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匠石斤
 
斲鼻工
  
罷揮斤
   
匠石操斤
  
借斧斤
 
思郢質(zhì)
 
郢人妙質(zhì)
    
堊勞運斤
 
惠死莊杜口
 
匠石善運
 
良斲
  
運斤不輟
 
運斤質(zhì)
 
鼻蠅受斤
 
堊鼻運斤
 
斧揮郢鼻
 
妙斤
 
郢匠風(fēng)斤
 
郢匠斲
  
斲妮

相關(guān)人物
惠施
 
莊子


《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843~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蛔苑蜃又酪?,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span>

簡釋

郢匠:指技藝高超的人,或喻大毛筆。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成風(fēng)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例句

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 劉禹錫 翰林白二十二學(xué)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

惠死莊杜口,鐘歿師廢琴。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

郢匠掄材日,轅輪必盡呈。 皇甫冉 上禮部楊侍郎

雕琢只應(yīng)勞郢匠,膏肓終恐誤秦醫(yī)。 羅隱 投所思

落筆空追愴,曾蒙借斧斤。 鄭谷 讀故許昌薛尚書詩集

成風(fēng)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典故
山陰道士
  
寫鵝經(jīng)
  
右軍鵝
   
換黃庭
 
山陰道士鵝
  
博白鵝
  
換鵝帖
 
換經(jīng)鵝
 
惜鵝群
  
白鵝書
 
鵝費羲之墨
 
鵝歸逸少
 
換字鵝
 
寫黃庭不要鵝
 
好鵝尋道士
 
換鵝文
 
將鵝與右軍
 
籠歸憶右軍
 
籠隨王右軍
 
內(nèi)史寫黃庭
 
山陰書罷
 
書邀道士鵝
  
黃庭換鶴
 
揮翰邀鵝
 
揮帖致白鵝
  
覓鵝群
 
內(nèi)史寫道經(jīng)
 
書經(jīng)愛鵝
 
書字換鵝
 
俗書博白鵝
 
寫經(jīng)不惜鵝
 
學(xué)溪老鵝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中興書》卷七〈瑯琊王錄〉~424~
王羲之字逸少。導(dǎo)之從子也。初訥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嘗見周顗。顗異之。時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乃為寫訖。籠鵝而去。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0~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耳?!刽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八〈職官部三十六·右將軍〉~258~
《晉中興書》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荒藶閷懹?,籠鵝而去?!?/span>

簡釋

換鵝:喻以自己的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喻書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賀賓客歸越》:“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p>


例句

道經(jīng)今為寫,不慮惜鵝群。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

櫪嘶支遁馬,池養(yǎng)右軍鵝。 孟浩然 宴榮二山池(一題作〔宴〕(晏)榮山人池亭)

彭澤先生柳,山陰道士鵝。 孟浩然 尋梅道士

林棲居士竹,池養(yǎng)右軍鵝。 孟浩然 晚春題遠(yuǎn)上人南亭

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軍多。請看今日酬恩德,何似當(dāng)年為愛鵝。 景審 題所書黃庭經(jīng)后(泥金正書)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李商隱 喜雪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

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李白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此亭蓋齊朝南苑。又是陸機(jī)故宅。)

山陰豈無爾,繭字換群鵝。 杜牧 鵁鶄

鳳皇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杜甫 得房公池鵝

鵝費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搖落

尚書舊用裁天詔,內(nèi)史新將寫道經(jīng)。 柳宗元 楊尚書寄郴筆知是小生本樣令更商榷使盡其功輒獻(xiàn)長句

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 盧綸 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并率爾投贈

新傳左慈訣,曾與右軍鵝。 盧綸 尋賈尊師

似君換得白鵝時,獨憑闌干雪滿池。 盧綸 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

山陰妙術(shù)人傳久,也說將鵝與右軍。 薛濤 送扶煉師

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群。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

便使筆精如逸少,懶能書字換群鵝。 陸龜蒙 自遣詩三十首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韓愈 石鼓歌

