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06,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異道
傾向
沈湎
意義
六家
洗髓
紅線
重農(nóng)
靜念
異教
同轍
微情
言心
集解
縱意
《國語辭典》:異道(異道)  拼音:yì dào
1.不同的方法?!妒酚洝>戆似?。李斯傳》:「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zhí)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br />2.不同的思想、立論?!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附駧煯惖?,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br />3.所行的路徑不同?!稘h書。卷五四。李廣傳》:「后三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div>
《國語辭典》:傾向(傾向)  拼音:qīng xiàng
1.倚重、信賴?!睹魇贰>硪话怂?。張元禎傳》:「至則進(jìn)學(xué)士,充經(jīng)筵日講官。帝甚傾向?!?br />2.偏向、趨向。如:「這孩子有愛好音樂的傾向。」、「事情開始有好轉(zhuǎn)的傾向?!?/div>
《漢語大詞典》:沈湎
亦作“ 沉沔 ”。亦作“沉湎”。
(1).猶沉溺。多指嗜酒。書·泰誓上:“沉湎冒色,敢行暴虐?!?孔穎達(dá) 疏:“人被酒困,若沉於水,酒變其色,湎然齊同,故沉湎為嗜酒之狀?!?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八大王:“老夫為令尹時,沉湎尤過于今日?!?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br />(2).猶沉浸。比喻潛心于某種事物或處于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唐 陸龜蒙 《村夜》詩之二:“上誦 周 孔 書,沉湎至酣藉。” 清 周亮工 《與黃濟(jì)叔論印章書》:“僕沉湎於印章一道者,蓋三十餘年。” 孫犁 《書林秋草·耕堂讀書記(一)》:“自執(zhí)教以來,乃沉湎于古籍?!?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八章:“她仿佛不是在人聲鼎沸、充滿激烈斗爭的場所,卻像在一個孤零零的地方,一個人深深沉湎在自己的憂傷中。”
《國語辭典》:意義(意義)  拼音:yì yì
意旨、理趣。《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凌傳》:「旌先賢之后,求未賢之士,各有教條,意義甚美?!?/div>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學(xué)術(shù)的流別,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書的六種體裁,有《尚書》的記言體、《春秋》的記事體、《左傳》的編年體、《國語》的國別體、《史記》的通史紀(jì)傳體、《漢書》的斷代紀(jì)傳體。見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家》。
《漢語大詞典》:洗髓
道教謂修道者洗去凡髓,換成仙骨。亦比喻徹底改變思想、習(xí)性。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吾卻食吞氣已九千餘歲,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歲一反骨洗髓,二千歲一刻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妄心不復(fù)九回腸,至道終當(dāng)三洗髓?!?/div>
《國語辭典》:紅線(紅線)  拼音:hóng xiàn
1.紅色的絲線。唐。白居易新樂府。紅線毯〉:「揀絲練線紅藍(lán)染,染為紅線紅于藍(lán)?!?br />2.俗謂男女婚姻關(guān)系的發(fā)生,是命中注定的,好像冥冥之中有條紅線牽系著。
3.唐袁郊傳奇小說《紅線傳》中的人物。為潞州節(jié)度使薛嵩家婢女,通經(jīng)史。
《漢語大詞典》:重農(nóng)(重農(nóng))
重視農(nóng)業(yè)。 中國 歷史上以農(nóng)業(yè)為國家根本大業(yè)的經(jīng)濟(jì)思想和政策。 明 張居正 《再乞酌議大閱典禮以明治體疏》:“又自皇上御極以來,如耕耤以示重農(nóng)之意,視學(xué)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禮皆已次第舉行?!?章炳麟 《訄書·明農(nóng)》:“租稅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農(nóng),是為知本?!?胡寄窗 《中國經(jīng)濟(jì)思想史》上冊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農(nóng)思想,也是 春秋 后期商農(nóng)并重向 戰(zhàn)國 后期農(nóng)本商末思想過渡的代表思想?!?/div>
《漢語大詞典》:靜念
(1).沉思默念。陳書·宣帝紀(jì):“興言靜念,夕惕懷抱?!?唐 聶夷中 《過比干墓》詩:“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清 厲鶚 《雪晴》詩:“苕穎行有時,靜念造物恩?!?br />(2).使思想感情寧靜、澄凈。云笈七籤卷三六:“忌見一切生血物,宜齋戒靜念?!?/div>
《國語辭典》:異教(異教)  拼音:yì jiào
非正統(tǒng)的教派,通稱為「異教」。
《漢語大詞典》:同轍(同轍)
(1).同道者。謂思想、行為一致。 唐 王建 《荊南贈別李肇著作轉(zhuǎn)韻詩》:“ 孔 門忝同轍, 潘 館幸諸甥?!?br />(2).比喻統(tǒng)一。 唐 梁肅 《受命寶賦》:“致四海於升平,混車書以同轍?!眳⒁姟?同軌 ”。
《國語辭典》:微情  拼音:wéi qíng
1.抑制哀痛的情感?!抖Y記。檀弓下》:「禮有微情者?!固???追f達(dá)。正義:「微,殺也。言若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踴有數(shù),以殺其內(nèi)情,使之俯就也。」
2.微妙的情意?!段倪x。陸機(jī)。文賦》:「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br />3.些許的情意?!段倪x。曹植。洛神賦》:「無微情以效愛兮,獻(xiàn)江南之明珰?!?/div>
《漢語大詞典》:言心
(1).傾吐心意。 南朝 梁 丘遲 《為王博士謝表》:“臣聞?chuàng)嵋芸梢匝孕?,量能則知所止?!?br />(2).言語和思想。 唐 賈島 《題長江》詩:“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div>
《漢語大詞典》:集解
(1).匯輯諸家對同一典籍的語言和思想內(nèi)容的解釋,斷以己意,以助讀者理解。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注疏解經(jīng)〉序》:“今集諸家之善,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為改易,名曰《論語集解》。”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采經(jīng)傳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內(nèi)。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shù)家兼列……以 徐 為本,號曰《集解》?!?張守節(jié) 正義:“ 裴駰 採‘九經(jīng)’諸史并《漢書音義》及眾書之目而解史記,故題《〈史記集解〉序》?!?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序》:“名為‘雧解’,合二十一卷?!?br />(2).匯合“經(jīng)”與“傳”,為之解釋。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故特舉 劉 、 賈 、 許 、 潁 之違,以見同異。分《經(jīng)》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jīng)傳集解》?!?孔穎達(dá) 疏:“ 杜 言集解,謂聚集《經(jīng)》《傳》為之作解。 何晏 《論語集解》,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div>
《漢語大詞典》:縱意(縱意)
任意。謂思想毫無拘束。 三國 魏 劉伶 《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 揚(yáng) 班 以下,莫不取資,任力耕耨,縱意漁獵,操刀能割,必列膏腴?!?明 劉基 《夏日雜興》詩之二:“人生縱意惟疎嬾,莫遣門多長者車?!?魯迅 《〈三閑集〉序言》:“但短短的批評,縱意而談,就是所謂‘雜感’者,卻確乎很少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