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掐訣(掐訣)  拼音:qiā jué
和尚或道士施法術(shù)時(shí),用拇指掐其他屈伸指頭并誦念咒語的動(dòng)作。
分類:拇指手指
《國語辭典》:屈指可數(shù)(屈指可數(shù))  拼音:qū zhǐ kě shǔ
扳著手指即可數(shù)清。形容數(shù)量很少。語本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shù)日憐嬰孩。」亦形容眾人之中,少數(shù)突出的。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六。唐安公美政頌》:「今文儒之盛,其書屈指可數(shù)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蓋忽不為爾?!?/div>
《漢語大詞典》:擰扯(擰扯)
(1).用手指扭拉皮肉。 王西彥 《古城的憂郁·蹂躪》:“ 麻三 又牽起 木木 的手,在小孩子骯臟的腮巴上擰扯著?!?br />(2).猶糾纏。 康濯 《水滴石穿》第六章:“ 張山陽 這半年多纏磨過自己多少回!最近這一兩個(gè)月又?jǐn)Q扯過自己多少次!”
《漢語大詞典》:捻捻轉(zhuǎn)(捻捻轉(zhuǎn))
兒童玩具。玩時(shí)用手指捻中軸使旋轉(zhuǎn)。《中國諺語資料》:“沒有不倒的捻捻轉(zhuǎn)?!?/div>
《漢語大詞典》:能掐會(huì)算(能掐會(huì)算)
能用手指掐算。猶言有未卜先知的本領(lǐng)。 吳運(yùn)鐸 《把一切獻(xiàn)給黨·在礦井里》:“大家都說老鼠能掐會(huì)算,老鼠算到有災(zāi)難,早就逃走了?!?沙汀 《記賀龍》十九:“你怕 毛主席 當(dāng)真是能掐會(huì)算的 孔明 么?政略一搞對(duì)頭,戰(zhàn)略自然就正確了?!?秦兆陽 《在田野上前進(jìn)》第二一章:“哼,你能掐會(huì)算,數(shù)你能!”
《漢語大詞典》:辟辟
象聲詞。如手指彈石之聲。《素問·平人氣象論》:“死腎脈來,發(fā)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王冰 注:“辟辟如彈石,言促又堅(jiān)也?!?span id="unv1bow" class="book">《素問·玉機(jī)真藏論》:“真腎脈至,搏而絶,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析,乃死?!?/div>
《國語辭典》:十指有長短(十指有長短)  拼音:shí zhǐ yǒu cháng duǎn
雙手的十根手指長短不一。唐。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四拍:「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后多用以比喻事物差別的必然,或同出的子女各不相同。如:「家中兄弟姐妹雖是同母所生,性格志趣差異卻很大,真是十指有長短,各自不相同?!?/div>
《漢語大詞典》:手指頭肚兒(手指頭肚兒)
手指末端有指紋而略微隆起的部分。亦以喻微小。如:這個(gè)人真小氣,連手指頭肚兒大的一點(diǎn)東西也舍不得給。
《國語辭典》:手指字母  拼音:shǒu zhǐ zì mǔ
一種手語。用手指屈伸的各種姿勢,代表不同的字母,用以組成文字,供聾啞人溝通和傳遞思想。
《國語辭典》:手語(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勢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穎悟,必能默識(shí),所以手語耳?!埂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徐再與手語,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勢或動(dòng)作示意的語言。用來教誨聾啞兒童,為聾啞與聾啞、或聾啞與諳手語的常人間溝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染指書(染指書)
用手指蘸墨寫的字。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五:“ 溫公 私第,在縣宇之西北……諸處榜額,皆公染指書。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頭,指頭上節(jié)微屈,染墨書之?!?/div>
《國語辭典》:揪痧  拼音:jiū shā
一種流行于民間的治病方法。通常用手揪頸項(xiàng)、咽喉及額頭等處,使其局部充血,以減輕內(nèi)部炎癥。
《漢語大詞典》:叩診(叩診)
醫(yī)生用手指或叩診錘輕敲人體的一定部位,通過所發(fā)生的聲音或肌肉神經(jīng)反射來判斷人體的生理或病理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交線戲(交綫戲)
兩人用一條線繞在手指上輪番挑出各種花樣的一種游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聊與君為交綫之戲。”
《漢語大詞典》:筋退
人的手指甲、腳趾甲的別稱。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人一·爪甲:“筋退:爪甲者,筋之餘,膽之外候也?!?/div>
《國語辭典》:末尾三稍  拼音:mò wěi sān shāo
結(jié)果、歸宿。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我也會(huì)四海結(jié)英豪,投至得末尾三稍,不覺的頭上老來到。」也作「末尾三梢」、「三梢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