典故
揮玉麈
 
揮麈尾
  
揮談麈
 
玉麈揮
 
清談?chuàng)]麈
 
落麈尾
 
玉麈談玄
 
麈尾清談
 
白玉麈尾
 
落麈毛
 
玉麈談賓
 
揮麈毛
 
清言揮玉麈
 
玉麈飛談
  
論發(fā)犀柄
  
談辭玉麈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
王夷甫容貌整麗,妙于談玄,恒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列傳·(從弟)王衍〉~236~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wù),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寡苌踔刂N┡犷Q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衍處之自若。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藉甚,傾動當(dāng)世。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累居顯職,后進(jìn)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選舉登朝,皆以為稱首。矜高浮誕,遂成風(fēng)俗焉。衍嘗喪幼子,山簡吊之。衍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則情之所鐘,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太平御覽》卷七百三〈服用部五·麈尾〉~3266~2~
晉·郭澄之《郭子》曰:「何次道嘗詣王丞相,以麈尾敲床,呼何共坐,曰:『此君子坐也。』」又曰:「孫安國往殷中軍許共語,左右進(jìn)食,冷而復(fù)煖者數(shù)四,彼我奮擲麈尾,悉墮落滿飯中,賓主遂至暮忘餐也?!?/span>
《能改齋漫錄》卷二〈事始·麈尾〉~33~
釋藏《音義指歸》云:「名苑曰: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隨之,皆看麈所往,隨麈尾所轉(zhuǎn)為準(zhǔn)?!菇裰v僧執(zhí)麈尾拂子,蓋象彼有所指麾故耳,王衍捉玉柄麈尾。
《陳書》卷三十三〈儒林列傳·張譏〉
后主在東宮,集官僚置宴,時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親執(zhí)之,曰:「當(dāng)今雖復(fù)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獨張譏耳?!辜词质谧I。仍令于溫文殿講莊、老,高宗幸宮臨聽,賜御所服衣一襲。后主嗣位,領(lǐng)南平王府咨議參軍、東宮學(xué)士。尋遷國子博士,學(xué)士如故。后主嘗幸鐘山開善寺召從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譏豎義。時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顧謂群臣曰「此即是張譏后事」。禎明三年入隋,終于長安,時年七十六。
典故   
生存華屋
 
羊曇淚
 
哭西州
 
思謝傅
 
羊曇醉后
 
慟西州
 
羊曇恨
 
羊曇醉
  
華屋淚
 
老淚灑西州
 
衰淚過西州
 
不忍過西州
 
山邱淚
 
山丘淚
 
慟哭西州門
 
西門灑淚
 
羊曇悲
 
羊曇悲感
 
長慟過西州
 
淚下羊曇
 
西門慟
 
西州沾裳
 
羊曇悲傷
 
羊曇揮淚

相關(guān)人物
羊曇
 
謝安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粦Q哭而去?!?/span>

例句

季子生前別,羊曇醉后悲。 司空曙 哭苗員外呈張參軍

滿筵舊府笙歌在,獨有羊曇最淚流。 楊巨源 酬盧員外

西州城外花千樹,盡是羊曇醉后春。 溫庭筠 經(jīng)故翰林袁學(xué)士居

功名思馬援,歌唱咽羊曇。 陸龜蒙 京口與友生話別

典故
驚風(fēng)雨
 
筆端風(fēng)雨
 
筆落驚風(fēng)雨
 
落筆風(fēng)雨驚
 
走筆揮風(fēng)雨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五〈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fēng)雨【筆落聞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汨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未負(fù)幽棲志【未遂幽棲志】,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戲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案:時白流夜郎?!?,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獨立向麒麟】【不獨泣麒麟】。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已用當(dāng)時法,誰將此義陳【誰將此議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乘槎得問津】。
典故
斫桂
 
吳剛斫桂
 
吳剛持斧
 
吳剛粉月
 
月中斫桂
 
吳剛揮斧
 
吳生玉斧
 
斫廣寒丹桂
 
斫卻桂枝


《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
典故  
揮天戈
   
卻日戈
 
駐白日
 
指日戈
 
揮戈回白日
 
魯陽德
 
揮日戈
 
回天卻日
  
回戈術(shù)
 
駐景戈
 
戈揮景
  
揮戈術(shù)
 
劍舞轉(zhuǎn)頹陽
 
日避揮戈勇
 
日輪駐霜戈
 
司天戈
 
長戈回白日
 
酣戰(zhàn)揮日
  
麾日之戈
 
回日輪
 
魯日回輪
 
魯陽駐日

相關(guān)人物
魯陽公


《淮南子》卷六〈覽冥訓(xùn)〉~93~
魯陽公與韓搆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漢·高誘注:「魯陽,楚之縣公,楚平王之孫,司馬子朝之子,國語所稱魯陽文子也。楚僭號稱王,其守縣大夫皆稱公,故曰魯陽公?!?/span>

例句

試問羲和能駐否,不勞頻借魯陽戈。 司空圖 有贈

看久愿成莊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 吳融 紅白牡丹

惜別津亭暮,揮戈憶魯陽。 岑參 送裴侍御赴歲入京

無因暫泊魯陽戈,白發(fā)兼愁日日多。 李涉 再游頭陀寺

箭發(fā)石開,戈揮日回。 李白 上崔相百憂章

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李白 日出行

難分太倉粟,競棄魯陽戈。 杜甫 傷春五首之五

唯恨魯陽死,無人駐白日。 聶夷中 公子行二首之一

更也人皆仰,無待揮戈正。 董思恭 詠日

禪心如可學(xué),不藉魯陽戈。 許渾 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

典故
請長纓
  
長纓系
 
請纓日
 
長繩縛
 
長纓縛
 
問長纓
 
終軍憤
 
持長纓
  
請纓北闕
 
終童志
 
揮長纓
 
請纓系粵
   
吊終軍
 
南越書生
 
請纓手
 
系南越
 
長纓縛戎主

相關(guān)人物
終軍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列傳下·王褒〉~282~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nèi)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壹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nèi)屬,發(fā)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語在南越傳。軍死時年二十馀,故世謂之「終童」。唐·顏師古注:「言如馬羈也。」

