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仙道
(1).謂成仙之道。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云笈七籤卷十八:“宗族皆得仙道,白日昇天?!?span id="q624uiq"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九三:“超跡塵滓,棲真物表,想道結(jié)襟,以無為為事,近於仙道一也?!?元 史樟 《莊周夢》第四折:“再有凡心,罰往下方,永失仙道?!?br />(2).指修仙得道者。 柯靈 《香雪?!そo人物以生命》:“象傳說中修煉的仙道一樣,‘采日月之精華,鐘天地之靈氣。’”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纍纍?!币?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后用以比喻人世的變遷。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還茲?!?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wǎng)何所據(jù),他時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
《國語辭典》:乘鶴(乘鶴)  拼音:chéng hè
騎著鶴升天。比喻離開塵世而成仙。
《國語辭典》:仙果  拼音:xiān guǒ
1.神話傳說中仙樹所結(jié)的果實。唐。劉禹錫〈蘇州白舍人寄新詩有嘆早白無兒之句因以贈之〉詩:「雪里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br />2.比喻難得、美味的水果。唐。張籍 朝日敕賜百官櫻桃詩:「仙果人間都未有,今朝忽見下天門。」
3.飛升成仙的結(jié)局。明。屠隆《?毫記》第二四出:「機緣一來,終證仙果。」
《漢語大詞典》:仙緣(仙緣)
(1).道家謂修道成仙的緣分。 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訪道》:“你宿有仙緣,我豈敢秘惜大寶。”《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畢竟有一種具有仙骨,結(jié)得仙緣的,方可共煉共修。”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仙有仙骨,亦有仙緣,骨非藥物所能換,緣亦非情好所能結(jié)?!?br />(2).謂與仙人的情緣。 清 袁枚 《子不語·妓仙》:“女謂生曰:‘君諸親友已在山下訪尋,宜速返?!豢闲?。女曰:‘仙緣有待,君再來未晚。’”
《漢語大詞典》:洗髓
道教謂修道者洗去凡髓,換成仙骨。亦比喻徹底改變思想、習性。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吾卻食吞氣已九千餘歲,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歲一反骨洗髓,二千歲一刻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妄心不復九回腸,至道終當三洗髓?!?/div>
《國語辭典》:仙丹  拼音:xiān dān
1.神仙所煉的靈藥,據(jù)說吃了可以長生不老,變成神仙。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三。申陽洞記》:「吾君既獲仙丹永命,吾等獨不得沾刀圭之賜乎?」《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慕道修真還苦行,游山玩景煉仙丹?!?br />2.比喻非常有效的藥。
《漢語大詞典》:登真
(1).猶登仙。成仙。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閑游西湖頗多野趣》詩:“墨池憐嗜學,丹井羨登真。” 清 趙翼 《茅山紀游》詩:“其身已登真,傳又千萬年?!?br />(2).古亦用作稱人死亡的婉辭。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詩:“蟠桃花老 華陽 東,軒后登真謝六宮?!?span id="egk0wcq" class="book">《舊唐書·后妃傳下·睿真皇后沈氏》:“太后 沈氏 厭代登真,于今二十七載,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極?!?/div>
《國語辭典》:九轉(zhuǎn)丹(九轉(zhuǎn)丹)  拼音:jiǔ zhuǎn dān
道家經(jīng)過九次提煉而成的丹藥。參見「九轉(zhuǎn)金丹」條。唐。呂溫 同恭夏日題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詩:「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zhuǎn)丹?!乖?。范康《竹葉舟》第一折:「俺不用九轉(zhuǎn)丹成千歲壽,俺不用一斤鉛結(jié)萬年珠。」
《漢語大詞典》:九轉(zhuǎn)(九轉(zhuǎn))
(1).九次提煉。道教謂丹的煉制有一至九轉(zhuǎn)之別,而以九轉(zhuǎn)為貴。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九轉(zhuǎn)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元 無名氏 《貨郎擔》第四折:“恰便似九轉(zhuǎn)飛芒, 老君 煉丹?!?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九:“蓋仙人以萬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轉(zhuǎn)成此渥丹耳?!?br />(2).指九轉(zhuǎn)丹或其煉制秘訣。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尋玉塵於萬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轉(zhuǎn)難傳。” 宋 蘇轍 《唐修撰義問挽詞》之一:“九轉(zhuǎn)今猶在,參同豈妄傳?!?span id="a2u0yce" class="book">《鏡花緣》第六回:“此草生於開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轉(zhuǎn)之妙,洵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當于從三品。南史·劉亨之傳:“ 亨之 出為 南郡 太守,帝謂尚書令 何敬容 曰:‘ 荊州 長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轉(zhuǎn)?!?span id="s2gcc04"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勛:十有二轉(zhuǎn)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zhuǎn)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zhuǎn)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zhuǎn)為護軍,比從三品?!?br />(4).九次遷官。宋史·王安石傳:“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謂帝曰:‘ 安石 亂天下?!垡嘁芍?,遂罷為 觀文殿 大學士知 江寧府 ,自禮部侍郎超九轉(zhuǎn)為吏部尚書。”按 宋 制,禮部侍郎須九次轉(zhuǎn)官始至吏部尚書。 王安石 由禮部侍郎逕轉(zhuǎn)吏部尚書,故云“超九轉(zhuǎn)”。參閱宋史·職官志九。
