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1分類詞匯 36
《漢語大詞典》:騷離(騷離)
(1).謂憂愁憤懣,離心離德。國語·楚語上:“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yuǎn)者距違?!?韋昭 注:“騷,愁也;離,叛也?!?漢 焦贛 《易林·履之隨》:“三姦相擾, 桀 跖 為交,上下騷離,隔絶天道?!?br />(2).騷亂叛離。新唐書·韋陟傳:“今中原未平, 江 淮 騷離,若不齋盟質(zhì)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xié)心勠力,則無以成功。”
《漢語大詞典》:吐懣(吐懣)
發(fā)泄內(nèi)心的憤懣。《后漢書·章帝紀(jì)》:“朕思遟直士,側(cè)席異聞,其先至者,各以發(fā)憤吐懣,略聞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於左右,顧問省納?!?明 高攀龍 《武林游記》:“ 汝定 持巨石擊 檜 賊頭,聲硜然,稍為吐懣?!?/div>
《漢語大詞典》:釋憤(釋憤)
消除憤怒;排遣憤懣。 唐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五十韻》:“鬼神潛釋憤,夷狄遠(yuǎn)輸誠?!?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小引》:“說得自夸一點(diǎn),就如悲喜時(shí)節(jié)的歌哭一般,那時(shí)無非借此來釋憤抒情,現(xiàn)在更不想和誰去搶奪所謂公理或正義?!?/div>
《漢語大詞典》:狷憤(狷憤)
偏急憤懣。 宋 歐陽修 《亳州乞致仕第三表》:“臣既非狷憤以肆一朝之忿,又非矯激而希高世之名?!?宋 蘇轍 《四論熙河邊事札子》:“ 育 等狷憤,恥功不遂,妄造事端以蓋前失,患終不弭。”
分類:憤懣
《國語辭典》:馮心(馮心)  拼音:píng xīn
憤怒的心。《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獨(dú)歷年而離憫兮,羌馮心猶未化。」也作「憑心」。
分類:憤懣心情
《漢語大詞典》:交憤(交憤)
郁結(jié)憤懣,積滿憤恨。 漢 王粲 《登樓賦》:“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div>
《國語辭典》:狡憤(狡憤)  拼音:jiǎo fèn
狂戾憤懣。《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
分類:憤懣
《漢語大詞典》:咈郁(咈鬱)
憤懣憂郁。咈,通“ 怫 ”。 唐 張鼎 《霹靂賦》:“觀其咈鬱氤氳,騰波磊落,輝光之所倐閃,聲氣之所噴薄,豈在微而應(yīng),必有感而作:擊 齊 堂也,識(shí)孝婦之懷冤;震 魯 廟也,哂佞臣之隱惡?!?/div>
分類:憤懣憂郁
《漢語大詞典》:馮氣(馮氣)
氣脹。莊子·盜跖:“侅溺於馮氣,若負(fù)重行而上阪,可謂苦矣。” 曹礎(chǔ)基 注:“馮,通‘憑’,滿;馮氣,氣漲?!币徽f為憤懣,見 成玄英 疏。
分類:憤懣
《漢語大詞典》:抽馮(抽馮)
抒發(fā)憤懣。《楚辭·嚴(yán)忌〈哀時(shí)命〉》:“愿舒志而抽馮兮,庸詎知其吉兇?” 王逸 注:“馮,一作憑,一作懣,一作愁?!?洪興祖 補(bǔ)注:“馮,音憑,亦音憤?!?/div>
《漢語大詞典》:沮憤(沮憤)
沮喪憤懣。 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予年四十矣,志於道亦有年,豈一旦受譴而并棄之,舍其所樂,自為沮憤,亦何益于事哉!”
分類:沮喪憤懣
《漢語大詞典》:挹郁(挹鬱)
憤懣怨恨。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妾為鴇兒拘管,無計(jì)脫身,挹鬱不堪?!?/div>
分類:憤懣怨恨
《國語辭典》:倒枕捶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煩躁、無奈、憤懣或悲痛的樣子。也作「倒枕搥床」。
《國語辭典》:倒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煩躁、無奈、憤懣或悲痛的樣子。元。陳子厚。醉花陰。寶釧松金髻云亸套:「著我倒枕搥床怎生臥,到二三更暖不溫和,連這沒人情的被窩兒也奚落我?!挂沧鳌复蛘泶反病?、「倒枕捶床」、「搗枕搥床」、「椎床倒枕」。
《國語辭典》:搗枕搥床(搗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煩躁、無奈、憤懣或悲痛的樣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五千遍搗枕搥床?!挂沧鳌傅拐頁€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