簡釋

請長纓:指立志報國,降服強(qiáng)敵。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p>


例句

請纓期系虜,枕草誓捐軀。 元稹 哭呂衡州六首之三

何勞短兵接,自有長纓縛。 劉長卿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

遂令辭短褐,仍欲請長纓。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

見說圣君能仄席,不知誰是請長纓。 崔涂 己亥歲感事

寄謝山東妙,長纓徒自欺。 李嶠 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

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fā)兵

雄如馬武皆彈劍,少似終軍亦請纓。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杜甫 歲暮

系越有長纓,封關(guān)祗一丸。 獨孤及 賈員外處見中書賈舍人巴陵詩集覽之懷舊代書寄贈

島夷今可料,系頸有長纓。 獨孤及 送長孫將軍拜歙州之任

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 白居易 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祖詠 望薊門

惆悵蕭關(guān)道,終軍愿請纓。 耿湋 旅次漢故疇

愿騎單馬仗天威,挼取長繩縛虜歸。 萬齊融 仗劍行

吾君賢相事南征,獨宿軍廚負(fù)請纓。 薛能 相國隴西公南征能以留務(wù)獨宿府城作

始見儒者雄,長纓系馀孽。 錢起 送薛判官赴蜀

決勝無遺策,辭天便起纓。 錢起 送鄭書記

為儒多不達(dá),見學(xué)請長纓。 馬戴 送武陵王將軍

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魏徵 敘懷

典故
持麈尾
 
揮塵柄

相關(guān)人物
王衍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王夷甫容貌整麗,妙于談玄,恒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附《王衍傳》
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累居顯職,后進(jìn)之士,莫不景慕放效。

例句

閑言揮麈柄,清步掩蝸廬。 楊巨源 郊居秋日酬奚贊府見寄

應(yīng)笑王戎成俗物,遙持麈尾獨徘徊。 韋應(yīng)物 假中枉盧二十二亦稱臥疾兼訝李二久不訪問以詩答書因亦戲李二

典故
賜金堪散
 
揮金漢傅
 
問黃金馀幾


《漢書》卷七十一〈雋疏于薛平彭列傳·疏廣(兄子)疏受〉~3040~
廣既歸鄉(xiāng)里,日令家共具設(shè)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數(shù)問其家金馀尚有幾所,趣賣以共具。居歲馀,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幾及君時頗立產(chǎn)業(yè)基阯,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丈人所,勸說君買田宅?!估先思匆蚤f暇時為廣言此計,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fù)增益之以為贏馀,但教子孫怠墯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養(yǎng)老臣也,故樂與鄉(xiāng)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馀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說服。皆以壽終。
典故
割席管寧
 
華歆一擲
 
華不揮金
 
黃金鋤去
 
揮鋤管幼安
 
裂坐茵
 
管寧揮金
 
寧歆割席

相關(guān)人物
管寧
 
華歆


《裴子語林》~3~
管寧嘗與華子魚少相親友,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揮鍤如故。與瓦石無異;華提而擲去。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德行〉~3~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魏略》曰:「寧少恬靜,常笑邴原、華子魚有仕宦意。及歆為司徒,上書讓寧。寧聞之笑曰:『子魚本欲作老吏,故榮之耳?!弧?/span>
典故
麾扇渡
 
顧榮扇
 
顧榮羽扇
 
白羽公當(dāng)揮
 
顧榮揮扇
 
揮扇渡江

相關(guān)人物
陳敏
 
顧榮


《晉書》卷六十八《顧榮傳》
屬廣陵相陳敏反,南渡江,逐揚州刺史劉機(jī)、丹楊內(nèi)史王曠,阻兵據(jù)州,分置子弟為列郡,收禮豪桀,有孫氏鼎峙之計。假榮右將軍、丹楊內(nèi)史。榮數(shù)踐危亡之際,恒以恭遜自勉。會敏欲誅諸士人,榮說之曰:「中國喪亂,胡夷內(nèi)侮,觀太傅今日不能復(fù)振華夏,百姓無復(fù)遺種。江南雖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榮常憂無竇氏、孫、劉之策,有以存之耳。今將軍懷神武之略,有孫吳之能,功勛效于已著,勇略冠于當(dāng)世,帶甲數(shù)萬,舳艫山積,上方雖有數(shù)州,亦可傳檄而定也。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塞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敏納其言,悉引諸豪族委任之。敏仍遣甘卓出橫江,堅甲利器,盡以委之。榮私于卓曰:「若江東之事可濟(jì),當(dāng)共成之。然卿觀事勢當(dāng)有濟(jì)理不?敏既常才,本無大略,政令反覆,計無所定,然其子弟各已驕矜,其敗必矣。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顛覆,辱及萬世,可不圖之!」卓從之。明年,周玘與榮及甘卓、紀(jì)瞻潛謀起兵攻敏。榮廢橋斂舟于南岸,敏率萬馀人出,不獲濟(jì),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

