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1詞典 1分類詞匯 120
《漢語大詞典》:以噎廢餐(以噎廢飡)
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南史·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於義可否?以噎廢飡,此之謂也?!眳⒁姟?因噎廢食 ”。
《國語辭典》:因噎廢食(因噎廢食)  拼音:yīn yē fèi shí
因為怕噎著,而不吃東西。語本《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贡扔鳛榱四撤N小問題怕再出錯,而把要緊的事擱下不做。《明史。卷一七六。李賢傳》:「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挂沧鳌敢娨瓘U食」、「以噎廢飧」。
《國語辭典》:硬干(硬幹)  拼音:yìng gàn
不理會任何阻礙挫折而堅持執(zhí)行。如:「只要有硬干的精神,不怕不成功?!?/div>
《漢語大詞典》:重起爐灶(重起爐竈)
謂事情遭受挫折后,再從頭做起。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每遭一次頓挫,總要使前功盡棄,又來重起爐灶?!?/div>
《國語辭典》:栽跟頭(栽跟頭)  拼音:zāi gēn tou
1.跌倒、摔跤。如:「石子路不好走,小心別栽跟頭!」也作「栽觔斗」。
2.比喻出丑、失敗。如:「張先生好表現(xiàn)自己,不自量力,結(jié)果出洋相栽跟頭?!挂沧鳌冈杂b斗」。
《漢語大詞典》:栽跤
摔跟頭。亦以喻事業(yè)失敗或受挫折。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十七章:“爹從鄉(xiāng)上回來,和氣得很了。說你是干大事的人,他愿意老天保佑你,甭栽跤最好。”
《漢語大詞典》:迍厄
亦作“ 迍阨 ”。 災難;挫折。北齊書·楊愔傳:“頻遭迍厄,冒履艱危。” 唐 皇甫□ 《原化記·韋氏》:“其姊號哭,話其迍厄,顏色痿瘁。”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五年:“ 高弼 言於 垂 ( 慕容垂 )曰:‘大王憑祖宗積累之資,負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棲集外邦?!?/div>
分類:災難挫折
《漢語大詞典》:迍蹶
困頓挫折。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然天必報以賢子孫,丕耀前烈,而慰其迍蹶不遇?!?/div>
《國語辭典》:萬念俱灰(萬念俱灰)  拼音:wàn niàn jù huī
所有念頭全化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中國現(xiàn)在記》第三回:「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臺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里,萬念俱灰?!挂沧鳌赴倌罱曰摇?。
《漢語大詞典》:眼前虧(眼前虧)
目前的苦頭或損失;一時的挫折。 茅盾 《子夜》十三:“兩個人心里明白:莫吃眼前虧,覷一個空兒,他們就溜走了?!?曹禺 《日出》第一幕:“這一幫人不好惹,好漢不吃眼前虧?!?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蘇賬房 見他來勢很兇,生怕吃了眼前虧,立刻把笆斗往地上一摜,擋住他的去路?!?/div>
《國語辭典》:一蹶不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跌了一跤就不敢再走路。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后比喻遭受挫折或失敗后,無法再振作恢復。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四。漢宣帝》:「憚數(shù)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shù)十年兵連禍結(jié)而不可解?!?/div>
《國語辭典》:屢仆屢起(屢仆屢起)  拼音:lǚ pū lǚ qǐ
雖然遭受多次的挫折失敗,仍然勇往直前、努力奮斗。如:「多年來的商場歷練,已將她磨成屢仆屢起,精明干練的女強人?!?/div>
《國語辭典》:四處碰壁(四處碰壁)  拼音:sì chù pèng bì
到處遇到挫折。如:「因為人地生疏,因此告貸無門,四處碰壁?!?/div>
《國語辭典》:鎩羽而歸(鎩羽而歸)  拼音:shā yǔ ér guī
鎩羽指鳥傷了翅膀,羽毛脫落。鎩羽而歸比喻失意或受挫折而回。如:「這場球賽由于挑戰(zhàn)隊實力堅強,使得衛(wèi)冕隊鎩羽而歸。」
《國語辭典》:如丘而止  拼音:rú qiū ér zhǐ
遇到山丘就停止。比喻遇到困難、挫折就停止不前,不求上進?!盾髯?。宥坐》:「孔子曰:『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國語辭典》:蹶石伐木  拼音:jué shí fā mù
飛沙走石,挫折樹木。形容風力的強大?!段倪x。宋玉。風賦》:「蹶石伐木,梢殺林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