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俛眉
(1).低眉。表示謙卑、恭順、沉痛等情狀。《文選·揚(yáng)雄〈解嘲〉》:“當(dāng)今縣令不請士,郡守不迎師,羣卿不揖客,將相不俛眉。” 劉良 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賢人也?!?span id="bmfzsod" class="book">《北史·蕭大圜傳》:“百年幾何,擎跽曲拳。四時如流,俛眉躡足。” 宋 梅堯臣 《開封古城阻淺聞永叔喪女》詩:“去年我喪子與妻,君聞我悲嘗俛眉?!?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呂無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br />(2).謂向……低頭屈服。南史·宋本紀(jì)上:“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荷爵寵,而并俛眉猾豎,無由自效,顧瞻 周 道,寧不弔乎!”梁書·武帝紀(jì)上:“皆俛眉姦黨,受制兇威。”
《國語辭典》:交手  拼音:jiāo shǒu
1.交戰(zhàn)、打斗?!端螘?。卷八七。殷琰傳》:「賊至不擊,復(fù)欲何待?且統(tǒng)軍在后,政三二里間,比吾交手,何憂不至?」《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天下有這等大力的人,早是不曾與他交手,不然性命休矣!」
2.牽手?!冻o。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埂赌鲜贰>硭牧?。李安人傳》:「安人少時貧,有一人從門過,相之,曰:『君后當(dāng)大富貴,與天子交手共戲?!弧?br />3.拱手表示尊敬順從。《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燕刺王劉旦傳》:「前高后時,偽立子弘為皇帝,諸侯交手事之八年。」《新唐書。卷八九。尉遲敬德傳》:「大王即不聽,請從此亡,不能交手蒙戮?!?br />4.交接職務(wù)。《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因是他交手的前任官,多有首尾的。持差人赍了賻儀奠帛,前往致吊?!?/div>
《漢語大詞典》:唯阿
(1).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蔽?、阿皆應(yīng)諾聲。后因以“唯阿”喻差別極小。宋書·蔡興宗傳:“率衛(wèi)相去,唯阿之間。” 唐 劉禹錫 《〈送鴻舉師游江西〉詩引》:“視予之仕,昔與今乃唯阿之差耳?!?br />(2).形容卑恭順從。 明 唐順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嚘咿唯阿,苞苴承迎之行,可以無譴訶憎疾於人?!?李大釗 《真理之權(quán)威》:“吾為愛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趨承此社會?!?/div>
《國語辭典》:不弟  拼音:bù tì
不能遵行孝悌之道。對兄長不友愛、對長輩不恭順?!蹲髠?。隱公元年》:「段不弟,故不言弟?!?/div>
《漢語大詞典》:曲躬
折腰。形容恭順。 漢 王符 潛夫論·本政:“而欲使志義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毀顏諂諛以求親,然后乃保持之?!?span id="h7w76v9" class="book">《北史·郭祚傳》:“於時領(lǐng)軍 于忠 恃寵驕恣, 崔光 之徒,曲躬承接?!?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一折:“待放榜后,自來曲躬低首,謝恁 岐王 ?!?/div>
分類:折腰恭順
《漢語大詞典》:取下
謂以恭順的態(tài)度迎合他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強(qiáng)笑語以相取下?!?/div>
《漢語大詞典》:不悌
不恭順。逸周書·謚法:“述義不悌曰丁?!?孔晁 注:“不悌,不遜順也?!?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yǎng)·置善惡簿》:“某人行某,悖亂不悌,作某惡事。”
分類:不恭恭順
《漢語大詞典》:遜言(遜言)
(1).言語謙遜恭順。后漢書·胡廣傳:“﹝ 胡廣 ﹞性溫柔謹(jǐn)素,常遜言恭色?!?唐 陳子昂 《唐衡水監(jiān)丞李府君墓志銘》:“遜言遁時,不顯於仕?!?br />(2).巧言;假托之言。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八:“帝以媼前倨后恭詰之,曰:‘公貴不可言也。’……帝曰:‘老嫗遜言,懼吾辱耳?!?陶成章 《浙案紀(jì)略·馬宗漢傳》:“ 馬宗漢 半道為虜所得,繫獄五十日,窮問黨與,考掠楚毒, 宗漢 假為遜言抵讕,卒不得一人名?!?/div>
《漢語大詞典》:不龔(不龔)
不敬慎,不恭順。龔,通“ 恭 ”。 唐 陳子昂 《諫用刑書》:“ 隋 之末代,天下猶平, 煬帝 不龔,窮毒威武,猒居皇極,自緫元戎,以百萬之師觀兵 遼海 ,天下始騷然矣。”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 天寶 中,邊將爭立功,帝嘗曰:‘朕春秋高,朝廷細(xì)務(wù)付宰相,蕃夷不龔付諸將,寧不暇耶?’”