例句

長呼結(jié)浮云,埋沒顧榮扇。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典故
三太息
 
痛哭書
 
賈生慟
 
賈誼上書
 
賈生哭
  
賈誼哭
 
泣長沙
 
漢庭哭
 
賈生垂涕
 
傷時哭
 
少年太息
 
時事堪痛哭
 
太傅涕空揮
 
賈傅長沙哭
 
賈生垂淚
 
賈誼陳策

相關(guān)人物
賈誼

參考典故
賈誼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列傳〉~2265~
贊曰: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dá)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yuǎn)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棺酚^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fēng)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列傳〉
是時,匈奴彊,侵邊。天下初定,制度疏闊。諸侯王僭儗,地過古制,淮南、濟(jì)北王皆為逆誅。誼數(shù)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jìn)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jì),胡可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shù)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進(jìn)計者猶曰「毋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舴蚪?jīng)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fēng)波,船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藚柫異u行禮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唐·顏師古注曰:「誼上疏言可為長太息者六,今此至三而止,蓋史家直取其要切者耳。故下贊云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傳?!?/span>

例句

堪恨賈生曾慟哭,不緣清景為憂時。 唐彥謙 八月十六日夜月

勞收賈生淚,強(qiáng)起屈平身。 孟郊 羅氏花下奉招陳侍御

唯是賈生先慟哭,不堪天意重陰云。 張祜 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

未作仲宣詩,先流賈生涕。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權(quán)顧二侯

空馀賈生淚,相顧共凄然 李白 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

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 杜甫 久客

載感賈生慟,復(fù)聞樂毅書。 杜甫 別張十三建封

賈誼昔流慟,匡衡常引經(jīng)。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永負(fù)漢庭哭,遙憐湘水魂。 杜甫 建都十二韻

設(shè)險猶可存,當(dāng)無賈生哭。 楊炯 廣溪峽

賈誼上書曾伏闕,仲舒陳策欲匡時。 牟融 寄示平友人

曾聞賈誼陳奇策,肯學(xué)揚雄賦解嘲。 牟融 題趙支

賈誼哭時事,阮籍哭路歧。唐生今亦哭,異代同其悲。 白居易 寄唐生

南陵暫掌仇香印,北闕終行賈誼書。 賈島 送友人之南陵

典故
揮汗雨


《戰(zhàn)國策》卷八〈齊策一·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337~
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曰:「齊南有太山,東有瑯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里,帶甲數(shù)十萬,粟如丘山。齊車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錐矢,戰(zhàn)如雷電,解如風(fēng)雨,即有軍役,未嘗倍太山、絕清河、涉渤海也。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fā)于遠(yuǎn)縣,而臨淄之卒,固以二十一萬矣。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蹴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qiáng),天下不能當(dāng)。今乃西面事秦,竊為大王羞之。
典故 
刻燭賦
 
刻官燭
 
詩成刻燭
 
揮毫記燭
 
刻燭成篇
  
吟燭懮盡


《南史》卷五十九〈王僧孺列傳〉~463~
虞羲字士光,會稽馀姚人,盛有才藻,卒于晉安王侍郎。丘國賓,吳興人,以才志不遇,著書以譏揚雄。蕭文琰,蘭陵人。丘令楷,吳興人。江洪,濟(jì)陽人。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xué)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鼓伺c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劉孝孫,彭城人,博學(xué)通敏,而仕多不遂,常嘆曰:「古人或開一說而致卿相,立談間而降白璧,書籍妄耳?!剐焘?,高平人,有學(xué)行。父榮祖位秘書監(jiān),嘗有罪系獄,旦日原之,而發(fā)皓白。齊武問其故,曰:「臣思愆于內(nèi),而發(fā)變于外?!巩?dāng)時稱之。

