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大道  拼音:dà dào
1.大路。如:「國家必須在穩(wěn)定中求成長,在成長中求進步,才能邁向康莊大道?!?br />2.天地間的理法?!抖Y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文選。曹植。贈丁翼詩》:「君子通大道,無愿為世儒。」
《漢語大詞典》:云飛(雲(yún)飛)
(1).云陣飛行。藝文類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簡文帝 《答蕭子云上飛白書屏風(fēng)書》:“非觀觸石,已覺云飛?!?元 袁桷 《客舍書事》詩之七:“云飛疑到地,草長不知春?!?br />(2).指雨云興起。《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祭方丘樂章》:“雨零感節(jié),云飛應(yīng)序?!?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日出 扶桑 ,云飛 蒼梧 。”
(3).在云中飛行。高飛。 晉 左思 《蜀都賦》:“云飛水宿,哢吭清渠?!?span id="1w51yks" class="book">《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張羅沮澤,不覩鴻鴈云飛。” 呂向 注:“張網(wǎng)草澤而不覩鳥之高飛。” 唐 杜牧 《雁》詩:“萬里銜蘆別故鄉(xiāng),云飛雨宿向 瀟湘 ?!?金 元好問 《浩然師出圍城賦鶴詩為送》:“明年也作江鷗去,水宿云飛共一天?!?br />(4).比喻快速行進。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虎嘯風(fēng)騰,云飛電掩?!?span id="lifhphj" class="book">《隋書·煬帝紀下》:“高帆電逝,巨艦云飛?!?span id="16eldvn"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九十回:“那 小張 掩口應(yīng)諾,云飛跑去?!?br />(5).比喻才情奔放。藝文類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沈約 《〈梁武帝集〉序》:“牋記風(fēng)動,表議云飛?!?隋 盧思道 《盧紀室誄》:“麗詞泉涌,壯思云飛?!?br />(6). 漢高祖 《大風(fēng)歌》:“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币蛴谩霸骑w”謂奮發(fā)有為。 南朝 宋 鮑照 《為柳令讓驃騎表》:“翰起云飛,拂翼虹路?!?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理應(yīng)識是識非,知滯知微,使無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飛?!?宋 王禹偁 《省試三杰佐漢孰優(yōu)論》:“﹝ 漢高祖 ﹞斬蛇于大澤,逐鹿于中原,云飛 豐 沛 之間,雷動 崤 函 之地?!?br />(7).比喻遠走高飛。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yè)歸朝》詩:“云飛同去國,星散各殊方?!?明 高啟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詩:“明朝舉首空相望,云飛 笠澤 天茫茫?!?br />(8).飄揚貌。 宋 張先 《宴春臺慢·東都春日李閣使席上》詞:“雕觴霞灩,翠幕云飛。”
(9).道教語。謂升天成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泿水:“﹝ 盧躭 ﹞少棲仙術(shù),善解云飛?!?span id="hp11byk"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七四:“﹝ 隱棲子 ﹞必當羽化云飛,豈止龜鶴齊壽?!?/div>
《漢語大詞典》:仙去
亦作“僊去”。
(1).成仙而去。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yǎng)蠶……繅訖,女與客俱仙去,莫知所如?!?晉 葛洪 抱樸子·極言:“﹝ 彭祖 之弟子﹞七八人,皆歷數(shù)百歲,在 殷 而各仙去?!?宋 曾鞏 《仙都觀三門記》:“ 建昌軍 南城縣 僊都觀 ,世傳 麻姑 於此僊去,故立祠在焉?!?清 吳偉業(yè) 《過淮陰有感》詩之二:“我本 淮王 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br />(2).去世。死的婉辭。 宋 無名氏 《仁宗御容赴景陵宮奉安導(dǎo)引》詞:“彩云縹緲,海上隱三山,仙去莫能攀?!?span id="fm1e1zm" class="book">《梅澗詩話》卷上引 宋 李昴英 詩注:“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樓,得熱疾,病中以簷溜濯足,連稱‘快哉’,未幾仙去?!?元 倪瓚 《畫竹》詩:“ 湖州 (指 宋 文同 )仙去三百禩, 坡翁 高絶孰與侶?” 明 吳承恩 《壽胡內(nèi)子張孺人六袠序》:“逮夫 雙洲 翁媼僊去, 西畹 已入官,而一切巨細不免叢孚其身矣。”
《國語辭典》:仙骨  拼音:xiān gǔ
1.仙人的骨相。指成仙的資質(zhì)。唐。許渾 廣陵送剡縣薛明府赴任詩:「尋仙在仙骨,不用廢牛刀?!?br />2.比喻非凡出眾的風(fēng)采骨格。唐。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div>
《國語辭典》:仙游(仙遊)  拼音:xiān yóu
1.外出求仙訪道。唐。李白 感興詩六首之四:「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2.稱人死亡?!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冈瓉肀闶亲鹞蹋值烂婷蚕嗨?,卻如何這般稱呼?難道已仙游了么?」
3.縣名。位于福建省東部,木蘭溪北岸。
《漢語大詞典》:芝草
靈芝。菌屬。古以為瑞草,服之能成仙。 晉 左思 《魏都賦》:“德連木理,仁挺芝草?!?唐 韓愈 《與崔群書》:“鳳皇芝草,賢愚皆以為美瑞?!?清 吳偉業(yè) 《西田詩》之四:“愿以求長生,芝草堪采食。”
