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頓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語:(1)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段鍩魰?。卷四。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2)證悟一切現(xiàn)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空解
佛教語。謂悟入空義,得到解脫。 宋 葉適 《劉子怡墓志銘》:“隱者 劉君 ,名 愈 ,字 進之 ,學佛得空解,自稱無相?!?/div>
《漢語大詞典》:空性
佛教語。即真如。謂悟入空觀所顯示的真實的本體。 唐 皎然 《答俞校書冬夜》詩:“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div>
《國語辭典》:證果  拼音:zhèng guǒ
佛教謂修行者證悟真理,成為圣者,即佛教四果、十地、佛中的任一種境界都屬之?!洞筇莆饔蛴洝肪硭模骸笗r證果人憫而嘆曰:『枉殺無辜,毀滅佛法,隨無間獄,流轉未已。』」
《漢語大詞典》:悟門(悟門)
(1).佛教語。覺悟的門徑。與側重實踐的“行門”相對。 唐 杜荀鶴 《贈臨上人》詩:“不計禪兼律,終須入悟門?!?br />(2).指悟入之門。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識文章者,當如禪家有悟門?!?/div>
《漢語大詞典》:空慧
佛教語。謂悟入空理的智慧。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若依《涅槃經》,佛性為宗;若依《維摩經》,不可思議解脫為宗;若依《般若經》,空慧為宗。”
《國語辭典》:二空  拼音:èr kōng
佛教用語。佛教謂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沒有真實我,是我空;所有存在現(xiàn)象,都不是真實客觀的存在,是法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六:「能觀十二因緣法,四諦二空真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