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德況(德況)
猶德賜。謂施恩德。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使無德況之人與皇天鬭,而欲久立,自古以來,未之嘗有也?!?汪繼培 箋:“爾雅·釋詁云:‘貺,賜也?!瘺r,與貺同?!?/div>
分類:施恩恩德
《國語辭典》:知恩報恩(知恩報恩)  拼音:zhī ēn bào ēn
感激別人所施予的恩德,而加以回報?!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二回:「這雖是小事,也可見得他知恩報恩的誠心?!挂沧鳌钢鲌蟮隆?。
《國語辭典》:違恩負(fù)義(違恩負(fù)義)  拼音:wéi ēn fù yì
辜負(fù)他人的恩德,做出違背道義的事。如:「他這個喪心病狂,違恩負(fù)義的人,一定會遭到天譴?!?/div>
《國語辭典》:忘恩負(fù)義(忘恩負(fù)義)  拼音:wàng ēn fù yì
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兄弟去了也,我看此人不忘恩負(fù)義的,日后必得其力?!挂沧鳌肛?fù)義忘恩」、「忘恩背義」、「忘恩失義」。
《漢語大詞典》:無德而稱(無德而稱)
(1).無何恩德可以稱道。論語·季氏:“ 齊景公 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br />(2).謂德高不可言狀。后漢書·黃憲傳論:“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yuǎn)、去玼吝。將以道周性全,無德而稱乎?” 李賢 注:“道周備,性全一。無德而稱,言其德大無能名焉?!?/div>
分類:恩德稱道
《漢語大詞典》:頌德歌功(頌德歌功)
頌揚恩德,贊美功績。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條書》:“世間享福盡由天,頌德歌功理固然。”
《漢語大詞典》:遺恩余烈(遺恩餘烈)
前人遺留下的恩德功業(yè)。后漢書·王昌劉永傳論:“觀 更始 之際, 劉氏 之遺恩餘烈,英雄豈能抗之哉!”
《國語辭典》:以德報怨(以德報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弧埂侗笔?。卷七○。韓褒傳》:「所獲賊眾,不足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div>
《漢語大詞典》:祥風(fēng)時雨(祥風(fēng)時雨)
形容風(fēng)調(diào)雨順。多比喻恩德。后漢書·魯恭傳:“夫人道乂於下,則陰陽和於上,祥風(fēng)時雨,覆被遠(yuǎn)方。” 晉 袁宏 后漢紀(jì)·章帝紀(jì)下:“夫人道得于下,則陰陽和于上,然后祥風(fēng)時雨,覆被遠(yuǎn)方,則夷狄慕德重譯而至矣?!?/div>
《國語辭典》:噓枯吹生(噓枯吹生)  拼音:xū kū chuī shēng
能使枯者復(fù)榮,生者成枯。形容能言善道,有辯才。《后漢書。卷七○。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并無軍旅之才,執(zhí)銳之干?!顾?。蘇軾 南安軍學(xué)記:「學(xué)莫盛于東漢,士數(shù)萬人噓枯吹生,自三公九卿,皆折節(jié)下之?!?/div>
《漢語大詞典》:噓枯
比喻拯絕扶危。 宋 蘇軾 《答丁連州啟》:“每憐遷客之無歸,獨振孤風(fēng)而愈厲,固無心於集苑,而有力於噓枯?!?宋 陸游 《上史運使啟》:“雖多病懷歸,徒費噓枯之力;然至仁逮下,實寬束濕之憂?!?清 王韜 《淞隱漫錄·鮑琳娘》:“ 憐影 知己命為 琳娘 所救,乘軒親往致謝。一見如舊識,甚相愛悅,曰:‘姊操何妙術(shù),竟能續(xù)斷噓枯、拯絶援危,而至若是之神哉?’”
《漢語大詞典》:宣化承流
宣布恩德,承受風(fēng)教。謂官員奉君命教化百姓。語出《漢書·董仲舒?zhèn)鳌?/a>:“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宋 秦觀 《代蘄州守謝上表》:“責(zé)其妄作,便可屏之遠(yuǎn)方,憫其知非,猶當(dāng)投於散地。敢圖生死而肉骨,尚容宣化而承流?!?明 王世貞 《鳴鳳記·林遇夏舟》:“碧云天際,旌旗蔽江渚。風(fēng)利飛帆速,聲振清波拂。宣化承流,明時展經(jīng)濟。看此去仁風(fēng)播,俾黎庶咸沾惠,五褲歌謡信不虛,數(shù)卷圖書帶篋歸。”
《國語辭典》:明德慎罰(明德慎罰)  拼音:míng dé shèn fá
多施恩德于天下,謹(jǐn)慎使用刑罰?!稌?jīng)??嫡a》:「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div>
《國語辭典》:隆恩盛德  拼音:lóng ēn shèng dé
恩德深厚。《紅樓夢》第二回:「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dāng)今隆恩盛德,遠(yuǎn)邁前代,額外加恩?!?/div>
分類:恩德深厚
《國語辭典》:施仁布澤(施仁布澤)  拼音:shī rén bù zé
施予他人仁義、恩德。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三出:「馮商的,馮商的,積功累德;馮商的,馮商的,施仁布澤。」也作「施仁布恩」。
《國語辭典》:施仁布德  拼音:shī rén bù dé
施行仁義,廣被恩德。元。無名氏《看錢奴。楔子》:「俺這家豪富祖先積,他為甚施仁布德,也則要博一個孝子和賢妻?!姑?。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哪里有仗義疏財發(fā)好心,不由人雨淚紛紛!」也作「施恩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