簡釋

刻燭成篇:喻詩才敏捷。清吳偉業(yè)《題西泠閨詠》之二:“賣珠補(bǔ)屋花應(yīng)滿,刻燭成篇錦不如?!?/p>


例句

賣珠補(bǔ)屋花應(yīng)滿,刻燭成篇錦不如。 吳偉業(yè) 題西泠閨詠之二

《漢語大詞典》:代斲
斵,也寫作;“斲”。老子:“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有不自傷其手矣?!焙笠蛞浴按鷶蕖敝^代替別人去做自己難以勝任的事情。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李夷簡 《西亭暇日書懷十二韻獻(xiàn)上相公》:“代斲豈容易,守成獲優(yōu)游。 文翁 舊學(xué)校, 子產(chǎn) 昔田疇?!?宋 秦觀 《代南京謝上表》:“滿器難持,孤根易毀,及越樽而求治,果代斲以致傷?!?清 錢謙益 《啟禎野乘序》:“謂余不信,則又以人禍天刑懼之,曰:‘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慚愧;若有鬼神,將不福人?!丛账寡?,正為今日載筆之良規(guī),代斲之炯鑒也!”
《漢語大詞典》:匠郢
匠石 和 郢 人的并稱。 匠石 郢 人相配合,才能表演“運斤成風(fēng)”的絕技。見《莊子·徐無鬼》。后用以稱相知之人。《文選·江淹〈謝仆射〉詩》:“舟壑不可攀,忘懷寄匠郢?!?劉良 注:“此言忘懷於相知?!?唐 李白 《李居士贊》:“彼質(zhì)我斤,揮風(fēng)是騁。了物無二,皆為匠郢?!眳⒁姟?匠石 ”。
《國語辭典》:匠石  拼音:jiàng sh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技術(shù)出神入化,運斧削掉郢人鼻端的污泥,而絲毫未傷及鼻。見《莊子。徐無鬼》。后用以為巧匠的代稱。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jīng)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挂卜Q為「匠伯」。
《漢語大詞典》:成風(fēng)斤(成風(fēng)斤)
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后用為技藝高超的典故。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三五:“安得 郢 中質(zhì),一揮成風(fēng)斤。” 嚴(yán)復(fù) 《六十一歲生辰韓生以詩見寄斐然有懷次韻為答》:“淅米非前甑,成風(fēng)少妙斤?!?/div>
分類:技藝高超
《漢語大詞典》:操斤客
莊子寓言中的匠 石 。語本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 石 斲之。匠 石 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南朝 梁 江淹 《許徵君自敘》詩之十九:“至哉操斤客,重明固已朗?!?/div>
《漢語大詞典》:斲泥手
亦作“斵泥手”。 指技藝高超的人。 宋 黃庭堅 《題王黃州墨跡后》詩:“世有斵泥手,或不待 郢 工?!?宋 陳師道 《黃預(yù)挽詞》之三:“平生斲泥手,斤斧恐長休?!眳⒁姟?斲鼻 ”。
分類:技藝高超
《國語辭典》:斲鼻  拼音:zhuó b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能雙眼矇住,靠著聽力,用斧頭揮砍他人鼻尖上薄如蠅翼的白土,而鼻子毫無損傷。典出《莊子。徐無鬼》。后比喻技術(shù)熟練、卓越。宋。黃庭堅題王仲弓兄弟巽亭〉詩:「儻無斲鼻工,聊付曲肱夢。」也作「斫鼻」。
分類:技藝高超
《國語辭典》:斲鼻  拼音:zhuó b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能雙眼矇住,靠著聽力,用斧頭揮砍他人鼻尖上薄如蠅翼的白土,而鼻子毫無損傷。典出《莊子。徐無鬼》。后比喻技術(shù)熟練、卓越。宋。黃庭堅題王仲弓兄弟巽亭〉詩:「儻無斲鼻工,聊付曲肱夢?!挂沧鳌疙奖恰埂?/div>
分類:技藝高超
《漢語大詞典》:運斤(運斤)
亦作“ 運釿 ”。
(1).揮動斧頭砍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闚意象而運斤?!?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良匠善能運釿,故無棄材?!?唐 楊炯 《臥讀書架賦》:“從繩運斤,義且得於方正;量枘製鑿,術(shù)乃取於縱橫?!?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明智·張昺》:“命夫運斤,樹有血出,眾懼欲止,公乃手自斧之?!?br />(2).喻技藝的高超。《北齊書·杜弼傳》:“無取於游刃,有慚於運斤,不足破秋毫之論,何以解連環(huán)之結(jié)?”五燈會元·馬祖一禪師法嗣·章敬懷暉禪師:“ 郢 人無污,徒勞運斤?!?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嗟予生也魯,空有運斤意?!?/div>
《國語辭典》:運斤成風(fēng)(運斤成風(fēng))  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楚國郢地某人曾將白灰涂在鼻上,任由匠石揮舞斤斧除去鼻上白灰,結(jié)果白灰盡除而郢人毫發(fā)未傷。典出《莊子。徐無鬼》。后以運斤成風(fēng)比喻手法純熟,技術(shù)出神入化。宋。蘇軾 書吳道子畫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馀地,運斤成風(fēng),蓋古今一人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郢人斤斲
同“ 郢匠揮斤 ”。 唐 劉禹錫 《翰林白二十二學(xué)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郢 人斤斲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div>
《國語辭典》: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古代楚國郢都的巧匠。相傳他能將人鼻端如蠅翼般的白粉用斧頭削去,而絲毫不損傷鼻子。典出《莊子。徐無鬼》。后借指文章老手或技藝熟練者。唐。杜甫奉贈鮮于京兆〉詩:「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div>
