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仇 → 讐仇”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復仇(復仇)  拼音:fù chóu
報仇。如:「君子復仇,三年不晚?!挂沧鳌笍妥嚒埂?/div>
分類:復仇報仇
《漢語大詞典》:雪怨
謂報仇。后漢書·蘇不韋傳:“﹝ 子胥 ﹞憑 闔廬 之威,因輕悍之眾,雪怨舊 郢 ?!?span id="dh9lu24" class="book">《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謝莊 《孝武帝哀策文》:“雪怨園邑,掃恥瀛縣。”
分類:報仇
《漢語大詞典》:枕戈
(1).枕著武器。戈,泛指武器。謂殺敵報國,志堅情切。 唐 杜甫 《壯游》詩:“枕戈憶 勾踐 ,渡 浙 想 秦皇 ?!?元 鄭元祐 《送蕭萬戶還蜀》詩之二:“躍馬莫矜橫槊賦,聞鷄不道枕戈眠?!?清 方文 《舟過蕪湖寄懷沉昆銅》詩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誰枕戈。”參見“ 枕戈待旦 ”。
(2).枕著武器。戈,泛指武器。謂為父母報仇情殷志切。 唐 柳宗元 《駁復仇議》:“而 元慶 能以戴天為大恥,枕戈為得禮?!?span id="qzyzleg" class="book">《唐律疏義·盜賊·祖父母夫為人殺》:“祖父母、父母及夫為人所殺,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義,或有窺求財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眳⒁姟?枕干 ”。
《國語辭典》:枕戈待旦  拼音:zhèn gē dài dàn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時時警惕,準備作戰(zhàn),不敢安睡?!稌x書。卷六二。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肿嫔任嶂??!?/div>
《漢語大詞典》:枕干
(1).禮記·檀弓上:“ 子夏 問於 孔子 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备?,盾。后因以“枕干”表示復仇志切。 唐 白居易 《田布贈右仆射制》:“ 鎮(zhèn)陽 之亂, 弘正 歿焉。而 布 枕干嘗膽,誓報寃恥?!?br />(2).指對君父忠心耿耿。 清 方苞 《書楊維斗先生傳后》:“故不得已而呼號憤發(fā),置其身於死地,以冀君之一寤,即古忠臣孝子枕干之義也?!?/div>
《漢語大詞典》:復讎(復讐)
見“ 復讎 ”。
《漢語大詞典》:讎報(讎報)
亦作“讐報”。 報仇,報復。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問太歲何故受此屈辱不讐報之?!?/div>
分類:報仇報復
《漢語大詞典》:豫讓橋(豫讓橋)
即 汾橋 。 豫讓 為 智伯 報仇,欲刺 趙襄子 于 汾橋 畔,故亦稱 汾橋 為 豫讓橋 。 汾橋 ,在 并州 晉陽縣 (今 太原 )東一里。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詩之五:“既窺 豫讓橋 ,復瞰 軹深井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詩:“ 田橫島 上人如夢, 豫讓橋 邊淚如泉。”參見“ 豫讓 ”。
分類:豫讓報仇
《國語辭典》:豫讓(豫讓)  拼音:yù ràng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晉人。初事范中行氏,不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國士待之。后知伯為趙襄子所滅,讓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使人不復識其形狀,欲刺趙襄子,為知伯復仇,事不成而死。
分類:豫讓家臣
《漢語大詞典》:雪仇
亦作“ 雪讎 ”。 洗除仇怨;報仇。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而五年未聞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三國志·魏志·蔣濟傳:“ 勾踐 養(yǎng)胎以待用, 昭王 恤病以雪仇?!?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禮部·議革張浚祀:“故不謂其殺戮忠良,敗壞國事,而反謂其能雪讎復土,謬歸以中興之功?!?/div>
《漢語大詞典》:探赤丸
謂古時游俠輩受賕殺武吏。泛指殺人報仇。 清 宋琬 《行路難》詩之一:“晝探赤丸乘白馬, 杜陵 韋曲 公然居?!眳⒁姟?探丸借客 ”。
《漢語大詞典》:探丸借客
漢書·酷吏傳·尹賞:“ 長安 中姦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俠殺人報仇。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币嗍∽鳌?探丸 ”、“ 探黑白 ”。 明 何景明 《游獵篇》:“ 五陵 俠少夜相遇,探丸殺吏還驚辟。” 清 唐孫華 《贈商州丞》詩:“紛紛胠篋與探丸,白晝公然敢揭竿?!?夏敬觀 《和左南生觚社七詠》之二:“何似里中探黑白,少年羣輩攫公卿?!?李光 《友人劉競生續(xù)學保定詩以送之》:“道路艱難久且長,探丸擊劍少年場?!?/div>
《漢語大詞典》:枕戈飲血(枕戈飲血)
枕著武器,咽著血淚。形容極度悲憤,矢志報仇殺敵。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為臣子,皆當枕戈飲血,共奮同仇?!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然所以如此披甲厲兵,枕戈飲血者,非好為首先發(fā)難,徒負光復 漢 家之虛譽,實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趨?!?/div>
《國語辭典》:摘膽剜心(摘膽剜心)  拼音:zhāi dǎn wān xīn
比喻報仇的決心極為堅定?!度龂萘x》第一○回:「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
《漢語大詞典》:探丸借客
漢書·酷吏傳·尹賞:“ 長安 中姦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俠殺人報仇。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币嗍∽鳌?探丸 ”、“ 探黑白 ”。 明 何景明 《游獵篇》:“ 五陵 俠少夜相遇,探丸殺吏還驚辟?!?清 唐孫華 《贈商州丞》詩:“紛紛胠篋與探丸,白晝公然敢揭竿。” 夏敬觀 《和左南生觚社七詠》之二:“何似里中探黑白,少年羣輩攫公卿?!?李光 《友人劉競生續(xù)學保定詩以送之》:“道路艱難久且長,探丸擊劍少年場。”
《漢語大詞典》:釁面吞炭(釁面吞炭)
謂毀容變聲。表示蓄志報仇。《漢書·賈誼傳》:“ 趙 滅 智伯 , 豫讓 釁面吞炭,必報 襄子 ,五起而不中?!?顏師古 注:“ 鄭氏 曰:‘釁,漆面以易貌;吞炭,以變聲也?!叄?,以毒藥熏之?!?/div>
《國語辭典》:漆身吞炭  拼音:qī shēn tūn tàn
戰(zhàn)國時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替主報仇,漆身以改變?nèi)菝玻烫繉⑸ぷ优獑?,使人不能辨認。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一》。后比喻不惜性命以報答主恩。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xié)力期雪恥,須歃血為誓,歃血為誓?!挂沧鳌竿烫科嵘怼埂?/div>
《國語辭典》:德以報怨(德以報怨)  拼音:dé yǐ bào yuàn
以恩德回報仇恨,不計前過,反給予好處?!度龂?。卷四九。吳書。劉繇傳》:「知敦以厲薄,德以報怨,收骨育孤,哀亡憫存。」
《漢語大詞典》:打孽
報仇,械斗。 姚雪垠 《長夜》三二:“ 陶菊生 對于這一件打孽事兒不敢向 趙獅子 打聽任何消息,也不敢告訴別人。”自注:“打孽,就是報仇。 民國 年間, 河南 農(nóng)村打孽之風很盛?!?/div>
分類: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