《漢語大詞典》:謙順(謙順)
謙遜恭順。《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jié)援?!?span id="qyjeyuq" class="book">《晉書·楊駿傳》:“公以外戚,居 伊 霍 之重,握大權(quán),輔弱主,當(dāng)仰思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更謙順)您現(xiàn)在覺著好一點(diǎn)了吧?!?/div>
分類:謙遜恭順
《漢語大詞典》:逡循
卻行,恭順貌。晏子春秋·問下十二:“ 晏子 逡循對曰:‘ 嬰 不肖, 嬰 之族又不若 嬰 ,待 嬰 而祀先者五百家,故 嬰 不敢擇君?!?span id="nuiynhw" class="book">《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然 大伯 見 歷 ( 王季 )知適,逡循固讓……是以尊號追及 大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二“遵道”:“道當(dāng)為遁,字之誤也。遵遁即逡巡。注引曰:‘逡巡,卻退也?!鳌叶荨?,作‘遵遁’,與同。作‘逡遁’,又作‘逡循’。《莊子·至樂篇》作‘蹲循’,《漢書·平當(dāng)傳贊》作‘逡遁’,《萬章傳》作‘逡循’,三注作‘逡遁’,竝字異而義同。”參見“ 逡巡 ”。
分類:卻行恭順
《國語辭典》:逡巡  拼音:qūn xún
1.向后退?!肚f子。秋水》:「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jié)h。賈誼 過秦論:「秦人開關(guān)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jìn)?!挂沧鳌稿已?。
2.徘徊不前。唐。杜甫麗人行〉:「后來鞍馬何逡巡,當(dāng)軒下馬入錦茵。」《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俛首驟入,勿逡巡!」
3.頃刻之間。唐。韓湘言志〉詩:「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乖M鯇?shí)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雖然是不關(guān)親,可憐見命在逡巡?!?/div>
《漢語大詞典》:逡逡
退讓,恭順貌。史記·游俠列傳:“然 關(guān)中 長安 樊仲子 ……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fēng)。” 元 雅琥 《上執(zhí)政四十韻》:“郎潛嗟咄咄,吏隱嘆逡逡。” 明 方孝孺 《黃霸》:“ 丙吉 、 魏相 之徒,號為賢相,不過逡逡然行乎繩墨之內(nèi),醇謹(jǐn)僅足而已?!?/div>
分類:退讓恭順
《漢語大詞典》:遜詞(遜詞)
(1).謂言詞恭順。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丙籤·張弼》:“直道遜詞真要決,權(quán)門利路是危機(jī)?!?梁啟超 《張博望班定遠(yuǎn)合傳·西漢時代黃族之實(shí)力及匈奴之強(qiáng)盛》:“及 呂后 時﹝ 冒頓 ﹞乃至遺書嫚辱,謂:‘兩主不樂,無以自娛,愿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后 以一國之代表,遜詞卑禮以自解免。為中國羞甚矣。”
(2).隱蔽的說法。 章炳麟 《答鐵錚書》:“無有一物而非鬼神者,是即 斯比諾沙 汎神之説,汎神者,即無神之遜詞耳。”
《國語辭典》:婉辭(婉辭)  拼音:wǎn cí
1.委婉的言詞。《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其時身畔有一女兒,年止數(shù)歲,把他做了由頭,婉辭哄那丈夫。」《花月痕》第二回:「我彼時因春闈在邇,婉辭謝去。」
2.婉言拒絕。如:「好友幾次邀他同游歐洲,他總是婉辭以謝?!?/div>
《漢語大詞典》:卑恭
謙卑恭順。 漢 荀悅 《漢紀(jì)·高祖紀(jì)四》:“初,上過 趙 ,王甚卑恭,上箕踞罵詈,甚辱之?!?span id="zzulauo" class="book">《后漢書·竇融傳》:“ 融 自以非舊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會進(jìn)見,容貌辭氣卑恭已甚,帝以此愈親厚之?!?三國 魏 嵇康 《家誡》:“不須作小小卑恭,當(dāng)大謙裕。” 郭沫若 《孤鴻一致成仿吾的一封信》:“我卻故意卑恭地說:‘我是 支那 人,姓名不好寫,讓我替你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