《漢語大詞典》:郢斤
同“ 郢匠揮斤 ”。 宋 李曾伯 《醉蓬萊·壽別制垣》詞:“ 漢 橐班高, 郢 斤名重,喜動旌旗色?!?宋 衛(wèi)宗武 《摸魚兒·詠小園晚春》詞:“剪裁妙語頻賡唱,巧勝 郢 斤 般 斧?!?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xí)·變調(diào)》:“變調(diào)者,變古調(diào)為新調(diào)也……若止為依樣葫蘆,則是以紙印紙,雖云一線不差,少天然生動之趣矣。因創(chuàng)二法(縮長為短、變舊為新)以告世之執(zhí) 郢 斤者?!?/div>
《漢語大詞典》:郢斧
郢正,斧正。 清 蒲松齡 《代孫蕙答王鼐舊工部啟》:“又《哇吹》一冊,幸惟 郢 斧。”
分類:斧正
《國語辭典》:郢斲  拼音:yǐng zhuó
請人修改文字時所用的敬詞。
《漢語大詞典》:鼻堊揮斤(鼻堊揮斤)
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典出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宋 陸游 《嘆老》詩:“平生師友凋零盡,鼻堊揮斤未有人。”
《國語辭典》:黃庭換鵝(黃庭換鵝)  拼音:huáng tíng huàn é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為道士寫《黃庭經(jīng)》(一說《道德經(jīng)》)換得群鵝。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后比喻以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贊揚書法高妙。
《漢語大詞典》:寫經(jīng)換鵝(寫經(jīng)換鵝)
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焙笏煲詾榈鋵崱0?span id="lia750k" class="book">《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記此事,謂所寫為《黃庭經(jīng)》。
分類:典實
《漢語大詞典》:換群鵝(換羣鵝)
猶換鵝。
分類:換鵝
《漢語大詞典》:換鵝(換鵝)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寫經(jīng)換鵝的典故。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卑?,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寫《黃庭經(jīng)》”。 宋 陳與義 《送張迪功赴南京掾》詩之二:“看客休題鳳,將書莫換鵝?!?/div>
《漢語大詞典》:換鵝經(jīng)(換鵝經(jīng))
《黃庭經(jīng)》,或謂道德經(jīng)。 王羲之 曾寫以換鵝,故稱。四朝聞見錄附錄載 元 仇遠(yuǎn) 《題保母帖》詩:“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亦有換鵝經(jīng)?!?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于焦山之下來求詩因作長句以寄》:“ 山陰 不見換鵝經(jīng), 京口 今存《瘞鶴銘》?!眳⒁姟?換鵝 ”。
《漢語大詞典》:換鵝(換鵝)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寫經(jīng)換鵝的典故。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寫《黃庭經(jīng)》”。 宋 陳與義 《送張迪功赴南京掾》詩之二:“看客休題鳳,將書莫換鵝?!?/div>
《漢語大詞典》:籠鵝(籠鵝)
以籠置鵝。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焙笠浴盎\鵝”指 王羲之 以字換鵝事。 唐 李白 《王右軍》詩:“ 右軍 本清真,瀟灑出風(fēng)塵。 山陰 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jīng)》,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div>
《漢語大詞典》:道士鵝(道士鵝)
《晉書·王羲之傳》載: 山陰 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后因以為典實。 唐 孟浩然 《尋梅道士》詩:“ 彭澤 先生柳, 山陰 道士鵝?!?宋 黃庭堅 《自咸平至太康鞍馬間得十小詩寄懷晏叔原》:“詩入 雞林寺 ,書邀道士鵝?!?清 朱彝尊 《萬歲通天帖歌贈王舍人》:“試將射的仙人鶴,籠作 山陰 道士鵝。”
分類:山陰道士
《漢語大詞典》:鵝經(jīng)(鵝經(jīng))
(1).指 王羲之 為換鵝所寫的道德經(jīng)。 宋 蘇軾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詩:“一紙鵝經(jīng) 逸少 醉,他年《鵬賦》 謫仙 狂。”參見“ 鵝羣 ”。
(2).《黃庭經(jīng)》的別稱。 元 盧大雅 《舟中寄張外史》詩:“輸與仙都老居士,一簾山雨聽《鵝經(jīng)》?!?/div>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鵝群(鵝羣)
(1).成群的鵝。特指 晉 王羲之 書道德經(jīng)所換之群鵝。典出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唐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詩:“《道經(jīng)》終為寫,不慮惜鵝羣。” 唐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羣。”
(2).即鵝群帖。 明虞堪《贈倪云鎮(zhèn)》詩:“尚想君家清閟閣,臨池誰見搨《鵝羣》?!?清 查慎行 《送陳子文出守石阡》詩之五:“碑版光傳照裔文,臨池妙手繼《鵝羣》?!眳⒁姟?鵝羣帖 ”。
《國語辭典》:鵝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牘,為王獻(xiàn)之所書,收入宋《淳化閣帖》中。墨跡已佚,后傳有宋米芾臨本。
《國語辭典》:揮麈(揮麈)  拼音:huī zhǔ
