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2,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拜殿
拜祭
西拜
拜登
拜路塵
祭拜
拜杖
拜埽
八拜
面拜
勿拜
拜車塵
拜生
拜箋
拜春
《漢語大詞典》:拜殿
(1).立于殿庭下申訴冤屈。 宋 鄭文寶 江表志卷三:“國(guó)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橋下,謂之‘拜橋’……又有闌入立於殿庭之下者,為‘拜殿’。進(jìn)士 曾覬 南省下第,乃釘足, 謝泌 下第,立殿稱寃。舉人之風(fēng)掃地矣?!眳⒁姟?拜橋 ”。
(2).諂媚帝王的一種行動(dòng)。新五代史·蘇循傳:“ 晉王 將即位…… 循 始至 魏州 ,望州廨聽事即拜,謂之‘拜殿’。及入謁,舞蹈呼‘萬歲’而稱臣, 晉王 大悅。”
(3).指伊斯蘭教等宗教的禮拜堂。 郭沫若 《蘇聯(lián)游記·烏茲別克紀(jì)行》:“拜殿頗宏大,可容納千人以上……拜殿門前有方形月臺(tái),高出殿面幾級(jí),容人被引上月臺(tái),坐在石欄桿上觀儀?!?/div>
《漢語大詞典》:拜橋(拜橋)
五代 時(shí) 后唐 士人有冤,立于御橋下以求申訴。 宋 鄭文寶 江表志卷三:“國(guó)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橋下,謂之‘拜橋’。甚者操長(zhǎng)釘、攜巨斧而釘腳?!?/div>
《國(guó)語辭典》:拜祭  拼音:bài jì
禮拜祭祀神靈及祖先。如:「很多店家每月固定在店門口拜祭,祈求生意興隆?!?/div>
《駢字類編》:西拜
唐 劉禹錫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cè)立使 想見扶桑受恩處,一時(shí)西拜盡傾心。
唐 貫休 上荊南府主三讓德政碑 君侯捧碑西拜泣,臣且何人恩薦及。
《漢語大詞典》:拜登
接受賜贈(zèng)的敬詞。語本左傳·僖公九年:“對(duì)曰:‘天威不違顏咫尺, 小白 ,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清 王夫之 《六十初度答徐蔚子啟》:“拜登不言顏甲,念雉壇之存者幾人;晉祝將俟先庚,記鶴羽之歸來隔歲?!?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長(zhǎng)生殿:“ 黃六鴻 者, 康熙 中,由知縣行取給事中入京,以土物并詩稿,遍送名士。至宮贊 趙秋谷 執(zhí)信 ,答以柬云:‘土物拜登,大稿璧謝?!?黃 遂銜之刺骨?!?/div>
分類:接受敬詞
《漢語大詞典》:拜路塵(拜路塵)
見“ 拜塵 ”。
《國(guó)語辭典》:拜塵(拜塵)  拼音:bài chén
語本《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后用以諷刺諂媚有權(quán)勢(shì)的人。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div>
《國(guó)語辭典》:祭拜  拼音:jì bài
祭祀禮拜。如:「每逢年節(jié)時(shí),媽媽都會(huì)準(zhǔn)備鮮花素果祭拜祖先?!?/div>
《漢語大詞典》:拜杖
向皇帝進(jìn)諫而受廷杖。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禁衛(wèi)·陸劉二緹帥:“五君子先后抗疏,拜杖闕下,亦賴其加意省視,且預(yù)戒行杖者,得不死箠楚。” 清 王廣心 《送董蒼水游楚粵》詩:“先朝直節(jié) 董侍郎 ,鋤奸拜杖投南荒。”
《漢語大詞典》:拜埽
見“ 拜掃 ”。
《國(guó)語辭典》:拜掃(拜掃)  拼音:bài sǎo
掃墓、上墳。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近世禮重拜掃,今已闕者四年矣?!埂陡∩洝>硪?。閨房記樂》:「墓在西跨塘福壽山祖塋之側(cè),每年春日,必挈蕓拜掃?!?/div>
分類:掃墓上墳
《國(guó)語辭典》:八拜  拼音:bā bài
1.行八次禮:(1)古時(shí)對(duì)神明所行的禮節(jié)。《儒林外史》第四○回:「蕭云仙紗帽補(bǔ)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領(lǐng)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xiàn)、八拜?!?2)古時(shí)對(duì)父執(zhí)輩所行的禮節(jié)。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guó)子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為較,待之甚禮。……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shù)拜之?!?br />2.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姊妹。參見「八拜之交」條。
《漢語大詞典》:面拜
當(dāng)面親自拜謝。禮記·郊特牲:“大夫有獻(xiàn)弗親,君有賜不面拜?!?孔穎達(dá) 疏:“君有賜不面拜者,謂君有物賜大夫,大夫不面自來拜?!?span id="ga4e4v0" class="book">《照世杯·百和坊將無作有》:“次日,見 鶻淥 傳進(jìn)帖子來道:‘ 屠太爺 來面拜了。’”
《漢語大詞典》:勿拜
《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鄭玄 箋:“‘拜’之言‘拔’也?!?召伯 有德政,人民愛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蔭下休息的甘棠樹。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趙公西侯新亭頌》:“ 白 以為 謝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無勿拜之言,鮮登高之賦。”
《漢語大詞典》:拜車塵(拜車塵)
見“ 拜塵 ”。
《國(guó)語辭典》:拜塵(拜塵)  拼音:bài chén
語本《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购笥靡灾S刺諂媚有權(quán)勢(shì)的人。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div>
《漢語大詞典》:拜生
拜生日,拜壽。 巴金 《秋》一:“去年 婉兒 在 馮 家生了一個(gè)兒子,上月帶了兒子來給三嬸拜生。”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二:“一盤壽桃,一盤壽面……拜生之后,本想到內(nèi)室煙盤側(cè)去陪陪 錢親翁 的。”
分類:生日五部
《漢語大詞典》:拜箋
猶言上書。資治通鑒·梁簡(jiǎn)文帝大寶元年:“甲子, 南平王 恪 帥文武拜牋推 湘東王 繹 為相國(guó),總百揆; 繹 不許?!?/div>
分類:上書
《國(guó)語辭典》:拜春  拼音:bài chūn
中國(guó)習(xí)俗立春日稱為「春朝」,此日不論家家戶戶,彼此相互慶賀,稱為「拜春」。清。顧祿《清嘉錄。卷一。正月》:「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