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客兵
(1).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組成的軍隊。后漢書·公孫述傳:“ 述 然 邯 言,欲悉發(fā)北軍屯士及 山東 客兵,使 延岑 、 田戎 分出兩道,與 漢中 諸將合兵并埶?!?王先謙 集解:“ 山 東之人,僑居于 蜀 者, 述 以為兵,故曰‘客兵’?!?br />(2).由外地調來的軍隊。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所在將帥,以其客兵難處使,先不存優(yōu)恤?!?明 王問 《團兵行》詩:“客兵貪悍不可制,糾集鄉(xiāng)勇團結營?!?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我們都是客兵。”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二十五》:“榮人之生而不録人之死,不如合客兵。”
(3).指戰(zhàn)爭中從外地來主動進攻的一方。后漢書·王霸傳:“ 蘇茂 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zhàn),以儌一切之勝。”
《國語辭典》:戰(zhàn)禍(戰(zhàn)禍)  拼音:zhàn huò
戰(zhàn)爭帶來的禍害。如:「近幾年來,中東地區(qū)戰(zhàn)禍不斷?!?/div>
《漢語大詞典》:人陣(人陣)
亦作“ 人陳 ”。 古代軍事家認為,作戰(zhàn)時部隊的調動、部署和人事的安排是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因素之一,謂之人陣。六韜·三陣:“ 武王 問 太公 曰:‘凡用兵為天陳、地陳、人陳,奈何?’ 太公 曰:‘日月星辰斗柄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謂天陳;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謂地陳;用車用馬,用文用武,此謂人陳?!?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陣》:“ 唐 朝 高宗 臨殿策問 員半千 曰:‘兵書言天陣、地陣、人陣何也?’ 半千 對曰:‘天陣者,是星辰孤虛。地陣者,是山川向背。人陣者,是偏裨彌縫?!?/div>
《漢語大詞典》:災兵(災兵)
亦作“烖兵”。 兵災。戰(zhàn)爭的災難。周禮·春官·小祝:“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烖兵,遠辠疾?!?span id="ia5zbtb" class="book">《后漢書·寇榮傳》:“顧陛下思 帝堯 五教在寬之德,企 成湯 避遠讒夫之誡,以寧風旱,以弭災兵。”
《國語辭典》:內戰(zhàn)(內戰(zhàn))  拼音:nèi zhàn
1.國內的戰(zhàn)爭。指一個國家內的不同勢力或團體為了實現其政治主張或爭取權力,所進行的武力沖突。如:「一個國家如果陷入長期內戰(zhàn),往往會造成經濟崩潰,民不聊生。」
2.內心的掙扎。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外熏性易染,內戰(zhàn)心難衄。」
《漢語大詞典》:角戰(zhàn)(角戰(zhàn))
爭戰(zhàn);以戰(zhàn)爭較勝負。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昔者, 越王 句踐 困於 會稽 ,嘆曰:‘我其不伯乎?’欲殺妻子,角戰(zhàn)以死?!?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春秋 以后,角戰(zhàn)英雄,六經泥蟠,百家飆駭?!?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奉東篇:“於是東邊 倭 兵分為兩大枝,一以 鳳凰城 為老巢,日與我 大高嶺 防兵崎嶇角戰(zhàn)。”
《漢語大詞典》:戈革
猶兵革。借指戰(zhàn)爭。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陳摶:“ 摶 字 圖南 ……時戈革滿地,遂隱名。”
分類:戰(zhàn)爭
《國語辭典》:戰(zhàn)亂(戰(zhàn)亂)  拼音:zhàn luàn
因戰(zhàn)爭而引起的混亂狀態(tài)。如:「戰(zhàn)亂容易引起大規(guī)模的疾病傳染,成為槍炮以外造成死亡的另一重大因素。」
《漢語大詞典》:訊馘(訊馘)
指古代戰(zhàn)爭中的俘虜和已斃之敵。訊,鞫訊所獲生俘;馘,割取死敵左耳以計功。禮記·王制:“出征,執(zhí)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鄭玄 注:“訊馘,所生獲、斷耳者。” 孔穎達 疏:“以生獲解訊,以斷耳解馘……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宋 劉攽 《權涇原路兵馬鈐轄皇城使萬州團練使張之諫可轉兩資西上閣門使制》:“行陣之功,雖貴其訊馘;鎮(zhèn)守之重,實資其籌略?!?明 陳敬宗 《新建武學夫子廟碑記》:“執(zhí)有罪釋奠于學,以訊馘告,是皆王者仁義之師,宏綱大紀之要?!?/div>
《漢語大詞典》:相斫書(相斫書)
(1).記載戰(zhàn)爭的史書。多指左傳。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農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豢 又嘗從問《左氏傳》, 禧 ( 隗禧 )答曰:‘……《左氏》直相斫書耳,不足精意也?!?梁啟超 《中國史學萃·中國史界革命案》:“昔人謂左傳為相斫書,豈惟左傳、若《二十四史》,真可謂地球上空前絶后之一大相斫書也。”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先前聽到二十四史不過是‘相斫書’,是‘獨夫的家譜’一類的話,便以為誠然。”
(2).指講論兵法的書。 宋 陸游 《對酒》詩:“ 孫 吳 相斫書,了解亦何益!”
《國語辭典》:圣戰(zhàn)(圣戰(zhàn))  拼音:shèng zhàn
1.穆罕默德與麥加多神教徒進行的戰(zhàn)爭。后亦指在伊斯蘭教旗幟下為宗教而進行的戰(zhàn)爭。
2.具有神圣使命的戰(zhàn)爭。如:「這是一場解救民族的圣戰(zhàn)?!?/div>
《國語辭典》:勤務(勤務)  拼音:qín wù
軍警人員平時奉命執(zhí)行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銷偃(銷偃)
(1).消歇停止。 唐 高彥休 唐闕史·周丞相對揚:“誕敷文教,銷偃武功。”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此門相次變?yōu)榇髮m闕,兵漸銷偃,天下太平,幾乎似 開元 天寶 間耳?!?br />(2).銷毀武器,停止戰(zhàn)爭。 宋 司馬光 《賜南平王李日尊示諭敕書》:“朕子視兆民,臣畜萬國,思銷偃於中外,共嬉游於邇遐。”
《國語辭典》:戰(zhàn)神(戰(zhàn)神)  拼音:zhàn shén
1.主宰戰(zhàn)爭勝負的神靈。
2.特指古代的羅馬大神。起源于農業(yè)神,后成為軍神。后代多以兩匹馬牽引戰(zhàn)車賽跑,作為祭祀戰(zhàn)神的獻禮。
《漢語大詞典》:戰(zhàn)道(戰(zhàn)道)
戰(zhàn)爭的規(guī)律或法則。孫子·地形:“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span id="bpbol09" class="book">《司馬法·仁本》:“戰(zhàn)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