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手指  拼音:shǒu zhǐ
手掌末端的部分,左、右手各五根?!度龂萘x》第三○回:「淳于瓊被擒見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縳于馬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他那般輕倩的裝飾,雖則覺得柔媚,只一雙手指卻像講究勾、搬、沖的?!挂卜Q為「手指頭」。
《國語辭典》:僮手指千  拼音:tóng shǒu zhǐ qiān
僮仆手指以千數。形容仆從眾多?!妒酚洝>硪欢?。貨殖傳》:「牛千足,羊彘千雙,僮手指千?!古狍S集解引《漢書音義》:「僮,奴婢也。古者無空手游日,皆有作務,作務須手指,故曰手指,以別馬牛蹄角也?!?/div>
《分類字錦》:手指群烏(手指群烏)
北史·裴俠傳》:年七歲猶不能言。后于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
分類:聰敏
《漢語大詞典》:手指頭肚兒(手指頭肚兒)
手指末端有指紋而略微隆起的部分。亦以喻微小。如:這個人真小氣,連手指頭肚兒大的一點東西也舍不得給。
《國語辭典》:手指字母  拼音:shǒu zhǐ zì mǔ
一種手語。用手指屈伸的各種姿勢,代表不同的字母,用以組成文字,供聾啞人溝通和傳遞思想。
《國語辭典》:手語(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勢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穎悟,必能默識,所以手語耳?!埂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徐再與手語,夜叉似微解?!?br />2.以手的姿勢或動作示意的語言。用來教誨聾啞兒童,為聾啞與聾啞、或聾啞與諳手語的常人間溝通思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