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聽微決疑(聽微決疑)
注意細微的情節(jié),解決疑難的問題。形容思想縝密,善于通過聽察解決疑難。鹖冠子·天則:“圣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quán)實?!?span id="qnanfx0" class="book">《史記·循吏列傳》:“ 李離 曰:‘理有法,失刑則刑,失死則死。公以臣能聽微決疑,故使為理。今過聽殺人,罪當死?!?司馬貞 索隱:“言能聽察微理,以決疑獄?!?/div>
《國語辭典》:同心同德  拼音:tóng xīn tóng dé
同一心意,同一信念。指思想、行動一致。《書經(jīng)。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埂督鹗贰>矶?。太祖本紀》:「朕得天下,皆我君臣同心同德以成大功?!挂沧鳌竿峦摹埂?/div>
《漢語大詞典》:天賦觀念
指人生來就有的觀念。古希臘柏拉圖已有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兒明確提出這一觀念。它否認觀念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義者的反對。
《漢語大詞典》:言不達意(言不達意)
亦作“ 言不逮意 ”。 說的話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內(nèi)容。 宋 程頤 《與呂大臨論中書》:“竊恐辭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輒露所見,求益左右?!?span id="bzwz0ah" class="book">《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以譯者言不達意,復為書曉之。”
《國語辭典》:言不盡意(言不盡意)  拼音:yán bù jìn yì
言語無法把所有的心意表達出來。《易經(jīng)。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菇癯S糜跁诺慕Y(jié)尾,以表情深不盡之意。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三折:「病中作詞一闕,詞寄菩薩蠻,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謹望挽回春色。詞不盡言,言不盡意?!?/div>
《漢語大詞典》:學生思想品德評定
也稱“操行評定”。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所作的評價。在中國,由中小學班主任擔任,一學期或一學年評定一次,一般只寫評語,不評等級。
《漢語大詞典》:一民同俗
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div>
《國語辭典》:想像力  拼音:xiǎng xiàng lì
分析、綜合既得的舊觀念,以重新創(chuàng)造或構(gòu)組思想與形象的能力。
《國語辭典》:嬉笑怒罵(嬉笑怒罵)  拼音:xī xiào nù mà
1.指人取笑嘲諷、怒斥責罵的各種感情及動作?!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一六回:「只能生個恐懼心,生個憂憤心,那里還有工夫去嬉笑怒罵呢?」
2.比喻寫作不拘定格,能任意表現(xiàn)?!端问贰>砣?。蘇軾傳》:「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浑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div>
《漢語大詞典》:先圣先師(先聖先師)
(1).古代本指圣賢和可以師法的前輩。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鄭玄 注:“先圣, 周公 若 孔子 ?!?br />(2). 漢 以后,儒家思想成為統(tǒng)治思想,歷代王朝均廟祀 孔子 。 魏 正始 到 隋 大業(yè) 年間,以 孔子 為先圣, 顏回 為先師。 唐 初改以 周公 為先圣, 孔子 為先師。尋復舊。參見“ 至圣先師 ”。
《國語辭典》:至圣先師(至聖先師)  拼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謚孔子為「至圣先師孔子」,故后世尊稱孔子為「至圣先師」。也稱為「先師」。
《漢語大詞典》:興無滅資(興無滅資)
興無產(chǎn)階級思想、滅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簡稱。
《漢語大詞典》:小整風(小整風)
在較小范圍、較短時間內(nèi)進行的整頓思想作風的活動。 鄧小平 《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老干部都要參加,搞個小整風也好,無非是對照條文看合格不合格嘛?!?/div>
《漢語大詞典》:協(xié)心戮力(協(xié)心戮力)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新唐書·韋陟傳:“若不齋盟質(zhì)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xié)心戮力,則無以成功?!?宋 周密 《齊東野語·嘉定寶璽》:“我輩當念祖父淪亡之痛,協(xié)心戮力,仰扣廟堂?!币嘧鳌?協(xié)心同力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討滿洲檄》:“協(xié)心同力,併復中原?!?/div>
《國語辭典》:協(xié)力同心(協(xié)力同心)  拼音:xié lì tóng xīn
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舊五代史。卷一○三。漢書。隱帝本紀下》:「協(xié)力同心,安邦定國?!埂度龂萘x》第一回:「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jié)為兄弟,協(xié)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挂沧鳌竿膮f(xié)力」。
《漢語大詞典》:小大人
思想行為表現(xiàn)如成人的青少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不要像個小大人似的想下去了,活著吃苦不為著小孩子們,還為什么呢?” 劉亞舟 《男婚女嫁》第六章:“ 文彬 上學后,當了少年隊的大隊長,整天挺挺著小胸脯,說話有板又有眼,走路一擺一擺的,干啥都裝個‘小大人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