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詞典 5分類詞匯 23
共28,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縱筆
漫題
寧日
手畢
手墨
筆劄
手命
墨啟
手表
托驥
便條
手泐
品字封
《漢語大詞典》:縱筆(縱筆)
放手書寫。 宋 蘇軾 有《縱筆》詩(shī)。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jì)歸武昌歌》:“有時(shí)縱筆作詞賦,出入經(jīng)史窺《風(fēng)》《騷》。”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shí)》:“作楷最忌捥力,捥力大必致欹斜。不可因古人或有不免,遂肆意縱筆,則終不能得入彀?!?/div>
《漢語大詞典》:漫題(漫題)
信手書寫的文字。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寺塔記下》引 善繼 柯古 《贈(zèng)諸上人連句》:“漫題存古壁,怪畫匝長(zhǎng)廊?!?宋 賀鑄 《清平樂》詞:“麗句漫題雙帶,也愁繫住行云?!?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漫談“漫畫”》:“漫畫是Karikatur的譯名,那‘漫’,并不是 中國(guó) 舊日的文人學(xué)士之所謂‘漫題’‘漫書’的‘漫’?!?/div>
《國(guó)語辭典》:寧日(寧日)  拼音:níng rì
安定平靜的日子。南朝梁。武帝〈手書與蕭寶夤〉:「或攻小城小戍,或掠一村一里,若小相酬答,終無寧日。」
《漢語大詞典》:手畢(手畢)
猶手簡(jiǎn)。手書。爾雅·釋器:“簡(jiǎn),謂之畢?!?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一·書札:“ 宋子京 以手簡(jiǎn)為手畢。”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得三月二日手畢,發(fā)讀忻尉。”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手畢自 杭州 來,始知北行,令僕益寂?!眳⒁姟?手簡(jiǎn) ”。
分類:手書
《國(guó)語辭典》:手簡(jiǎn)(手簡(jiǎn))  拼音:shǒu jiǎn
書牘、手書。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予淳熙末還朝,則朝士乃以小紙高四五寸闊尺馀相往來,謂之手簡(jiǎn)。」
分類:書牘手書
《漢語大詞典》:手墨
親手書寫的墨跡。《宋書·范曄傳》:“於是悉出檄書、選事及同惡人名、手墨翰跡,謹(jǐn)封上呈,兇悖之甚,古今罕比。”新唐書·李彥芳傳:“家故藏 高祖 、 太宗 賜 靖 詔書數(shù)函……皆 太宗 手墨?!?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 日華 手墨,余曾見之,體雜行草?!?/div>
《漢語大詞典》:筆劄(筆劄)
猶筆記;手書的文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夫書記廣大,衣被事體,筆札雜名,古今多品。”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jì)一:“帝性聰敏,喜筆札,及從軍旅,多閲簿書?!?明 王世貞 《題宋仲珩方希直書》:“ 希直 不以書名,而方剛不折之氣,流溢筆墨間,其名磨損不可辨,蓋 永樂 中有禁,收公筆札者同罪故耳?!?/div>
《漢語大詞典》:手命
稱人手書的敬詞。《文選·吳質(zhì)〈答魏太子箋〉》:“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呂向 注:“手命,謂太子與 質(zhì) 書也?!?/div>
《漢語大詞典》:墨啟(墨啓)
上呈皇帝的手書奏啟。南史·王彧傳:“ 泰豫 元年春,上疾篤,遣使送藥賜 景文 死……乃墨啟答敕,并謝贈(zèng)詔?!?/div>
《國(guó)語辭典》:手表  拼音:shǒu biǎo
1.系于手腕的小表。也作「手表」。
2.親手書寫表章。《資治通鑒。卷二九四。后周紀(jì)五。世宗顯德五年》:「辛丑,馮延魯、鐘謨來自唐,唐主手表謝恩?!?br />3.親手書寫的表章。宋。朱長(zhǎng)文《墨池編。卷二。齊王僧虔答錄古來能書人名》:「時(shí)人善學(xué)人書,寫羲之手表,出示不覺,后日幾欲亂真。」
《國(guó)語辭典》:手表(手錶)  拼音:shǒu biǎo
系于手腕的小表。也作「手表」。
《漢語大詞典》:托驥
1.《后漢書。隗囂傳》:"帝報(bào)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jié)納……數(shù)蒙伯樂一顧之價(jià),而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即托驥尾,得以絶群。'"李賢注:"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托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于騏驥,得使蒼蠅絶群也。'見敞傳。"后以"托驥"比喻追隨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賢能之后。
《國(guó)語辭典》:便條(便條)  拼音:biàn tiáo
內(nèi)容為簡(jiǎn)單事項(xiàng)的非正式簡(jiǎn)便紙條。如:「昨天我桌上放了張便條。」
《國(guó)語辭典》:手泐  拼音:shǒu lè
手書。舊式函札的結(jié)尾用語。
《國(guó)語辭典》:手書(手書)  拼音:shǒu shū
親筆寫的書信?!度龂?guó)演義》第一○八回:「司馬昭覽畢,深疑鄧艾有自專之心,乃先發(fā)手書與衛(wèi)瓘?!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二:「其父大怒,寫著嚴(yán)切手書,差著兩個(gè)管家,到京催他起身?!挂卜Q為「手翰」、「手札」、「手示」。
《漢語大詞典》:品字封
宋 代向上呈文時(shí),以駢儷體作正文,另附手書小簡(jiǎn),叫雙書。后又附單紙直述所請(qǐng)內(nèi)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 宣和 間,雖風(fēng)俗已尚諂諛,然猶趣簡(jiǎn)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與手書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謂手書為小簡(jiǎn),然猶各為一緘。已而,或厄于書吏不能俱達(dá),於是駢緘之,謂之雙書。 紹興 初, 趙 相 元鎮(zhèn) 貴重,時(shí)方多故,人恐其不暇盡觀雙書,乃以爵里,或更作一單紙,直敍所請(qǐng)而併上之,謂之品字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