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3,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唱經
念曲
婉曼
宣隘
念曲叫曲
無韻詩
沈郁頓挫
沉郁頓挫
《漢語大詞典》:唱經(唱經)
唱誦經文。僧道念經,抑揚其聲,故稱。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賜 新安國寺 ,一曰講座,一曰唱經座,各高二丈?!?唐 王建 《霓裳詞》之二:“一聲聲向天頭落,效得仙人夜唱經。” 唐 李洞 《終南山二十韻》:“梯滑危緣索,云深靜唱經?!?/div>
《漢語大詞典》:念曲
謂唱歌而聲無抑揚。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善歌者謂之內里聲。不善歌者聲無抑揚謂之念曲;聲無含韞謂之叫曲。”
分類:唱歌抑揚
《漢語大詞典》:婉曼
(1).柔美。藝文類聚卷十六引 晉 左芬 《萬年公主誄》:“盼蒨其媚,婉曼其嬌?!?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 白華 向他望了一眼。審察的,同時又是婉曼的一眼?!?br />(2).委婉。 茅盾 《追求》五:“她的話語,又爽利,又婉曼,又充滿著暗示。” 茅盾 《野薔薇·一個女性》:“她用了莊嚴的然而婉曼的口吻針對著 李芳 的語意回答:‘也許還有幾個三月十七留給我,但都是今天那樣的一個;我不要別有一番風光的一個!’”
(3).抑揚動聽。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六章二:“至今 吳 歌與 楚 歌還是那么婉曼可愛?!?阿英 《年畫的叫賣》:“叫賣人的婉曼歌聲,和新奇辭藻,更富有誘惑性的襲擊他們心弦?!?/div>
《漢語大詞典》:宣隘
謂聲音的高下抑揚。 唐 孟郊 《答盧仝》詩:“君文真鳳聲,宣隘滿鑑鏘。 洛 友零落盡,逮茲悲重傷?!?/div>
《國語辭典》:念曲叫曲  拼音:niàn qǔ jiào qǔ
譏笑人唱歌唱得沒有抑揚含蘊的妙趣。語本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樂律》:「不善歌者,聲無抑揚,謂之『念曲』;聲無含韞,謂之『叫曲』?!?/div>
《國語辭典》:無韻詩(無韻詩)  拼音:wú yùn shī
不押韻的抑揚格五音步詩行,為西方戲劇詩和敘事詩的標準形式之一。寫詩的人可從固定的格式中變化,因此詩體靈活富于彈性,內容豐富,被廣泛的運用于詩體戲劇中。
《漢語大詞典》:沈郁頓挫(沈鬱頓挫)
深沉蘊藉,抑揚有致。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若令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沉鬱頓挫,隨時敏給, 揚雄 、 枚皋 可企及也?!?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沉鬱頓挫,哀而不傷,發(fā)乎情,止乎禮義之言也。”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女﹞彈《湘妃怨》一曲,沉鬱頓挫,如泣如訴?!?/div>
《國語辭典》:沉郁頓挫(沉鬱頓挫)  拼音:chén yù dùn cuò
文章的氣勢深沉蘊蓄而抑揚曲折。唐。杜甫 進雕賦表:「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