《國語辭典》:仙才  拼音:xiān cái
1.成為神仙的資質(zhì)。《文選。郭璞。游仙詩七首之六》:「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br />2.比喻清逸的才思。唐。李白游太山〉詩六首之一:「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國語辭典》:化鶴(化鶴)  拼音:huà hè
化為仙鶴。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购笥脕肀扔魅说娜ナ馈⑺劳?。如:「化鶴西歸」。也作「鶴化」。
《國語辭典》:羽化  拼音:yǔ huà
1.昆蟲蛹化為成蟲,稱為「羽化」。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三:「木蠹生蟲,羽化為蝶?!?br />2.得道成仙。《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褚伯玉傳》:「君當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顾?。蘇軾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div>
《國語辭典》:乘龍(乘龍)  拼音:chéng lóng
語出《藝文類聚。卷四○。禮部下?;橐荣t傳》:「孫俊字文英,與李元禮俱娶太尉桓焉女。時人謂桓叔元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贡扔鞯玫胶门?。唐。杜甫李監(jiān)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九:「原許乘龍須及第,未曾經(jīng)打毷氉。」
《漢語大詞典》:緱山(緱山)
即 緱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白居易 《吳興靈鶴贊》:“ 遼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 薛能 尚書題集后曰:‘縱有 緱山 也無益,四方聯(lián)絡(luò)盡蛙聲?!?明 王錂《春蕪記·訪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參見“ 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緱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見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焙笠蛞詾樾薜莱上芍?。 唐 李白 《鳳笙篇》:“緑云紫氣向 函關(guān) ,訪道應(yīng)尋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登瀛
(1).登上 瀛州 。猶成仙。 明 鄭若庸 《玉玦記·祝壽》:“拚酩酊,算此樂人間,不減登瀛?!?br />(2).見“ 登瀛洲 ”。
(3).登上瀛臺。 清 代新進士及第授官儀式之一。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飛回去見著父母……無如明日便是傳臚大典,緊接著還有歸大班引見,赴宴,謝恩,登瀛,釋褐許多事,授了職便要進那座翰林院到任?!?/div>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傳說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時,立文學(xué)館,以十八學(xué)士入選,備受皇帝禮遇與敬重,各方欽羨不已,稱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幾時得墜鞭誤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蓋兒軟,踏翰林腳步兒長?!?/div>
《國語辭典》:杏壇(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講學(xué)的地方。語出《莊子。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购笕艘蚨谏綎|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筑壇、建亭、書碑、植杏,取名杏壇。今以杏壇泛指教育界。如:「杏壇芬芳錄」。
《漢語大詞典》:杏田
晉 葛洪 神仙傳·董奉:“ 奉 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shù)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蕓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 奉 ,但將穀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貨杏得穀,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餘斛?!焙笠蛞浴靶犹铩睘殡[者為民謀益的典實。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東》詩:“ 禹穴 藏書地, 匡山 種杏田。” 唐 錢起 《送宋徵君讓官還山》詩:“魏闕辭花綬,春山有杏田?!?/div>
分類:隱者典實
《漢語大詞典》:鶴背(鶴背)
鶴的脊背。傳說為修道成仙者騎坐處。 唐 司空圖 《雜題》詩之二:“世間不為蛾眉誤,海上方應(yīng)鶴背吟。” 金 元好問 《步虛詞》之一:“三更月底鸞聲急,萬里風(fēng)頭鶴背高?!?明 王蒙 《題〈鐵網(wǎng)珊瑚圖〉》詩:“卻從鶴背看塵寰,四海如杯 嵩 華 小?!?br />謂如鶴似的用背負著。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喜甚因吟》之一:“若教身更健,鶴背入 維揚 。”
《國語辭典》:修道  拼音:xiū dào
1.修習(xí)道德學(xué)問?!抖Y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2.宗教信徒虔誠地學(xué)習(xí)教義,并將教義貫徹于自己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