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思忖  拼音:sī cǔn
考慮、思索?!段宕菲皆?。晉史。卷上》:「您且安心,待咱思忖則個?!埂都t樓夢》第三三回:「賈政聽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與忠順府來往,為什么今日打發(fā)人來?』」
《國語辭典》:斟酌  拼音:zhēn zhuó
1.斟,倒酒。酌,飲酒。斟酌借指飲酒。《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箷x。陶淵明〈移居〉詩二首之二:「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br />2.考慮可否而決定取舍?!秶Z。周語上》:「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埂都t樓夢》第一○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div>
《國語辭典》:思想  拼音:sī xiǎng
1.思念、懷念。三國魏。曹植盤石篇〉:「仰天長太息,思想懷故邦?!埂督鹌棵贰返谌幕兀骸覆黄谌钊诩遥枷氤刹??!?br />2.想法、念頭?!段拿餍∈贰返谒囊换兀骸肝蚁胛覀円粋€人腦子是頂要緊的,一切思想都從腦筋中出來。」
3.思維的結果,或指認知的心理歷程。
《漢語大詞典》:動念(動念)
(1).猶動心。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屢承接引之勤,茍非木石,能不動念?!?span id="hk7q8bd"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好物不動念,方成道學心。”
(2).猶思忖。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直生 與他言來語去,覺得更深了,心里動念道:‘他是個鬼……趁心里清時,打發(fā)他去罷?!?/div>
《國語辭典》:窨約(窨約)  拼音:yìn yuē
思量、忖度?!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四五出》:「勸你休窨約,隨去你福至?!乖?。高文秀《襄陽會》第二折:「不索窨約,你便快奔逃。」也作「恁約」、「暗約」、「黯約」、「喑約」。
《漢語大詞典》:尋度(尋度)
思忖。 宋 歐陽修 《與陳員外書》:“退以尋度,非謙即疏,此乃世之浮道之交?!?/div>
分類:思忖
《國語辭典》:窨付  拼音:yìn fù
思量、忖度?!抖鲙肪硪唬骸嘎斆鞯脑囅喽?,惺惺的試窨付?!乖?。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老夫不是廝賣弄,丞相你也須自窨付,端的是誰推翻楚項羽。」也作「唵付」、「喑伏」、「喑付」、「窨附」、「窨腹」。
分類:思忖揣度
《漢語大詞典》:窨附
思忖;揣度。 元 秦竹村《行香子·知足》套曲:“手搭在心頭窨附,二頃負郭田,對山三架屋……充飢煮蕨薇,遇冷添紬絮,便是我生平所欲。”
分類:思忖揣度
《國語辭典》:窨腹  拼音:yìn fù
思量、忖度?!抖鲙肪矶骸竾矣植辉奄t每虧負,試自心窨腹!」元。周文質〈斗鵪鶉。釋卷挑燈套〉:「自忖度,有窨腹?!挂沧鳌竼喐丁埂ⅰ膏撤?、「喑付」、「窨付」、「窨附」。
分類:思忖揣度
《漢語大詞典》:黯約(黯約)
思忖;猜測。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九出:“落得恓惶為它成孤冷,終日黯約何情興?!?/div>
《國語辭典》:應付(應付)  拼音:yīng fù
支付、付給?!缎咽篮阊浴>砣?。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姐夫,且將這些錢去,收拾起店面,開張有日,我便再應付你十貫。」
《國語辭典》:應付(應付)  拼音:yìng fù
1.設法對付或處置?!度龂萘x》第一三回:「糧食軍需,謹當應付?!?br />2.應酬、敷衍?!段拿餍∈贰返谌呋兀骸缸约很P躇應付他的法子。想了半響,沒得主意?!?/div>
《漢語大詞典》:思尋(思尋)
尋思,思忖。三國志·吳志·駱統(tǒng)傳:“思尋所由,小民無知?!?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簡文 云, 淵源 語不超詣簡至,然經(jīng)綸思尋處,故有局陳。”《再生緣》第六九回:“左思右想無良計,説來此事費思尋。”
分類:尋思思忖
《國語辭典》:自虞  拼音:zì yú
自己忖度,仔細思量。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div>
《漢語大詞典》:存想
(1).想象;想念。 漢 王充 論衡·訂鬼:“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辟以為掾, 充 每聚會, 賈 女於青璅中看見 壽 ,説之,恒懷存想,發(fā)於吟詠。”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存想青龍秘,騎行白鹿馴。”
(2).思忖、思量。《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看在眼里,暫回房里來坐地了,自存想。”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br />(3).道家謂修真須漸進,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凝心反省,謂之“存想”。見 唐 司馬承禎 天隱子·漸門。
《漢語大詞典》:思度
(1).才思器量。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肅 年四十六, 建安 二十二年卒”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肅 為人方嚴……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2).謂才思氣度。世說新語·賞譽“ 嚴仲弼 九皋之鳴鶴,空谷之白駒” 劉孝標 注引 晉 蔡洪 《與刺史周浚書》:“ 嚴隱 ,字 仲弼 ……稟氣清純,思度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