1.揮動麈尾。宋。歐陽修和圣俞聚蚊〉詩:「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
2.晉代人們清談時,常揮麈以為談助,后稱談?wù)摓椤笓]麈」。宋。蘇軾 贈治易僧智周詩:「斷弦掛壁知音喪,揮麈空山亂石聽。」
1.話柄,可供談笑的言行。唐。白居易 論嚴(yán)綬狀:「且嚴(yán)綬在太原之事,圣聰備聞,天下之人,以為談柄。」
2.古人談話時手里所拿的拂塵。也稱為「講麈」。
《國語辭典》:談麈(談麈)  拼音:tán zhǔ
談話時手上所拿的拂塵。宋。黃庭堅〈送定公〉詩:「每來促談麈,風(fēng)生塵竹枝?!?/div>
《國語辭典》:麈談(麈談)  拼音:zhǔ tán
清談。因魏晉時名士執(zhí)麈尾清談而得名。宋。辛棄疾 滿江紅。美景良辰詞:「更如今,不聽麈談清,愁如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西州淚(西州淚)
指 晉 羊曇 感舊興悲哭悼舅 謝安 事。 宋 王質(zhì) 《八聲甘州·讀謝安石傳》詞:“ 西州 淚,千年猶溼,回望興哀?!?宋 張炎 《月下笛·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詞:“只愁重灑 西州 淚,問 杜曲 、人家在否?”參見“ 西州路 ”。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 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瘧Q哭而去?!卑?, 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轉(zhuǎn)窮?!?/div>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瘧Q哭而去?!卑?, 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轉(zhuǎn)窮。”
《漢語大詞典》:西州門(西州門)
晉 西州 之城門。為 羊曇 感舊興悲,哭舅 謝安 處。后以為典。 宋 黃庭堅 《陪師厚游百花洲槃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曇哭謝安事為十詩》之二:“ 羊生 但著鞭,勿哭 西州 門。故有不亡者, 南山 相與存?!?清 趙翼 《六哀詩·傅文忠公》:“千載 西州 門, 羊曇 同此情。”參見“ 西州路 ”。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瘧Q哭而去?!卑?, 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轉(zhuǎn)窮?!?/div>
《國語辭典》:揮戈(揮戈)  拼音:huī gē
揮動兵器。《十六國春秋輯補(bǔ)。卷五九。南燕錄。慕容德傳》:「奮劍與夕火爭光,揮戈與秋月競色。」
《國語辭典》:揮戈回日(揮戈回日)  拼音:huī gē huí rì
比喻奮勇力拼,挽救危機(jī)。參見「撝戈反日」條。明。劉基 次韻和石抹公悲紅樹詩二首之一:「卻羨魯陽功德盛,揮戈回日至今傳?!?/div>
分類:危局
《漢語大詞典》:揮戈退日(揮戈退日)
見“ 揮戈回日 ”。
《國語辭典》:揮戈回日(揮戈回日)  拼音:huī gē huí rì
比喻奮勇力拼,挽救危機(jī)。參見「撝戈反日」條。明。劉基 次韻和石抹公悲紅樹詩二首之一:「卻羨魯陽功德盛,揮戈回日至今傳?!?/div>
分類:危局
《國語辭典》:轉(zhuǎn)日回天(轉(zhuǎn)日回天)  拼音:zhuǎn rì huí tiān
改變天日。形容力量很大。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一一出:「望神明轉(zhuǎn)日回天,急來搭救?!?/div>
《漢語大詞典》:魯戈(魯戈)
見“ 魯陽戈 ”。
《漢語大詞典》:魯陽戈(魯陽戈)
《淮南子·覽冥訓(xùn)》:“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焙笠浴棒旉柛辍敝^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蕭紀(jì) 《同蕭長史看妓》詩:“想君愁日暮,應(yīng)羨 魯陽 戈?!?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五:“難分太倉粟,競棄 魯陽 戈?!?王德鐘 《十九歲述懷》詩之六:“匡時揮盡 魯陽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魯戈 ”。 元 馬麟 《獨酌謠》:“ 魯 戈莫麾斥, 羲 車莫招搖?!?清 袁于令 《西樓記·檢課》:“一任窗前之駒隙,不愁鏡里之霜華,吾以為 魯 戈難再, 江 筆可危也。” 沈礪 《偶成》詩:“ 楚 囚對泣渾無補(bǔ),誰為中原奮 魯 戈?”
分類:危局力量
《漢語大詞典》:魯戈回日(魯戈迴日)
同“ 魯陽揮戈 ”。 清 丘逢甲 《和平里行》:“ 魯 戈迴日難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漢語大詞典》:魯陽戈(魯陽戈)
《淮南子·覽冥訓(xùn)》:“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焙笠浴棒旉柛辍敝^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蕭紀(jì) 《同蕭長史看妓》詩:“想君愁日暮,應(yīng)羨 魯陽 戈?!?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五:“難分太倉粟,競棄 魯陽 戈?!?王德鐘 《十九歲述懷》詩之六:“匡時揮盡 魯陽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魯戈 ”。 元 馬麟 《獨酌謠》:“ 魯 戈莫麾斥, 羲 車莫招搖。”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檢課》:“一任窗前之駒隙,不愁鏡里之霜華,吾以為 魯 戈難再, 江 筆可危也。” 沈礪 《偶成》詩:“ 楚 囚對泣渾無補(bǔ),誰為中原奮 魯 戈?”
分類:危局力量
《國語辭典》:魯陽揮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戰(zhàn)國時楚國魯陽公曾與韓激戰(zhàn),時值黃昏,魯陽公為挽頹勢,舞戈令太陽逆升的傳說。典出《淮南子。覽冥》。后用以稱揚人堅強(qiáng)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輕人要有力挽狂瀾、魯陽揮戈的氣魄。」
