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92—725
【介紹】:
唐并州太原人,字仲清。七歲見稱鄉(xiāng)里,十歲輒參舉選。玄宗開元五年登進士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太子校書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書張說自薦,未報。改右威衛(wèi)兵曹參軍。工詩善文,所作篇什,時人稱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92—725
一作王冷然,字仲清,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五年(717)進士及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將仕郎,守太子校書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書張說自薦,未報。滿秩,移右威衛(wèi)兵曹參軍,十二年十二月卒于任所。事跡散見《唐右威衛(wèi)兵曹參軍王府君墓志銘序》(見《千唐志齋藏志》)、《舊唐書·王丘傳》、《唐詩紀事》卷二〇。泠然工文善詩,所著篇什,時人稱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五年(717)登進士第,授太子校書。佚滿,遷右威衛(wèi)兵曹參軍。性豪爽,當(dāng)言無所回忌,曾上書宰相張說,責(zé)其尸祿備員,不能進賢舉善、濟世拯民?!?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泠然。開元五年進士。官校書郎。
作品評論
《新唐書-王丘傳》山陰尉孫逖、桃林尉張鏡微、湖城尉張晉明、進士玉泠然,皆一時茂秀。
唐才子傳(冷然)工文賦詩,氣質(zhì)豪爽,當(dāng)言無所回忌,乃卓犖奇才,濟世之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56—822
【介紹】:
唐宗室。字易之。以宗室子補鄭丞。后棄官,擢進士第,中拔萃科,調(diào)藍田尉。憲宗元和時,累遷御史中丞,揭發(fā)京兆尹楊憑貪財,受賜金紫。歷任山南、劍南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淮南節(jié)度使。穆宗立,請老,不準,官終檢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帥,分司東都。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57—823
字易之,排行十一,李唐宗室。德宗建中中以蔭補鄭丞,四年(783)棄官。貞元二年(786)登進士第,中拔萃科,累遷監(jiān)察御史。坐小累貶虔州司戶參軍。約順宗永貞元年(805)任饒州刺史,憲宗元和初累遷戶部侍郎判度支。六年(811)出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八年移鎮(zhèn)劍南。十三年拜相,七月出鎮(zhèn)淮南。穆宗長慶二年(822)授檢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師分司東都,三年卒。生平見《新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夷簡字易之。鄭惠王元懿四世孫。以宗室子始補鄭丞。棄官去。擢進士。中拔萃科。元和時檢校禮部尚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徙帥劍南西川。貞元十三年召為御史大夫。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進太子少師分司東都。卒年六十七。贈太子太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5—106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貫之。范琪子。仁宗天圣九年進士。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遷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前后在言職,有聞即言,嘗數(shù)奏樞密副使陳升之不當(dāng)用,又奏數(shù)陳執(zhí)中、王拱辰、李淑、王德用、程戡等罪。其言雖過,而仁宗每優(yōu)容之。官終直龍圖閣、知明州。
全宋詩范師道(一○○五~一○六三),字貫之,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進士。知廣德縣,遷知常州,召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直龍圖閣,出知明州。嘉祐八年卒,年五十九。有文集五十卷(《吳郡志》卷二六),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三八范師道(一○○五——一○六三),字貫之,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天圣九年舉拔萃科,為撫州判官,后知廣德縣、通判許州,累遷都官員外郎,至道中擢為御史。嘉皊初,以忤宰相劉沆,出知常州,徙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改兩浙,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管勾國子監(jiān)。遷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出知福州。入為三司鹽鐵副使,加直龍圖閣,知明州。嘉皊八年卒,年五十九。師道前后在言責(zé),有聞即言。有奏議二十卷、文集五十卷。見《宋史》卷三○二本傳,《吳郡志》卷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字逢源。少學(xué)于司馬光。仁宗皇祐初中拔萃科,授潞州別駕。性剛介,博通經(jīng)史。致仕歸,居家力行任恤之惠,救濟姻族鄉(xiāng)人貧而無食者,又散粟以助無棺木者,二十年中,費以萬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字子仁。寧宗嘉定十六年中拔萃科。授龍圖閣待詔,轉(zhuǎn)翰林承旨。理宗紹定五年出知潭州,有善政。端平元年復(fù)召為翰林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