
《國語辭典》:遺精夢泄(遺精夢泄)  拼音:yí jīng mèng xiè
男子于睡夢中排出精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又有時夢見師父來爭風,染成遺精夢泄癆瘵之病,未幾身死?!?/div>
《國語辭典》:鼻淚管(鼻淚管)  拼音:bí lèi guǎn
一種連接淚囊入鼻腔的淚道結構。主要功能為排出淚液。其上的黏膜發(fā)炎或腫脹時,鼻淚管便會阻塞,淚水則由眼睛流出。
《國語辭典》:酸礦(酸礦)  拼音:suān kuàng
泛稱會排出酸性物質(zhì)的礦脈。如臺灣北部濱海公路水湳洞灣的海底礦脈,因富含硫化鐵,氧化后產(chǎn)生硫酸鐵,造成附近海域呈陰陽海的奇觀。
《國語辭典》:導尿管(導尿管)  拼音:dǎo niào guǎn
一種由尿道放入膀胱,使尿液排出體外的人工導管。如:「他的尿道阻塞,醫(yī)師用導尿管將他的尿液排出。」
《國語辭典》:憋尿  拼音:biē niào
忍住尿液不排出。如:「時常憋尿?qū)ι眢w有害?!?/div>
分類:尿液排出
《國語辭典》:產(chǎn)露(產(chǎn)露)  拼音:chǎn lù
指產(chǎn)婦分娩后陰道排出的血樣流出物,包括血液、分泌物,甚至胎膜等。
《國語辭典》:漏管  拼音:lòu guǎn
由膿腫組織所形成的管子,用來排出膿液或分泌物。
《國語辭典》:排便  拼音:pái biàn
將糞便排出體外。
分類:糞便排出
《國語辭典》:排遺(排遺)  拼音:pái yí
特指生物把體內(nèi)不能利用或未消化的物質(zhì)排出。如動物由大腸經(jīng)肛門排出糞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