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孤恩
負(fù)恩,背棄恩德。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 陵 雖孤恩, 漢 亦負(fù)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 陵 誠能安。”《后漢書·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臣叔父 援 孤恩不報,而妻子特獲恩全,戴仰陛下,為天為父?!?李賢 注:“孤,負(fù)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五:“你到家道與 鶯鶯 ,都為他家害得人來病。咱家乾志誠,不望他家,恁地孤恩短命!”
分類:背棄恩德
《漢語大詞典》:德信
恩德與威信。《漢書·晁錯傳》:“ 錯 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 吳 ,亡臣子禮,大逆無道?!?span id="r4wzfgz" class="book">《后漢書·耿純傳》:“大王以龍虎之姿,遭風(fēng)云之時,奮迅拔起,期月之閒兄弟稱王,而德信不聞於士民,功勞未施於百姓?!?/div>
分類:恩德威信
《漢語大詞典》:酬德
亦作“醻德”。 報答恩德。太平廣記卷一九五引 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憂往喜還,頓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隸續(xù)·漢司空孔扶碑 宋 洪適 釋:“蓋是懷恩醻德之碑,非表阡納壙之文也?!?清 吳定 《為人后者后大宗說》:“今無后而遂絶之,非所以尊祖也,非酬德大宗以固宗盟也?!?/div>
分類:報答恩德
《漢語大詞典》:拜德
拜謝恩德;禮拜大德。左傳·昭公十六年:“ 子產(chǎn) 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我拜德不拜壽,我把哥哥擒于山寨,觸犯著賢士,休怪,請賢士穩(wěn)穩(wěn)安坐,受取 馬武 八拜?!?/div>
《漢語大詞典》:德令
施恩德的政令。 漢 王充 論衡·偶會:“是故德令降於殿堂,命長之囚出於牢中?!?明 劉基 《郁離子·靈丘丈人》:“刑,威令也,其法至于殺,而生人之道存焉。赦,德令也,其意在乎生,而殺人之道存焉?!?/div>
《漢語大詞典》:和德
(1).謂惠及百姓之恩德。逸周書·大聚:“商不乏資,百工不失其時,無愚不教,則無窮乏,此謂和德?!?span id="9sy5gui" class="book">《后漢書·馮岑賈傳贊》:“ 陽夏 師克,實在和德?!?br />(2).指事物的妙諦。《楚辭·遠游》:“見 王子 而宿之兮,審壹?xì)庵偷??!?王逸 注:“究問元氣之祕要也?!?/div>
《漢語大詞典》:示懷(示懷)
表示恩德。《宋史·樂志十一》:“捍 齊 護 楚 ,宣威示懷?!?/div>
分類:示懷恩德
《漢語大詞典》:養(yǎng)恩(養(yǎng)恩)
(1).保持、培養(yǎng)恩德。漢書·劉向傳:“臣見眾人聞 堪 ( 周堪 )前與 劉更生 等謀毀骨肉,以為當(dāng)誅,故臣前言 堪 不可誅傷,為國養(yǎng)恩也?!?br />(2).設(shè)法鞏固恩寵。謂明哲保身。新唐書·張九齡傳:“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祿養(yǎng)恩矣?!?/div>
《漢語大詞典》:行恩
施與恩德。后漢書·王暢傳:“懇懇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姦,未若禮賢?!?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7839'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雁門太守行八解》:“臨部居職,不敢行恩?!?/div>
分類:施與恩德
《漢語大詞典》:恩誼(恩誼)
恩德情誼。《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此行一則感老爺昔日恩誼,二則見公子窮途孤弱,故護送前來?!?清 姚鼐 《章母黃太恭人墓志銘》:“祀先人,賙親舊,應(yīng)賓客,皆有恩誼。”
分類:恩德情誼
《漢語大詞典》:德綏(德綏)
謂以恩德安撫。 唐 陸贄 《誅李懷光招諭淮西詔》:“茍或昧於德綏,務(wù)以力勝,士旅疲耗,烝黎困窮?!?明 宋濂 《望云圖詩序》:“當(dāng)是時,大 明 皇帝定鼎 金陵 ,德綏威讋,萬方嚮化?!?王闿運 《擬李鴻章陳苗事折子》:“可以德綏,可以威服者也?!?/div>
分類:恩德安撫
《漢語大詞典》:恒德(恆德)
(1).語本《易·恒》:“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后用以指恒久不變的德行。 宋 葉適 《趙孺人墓銘》:“豈古人所謂恆德之貞、婦人之吉者,特其學(xué)之異而然歟!”
(2).久遠的恩德。 明 劉基 《尊聞堂銘》:“皇降恆德,我儀受之?!?/div>
《國語辭典》:恩念  拼音:ēn niàn
恩惠?!端疂G傳》第四回:「提轄恩念,殺身難報?!乖?。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這恩念報不報知不知,哎,兒也!那的可不在于你。」
分類:恩情恩德
《漢語大詞典》:流德
流布恩德。漢書·東方朔傳:“圣帝流德,天下震懾,諸侯賓服?!保?/div>
分類:流布恩德
《漢語大詞典》:答報(答報)
(1).答復(fù)。資治通鑒·漢元帝建昭三年:“使數(shù)往來相答報, 延壽 ( 甘延壽 ) 湯 ( 陳湯 )因讓之?!?宋 葉適 《林伯和墓銘》:“ 伯和 徐答報,不能屈,滋怒?!?br />(2).報答他人的情意或恩德。 元 關(guān)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久以后得崢嶸答報你?!?span id="btlzguf"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只見 寶玉 一聲不哼,待 王夫人 説完了,走過來給 王夫人 跪下,滿眼流淚,磕了三個頭,説道:‘母親生我一世,我也無可答報。’”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二:“這位被優(yōu)禮的客人,大概為答報他的盛情起見,便給他做起媒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