分類:危局
《漢語大詞典》:系虜(係虜)
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繫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币槐咀鳌?係虜 ”。晉書·江統(tǒng)傳:“老幼繫虜,丁壯降散?!?span id="uhphzgt" class="book">《宋書·索虜傳論》:“強(qiáng)者為轉(zhuǎn)尸,弱者為繫虜?!?br />(1).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邊境不侵,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係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國志·魏志·陶謙傳“ 太祖 以糧少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然兵連眾結(jié),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jù),欲止而不敢散也?!?span id="er1dqna" class="book">《新唐書·蕭銑傳贊》:“若 銑 力困計殫,以好言自釋於下,係虜在廷,抗辭不屈,偽辯易窮,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獲的人。 唐 劉禹錫 《賀赦表》:“柔遠(yuǎn)以仁,則還其係虜;賞近以禮,則澤及后昆?!?br />(3).拘囚,囚系。 晉 陸機(jī) 《辨亡論下》:“拔 呂蒙 於戎行,識 潘濬 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quán)之我逼?!?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一:“嗚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宮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虜。雖先后不同,其成仁取義則一也?!?/div>
《國語辭典》:終軍請纓(終軍請纓)  拼音:zhōng jūn qǐng yīng
漢代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自請,只要一根長繩即能縛南越王到漢宮闕下,后來果然說服南越王歸漢的故事。見《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后比喻立下降服強(qiáng)敵、建功報國的大志。
《國語辭典》:請纓(請纓)  拼音:qǐng yīng
漢武帝時,南越與漢和親,武帝派終軍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入朝歸順。終軍自己請命,愿意接受此任務(wù),必使南越王來朝。典出《漢書。卷六十四下。終軍傳》。后比喻自請從軍。唐。王勃滕王閣序〉:「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宋。劉克莊 水調(diào)歌頭。一卷陰符詞:「依稀記,曾請纓系粵,草檄征遼?!?/div>
分類:請求
《國語辭典》:長纓(長纓)  拼音:cháng yīng
1.長帶子?!段倪x。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二》:「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埂段倪x。陸機(jī)。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
2.比喻達(dá)官貴人?!段倪x。江淹。雜體詩。陸平原》:「朱黻咸髦士,長纓皆俊人?!固?。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div>
《漢語大詞典》:賈生淚(賈生淚)
見“ 賈生涕 ”。
《漢語大詞典》:賈生涕(賈生涕)
漢文帝 時, 賈誼 曾上《治安策》陳政事,中有“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賈生涕”表達(dá)憂國傷時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權(quán)顧二侯》詩:“未作 仲宣 詩,先流 賈生 涕?!?唐 孟郊 《羅氏花下奉招陳侍御》:“勞收 賈生 淚,強(qiáng)起 屈平 身?!?清 劉漢藜 《運豆行》:“誰人肯下 賈生 淚,封書一奏圣人前。”
《漢語大詞典》:刻燭(刻燭)
(1).南史·王僧孺?zhèn)?/a>》:“ 竟陵王 子良 嘗夜集學(xué)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 文琰 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后因以喻詩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lián)句》:“詩教刻燭賦,酒任連盤酌?!?宋 秦觀 《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詩:“愧無刻燭敏,續(xù)此金玉音?!?明 李東陽 《原博席上用擊鼓催花令戲成一首》:“未夸刻燭多才思,一遍須教八韻成?!?謝覺哉 《贈沉衡老》詩:“駕游尚可騰空去,聯(lián)句猶能刻燭工?!?br />(2).古人刻度數(shù)于燭,燒以計時。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yīng)令》:“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div>
《國語辭典》:刻燭賦詩(刻燭賦詩)  拼音:kè zhú fù shī
竟陵王子良等人以刻燭擊缽限時寫詩的故事。見《南史。卷五九。王僧儒傳》。后用以形容才思敏捷?!赌鲜?。卷二二。王曇首傳》:「轉(zhuǎn)黃門侍郎,每預(yù)朝宴,刻燭賦詩,文不加點,帝深賞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