(5).反復誦讀。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載習兵書,九轉(zhuǎn)能成誦?!?br />(6).反復翻轉(zhuǎn)。《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時,心中就有千思萬慮,腸回九轉(zhuǎn)?!?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四回:“ 元洪 數(shù)月以來,躊躇再四,受功憂亂,五內(nèi)交縈,回腸九轉(zhuǎn),憂心百結(jié)?!?/div>
《漢語大詞典》:仙訣(仙訣)
修道成仙的秘訣。 唐 許渾 《學仙》詩之二:“心期仙訣意無窮,彩畫云車起壽宮?!?前蜀 貫休 《了仙謠》:“海中紫霧蓬萊島, 安期 子喬 去何早……亦留仙訣在人間,嚙鏃終言藥非道?!?span id="ussowya" class="book">《四游記·仙姑得夢成仙》:“一日,於溪上遇 鐵拐 、 采和 ,授以仙訣?!?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宮:“服而習之,遂能導引辟穀,一年以后,已得仙訣矣?!?/div>
《國語辭典》:升騰(升騰)  拼音:shēng téng
1.向上升起?!逗鬂h書。卷七○。鄭太等傳。贊曰》:「公業(yè)稱豪,駿聲升騰。」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公將與余,生羽毛兮。升騰青云,蹈梁甫兮。」
2.官職或事業(yè)等的高升。《后漢書。卷六一。左雄傳》:「州宰不覆,競共辟召,踴躍升騰,超等踰匹?!?/div>
《漢語大詞典》:蛻蟬(蛻蟬)
蟬脫殼。謂解脫成仙。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宋 范成大 《問天醫(yī)賦》:“脫兔 彭 殤之囿,蛻蟬人鬼之場。”
《漢語大詞典》:玉髓
(1).即玉膏。道家謂服之可成仙。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獻上諫議》詩:“澄如玉髓潔,汎若金精鮮;顏色半帶乳,氣味全和鉛?!?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河圖玉版》云: 少室之山 有白玉膏,服之成仙?!眳⒁姟?玉膏 ”。
(2).潔白如玉的脂髓。 元 湯式《沉醉東風·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銀絲細?!?br />(3).香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上迎佛骨入內(nèi)道場,即設金花帳、溫凊牀、龍鱗之席、鳳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薦瓊膏之乳,皆九年 訶陵國 所貢獻也?!?br />(4).喻美酒。 明 許時泉 《寫夙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務教他錦囊傾出陽春句?!?/div>
《漢語大詞典》: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傳說中的仙藥。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 黃帝 是食是饗?!?郭璞 注引《河圖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漢 張衡 《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內(nèi),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 無名氏 《金雀記·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島 ,絶勝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載真旦暮。”《群音類選·溉園記·邀友游湖》:“玉膏滿尊新市美,銀鯽堆盤荇菜鮮?!?br />(3).喻冰。《群音類選·臥冰記·王祥臥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瓊漿玉膏,漸漸稜層消耗?!?/div>
《漢語大詞典》:玉仙
(1).仙女,美女。 唐 杜牧 《瑤瑟》詩:“玉仙瑤瑟夜珊珊,月過樓西桂燭殘。風景人間不如此,動搖 湘水 徹明寒?!?唐 劉兼 《春夜》詩:“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shù)玉仙歌未闋。”
(2).道觀名,即 玉仙觀 。故址在今 開封市 。 宋 蘇軾 《安國寺尋春》詩:“遙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王文誥 輯注引 施元之 曰:“ 呂希哲 《家塾記》: 玉仙觀 ,在京城 宣化門 外?!?br />(3).道教稱食騫樹之葉而成仙者。云笈七籤卷八:“月中樹名騫樹,一名藥王,凡有八樹,在月中也。得食其葉者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br />(4).花名。 元好問 《臺山雜詠》之八“草花” 清 施國祁 注:“《清涼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缽囊、玉仙?!?/div>
《漢語大詞典》:飛舉(飛舉)
(1).謂乘風高舉。 宋 張元干 《賀新郎》詞:“風浩蕩,欲飛舉?!?趙樸初 《科倫坡海濱》詞:“看不厭夜月朝陽萬境開,疑飛舉仙風天外。”
(2).指升天成仙。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發(fā)冢:“我鍊形已滿,飛舉在邇?!?br />(3).越級舉薦。 明 瞿佑 歸田詩話·鍾馗圖:“不數(shù)日,為鄉(xiāng)人官於外郡者飛舉……到京授 四川 學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