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公用限制  拼音:gōng yòng xiàn zhì
以公共利益為目的而限制所有者的所有權,稱為「公用限制」。如因建筑橋梁而暫時占用鄰地,以便進行,即屬于公用限制的行為。
《國語辭典》:公用徵收  拼音:gōng yòng zhēng shōu
指國家為公用目的,以公權力取得人民財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并對之補償。
《國語辭典》:分別財產制(分別財產制)  拼音:fēn bié cái chǎn zhì
夫妻雙方保有自己名下財產的所有權、管理權及使用收益權,財產各自獨立,債務原則上也互不相干。相對于聯(lián)合財產制而言。
《國語辭典》:土地登記(土地登記)  拼音:tǔ dì dēng jì
土地及其建筑物的所有權與其他有關權利的登記,是土地及稅務行政的重要根據。
《國語辭典》:土地信托(土地信托)  拼音:tǔ dì xìn tuō
一方的土地所有權,以契約方式委托金融機構,形成特定關系,藉以達成某種經濟效益的法律行為。如:「土地信托可使信托人保有原來的土地所有權,又可享有信托利得。」
《國語辭典》:共有人  拼音:gòng yǒu rén
共同享有一物所有權的人,稱為「共有人」。
《國語辭典》:海洋權(海洋權)  拼音:hǎi yáng quán
沿海國家對海岸線外一定距離的海域及其資源的所有權。
《國語辭典》:地籍圖(地籍圖)  拼音:dì jí tú
一種詳細劃分土地所有權界限及其地目的大比例尺地圖。通常用來當作官方確定地權及課徵稅收的依據。如:「土地買賣還是要以地籍圖的紀錄為主,單憑口頭描述是做不得準的?!埂杆降卣聞账暾埖丶畧D,以了解那塊農地的確實面積?!?/div>
《國語辭典》:報團(報團)  拼音:bào tuán
同時擁有數家報紙的所有權的公司或個人。如:「赫斯特報團」。也稱為「報系」。
《國語辭典》:大眾公司(大眾公司)  拼音:dà zhòng gōng sī
即一般所稱公開發(fā)行公司,代表公司所有權之股票可以在市場進行交易,若達一定規(guī)模以上之大眾公司,政府可規(guī)定必須在集中市場進行交易。
《國語辭典》:不在地主  拼音:bù zài dì zhǔ
不居住于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土地所有權人。
《國語辭典》:所有人  拼音:suǒ yǒu rén
持有所有權的人。也稱為「所有者」。
《漢語大詞典》:封建地租
封建地主依靠土地所有權剝削農民的基本形式。在封建社會中,地主占有土地,以各種形式交給完全沒有或很少有土地的農民耕種,并借助于超經濟強制,收取地租,無償占有農民的剩余勞動和一部分必要勞動。有三種基本形式: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
《漢語大詞典》:俘邑
在戰(zhàn)爭中獲取、因而對其擁有所有權的城邑。左傳·昭公十八年:“ 許 不專於 楚 , 鄭 方有令政, 許 曰:‘余舊國也。’ 鄭 曰:‘余俘邑也?!?明 劉基 《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 鄭 人蓋以 許 為俘邑久矣,特畏大國而未得逞其志耳?!?/div>
《國語辭典》:房地產(房地產)  拼音:fáng dì chǎn
指房屋、土地或房地合一等財產。如:「他大部分的錢都投資在房地產上?!挂卜Q為「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