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2,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進(jìn)拜
拜伏
即拜
拜謝
拜啟
拜疏
迎拜
夕拜
拜母
三拜
朝拜
徵拜
趨拜
拜相
望拜
《漢語大詞典》:進(jìn)拜(進(jìn)拜)
按一定的禮節(jié)給人加官升爵。后漢書·荀爽傳:“視事三日,進(jìn)拜司空?!?span id="6vnj2ti" class="book">《新唐書·后妃傳下·懿宗妃郭氏》:“及即位,以妃為美人,進(jìn)拜淑妃?!?宋 蘇舜欽 《杜公讓官表》:“臣聞朝廷之尊,本乎擇吏,使才者進(jìn)拜,拙者伏藏。”
《漢語大詞典》:拜伏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jié)。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愆禮·南陽張伯大》:“ 晏平仲 稱善與人交,豈徒拜伏而已哉!” 晉 葛洪 抱樸子·省煩:“拜伏揖讓之節(jié),升降盤旋之容,使足敘事,無令小碎?!?span id="ia2dzv1" class="book">《舊唐書·薛登傳》:“策第喧競於州府,祈恩不勝於拜伏。” 葉圣陶 《一個練習(xí)生》:“我看著他的拜伏的身軀以及連連點頭的腦袋,不由得一陣心酸,淌下了眼淚?!?br />(2).佩服的敬詞。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 石敬塘 拜見 契丹 主,請問戰(zhàn)勝的緣故。 契丹 主說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實際是藉此獻(xiàn)媚,裝出像個孝順兒子的樣?!?/div>
《漢語大詞典》:即拜
就其所在之地授予官職。漢書·趙充國傳:“上乃……即拜 酒泉 太守 武賢 為破羌將軍,賜璽書嘉納其冊?!?顏師古 注:“即,就也,就其郡而拜之。”晉書·竟陵王楙傳:“ 楙 從之,乃自承制都督 兗州 刺史、車騎將軍,表于天子。時帝在 長安 遣使者 劉虔 即拜焉。” 明 方以智 通雅·官制:“即拜,就其所在拜授也?!?/div>
《國語辭典》:拜謝(拜謝)  拼音:bài xiè
態(tài)度恭敬的致謝?!妒酚?。卷七。項羽本紀(jì)》:「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粍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埂都t樓夢》第六八回:「等事妥了,少不得我們娘兒們過去拜謝?!?/div>
《漢語大詞典》:拜啟(拜啓)
猶敬啟。書信開頭或結(jié)尾時的敬語。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拜啟者:前嘗由 江戶 奉一書,想經(jīng)察入?!比纾耗衬嘲輪?。
《漢語大詞典》:拜疏
上奏章。 唐 韓愈 《施先生墓銘》:“秩滿當(dāng)去,諸生輙拜疏乞留?!?唐 陸龜蒙 《和襲美臘后送內(nèi)大德從勖游天臺》:“若戀吾君先拜疏,為論臺岳未封公。” 清 黃遵憲 《馮將軍歌》:“北門管鑰賴將軍,虎節(jié)重臣親拜疏?!?/div>
《漢語大詞典》:迎拜
迎見禮拜。禮記·曲禮下:“君若迎拜,則還辟不敢答拜?!?鄭玄 注:“迎拜,謂君迎而先拜之。”后漢書·郭伋傳:“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span id="u9ohzum"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卻見十?dāng)?shù)年前一個死過的丫頭出來迎拜,請 行修 坐下?!?/div>
分類:見禮禮拜
《國語辭典》:夕拜  拼音:xì bài
漢代黃門侍郎每日傍晚時,對著青瑣門參拜,稱為「夕拜」。宋。高承《事物紀(jì)原。卷五。夕拜》:「漢給事中故事,每日暮時,入對青瑣門拜,故謂之夕拜?!挂卜Q為「夕郎」。
《漢語大詞典》:夕郎
亦稱“ 夕拜 ”。 黃門侍郎的別稱。 漢 時,黃門郎可加官給事中,因亦稱給事中為夕郎。 漢 應(yīng)劭 《漢官儀》卷上:“黃門侍郎,每日暮,向 青瑣門 拜,謂之夕郎。” 唐 宋之問 《和姚給事寓直之作》詩:“清論滿 朝陽 ,高才拜夕郎。”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三省綱轄·夕拜:“ 漢 給事中故事,每日暮時,入對 青瑣門 拜,故謂之夕拜,亦為夕郎?!?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biāo)榜官稱……給事郎為夕郎、夕拜?!?清 錢謙益 《祭翁太常文》:“余偕計吏,君官夕郎,握手道故,推星閲霜?!?/div>
《國語辭典》:拜母  拼音:bài mǔ
古代交誼深厚者相訪時,拜謁其母的禮節(jié)?!度龂尽>砦逅?。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div>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時友誼深厚的人,相訪時,進(jìn)入后堂拜候?qū)Ψ侥赣H,表示結(jié)為通家之好?!度龂?。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div>
《漢語大詞典》:三拜
長跪后兩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為拜。重復(fù)三次,謂之三拜。(1)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乃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 秦 獲 晉侯 以歸…… 晉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時,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jì):“﹝ 宣政 元年九月﹞詔諸應(yīng)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參閱 趙翼 陔馀叢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對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xiāng)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 鄭玄 注:“三拜,示徧也?!?賈公彥 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yè)歸敬。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禮數(shù):“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yè)歸敬也。《智論》云:內(nèi)式禮拜,大約身口業(yè)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shù)也。”
《國語辭典》:朝拜  拼音:cháo bài
1.祭拜祖先或神、佛。南朝梁。陶弘景授陸敬游十賚文〉:「今故賚爾鍮石澡灌,手巾為副,可以登齋朝拜,出入盥漱。」
2.君主時代官員對皇帝的覲見跪拜?!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盖f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3.拜謁、求見?!段饔斡洝返谖迤呋兀骸改静媲橹菍ば姓?,更不題起,即先進(jìn)去對菩薩道:『外有唐僧的小徒弟沙悟凈朝拜?!弧?/div>
《漢語大詞典》:徵拜
征召授官。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 洛陽 北部尉,遷 頓丘 令,徵拜議郎?!?span id="swnh7i2" class="book">《周書·裴寬傳》:“ 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唐 劉長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詩:“但愁徵拜日,無奈借留何!” 唐 韓愈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詩:“已知奏課當(dāng)徵拜,那復(fù)淹留詠白蘋。”
《國語辭典》:趨拜(趨拜)  拼音:qū bài
急往拜謁。《漢書。卷三十四。韓信傳》:「嘗過樊將軍噲,噲趨拜送迎?!挂沧鳌岗呏]」。
《國語辭典》:拜相  拼音:bài xiàng
就任宰相的職位。如:「古時功臣多能封侯拜相,享盡榮華富貴」?!洞笏涡瓦z事。元集》:「蔡京自拜相后,有巨商大賈六七輩,赴闕投詞?!?/div>
《漢語大詞典》:望拜
(1).遠(yuǎn)遠(yuǎn)望見即行叩拜。言極其恭敬。戰(zhàn)國策·齊策三:“顛蹶之請,望拜之謁,雖得則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戲贈吳瑞公》詩:“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執(zhí)金吾?!?宋 蘇軾 《贈潘谷》詩:“那知望拜馬蹄下,胸中一斛泥與塵。”
(2).遙望拜祭。史記·孝武本紀(jì):“於是天子遂東,始立 后土祠 汾陰 脽上,如 寬舒 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span id="hlfdwto" class="book">《漢書·禮樂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宮而望拜。” 元 日損齋筆記·辯史:“請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請上不親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