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忠言  拼音:zhōng yán
忠誠正直、用以規(guī)諫他人的話?!稘h書。卷六七。梅福傳》:「若此,則天下之士發(fā)憤懣、吐忠言,嘉謀日聞于上?!埂度龂萘x》第一八回:「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
分類:忠言忠直
《國語辭典》:忠言逆耳  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誠懇正直的規(guī)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犊鬃蛹艺Z。卷四。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埂对?。卷一六八。許國禎傳》:「召國禎入視,世祖曰:『不聽汝言,果困斯疾。』對曰:『良藥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世祖大悅?!挂沧鳌改娑已浴埂?/div>
《國語辭典》:逆耳忠言  拼音:nì ěr zhōng yán
忠誠勸誡的言語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無名氏《四馬投唐。楔子》:「誰想此人不聽某之言,他久后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興兵,逆耳忠言不肯聽?!挂沧鳌钢已阅娑?。
《國語辭典》: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拼音:liáng yào kǔ kǒu,zhōng yán nì ěr
(諺語)能治病的藥多苦口難咽,有益于人的諫言多令人不悅?!队魇烂餮浴肪砣牛骸溉敉舾镌缏犉溲?,豈有今日?正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智婦人,賽過男子?!弧?/div>
《國語辭典》:忠言讜論(忠言讜論)  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忠懇正直的言論。宋。孝宗〈經(jīng)進(jìn)東坡文集序〉:「故贈太師謚文忠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jié),一時廷臣無出其右?!埂对?。卷一六八。趙與??傳》:「朝廷立法多所咨訪,與??忠言讜論,無所顧惜?!?/div>
《國語辭典》:忠言嘉謨(忠言嘉謨)  拼音:zhōng yán jiā mó
忠懇的言論,卓越的計謀。宋。蘇軾〈醉白堂記〉:「忠言嘉謨效于當(dāng)時,而文采表于后世?!顾?。陳亮〈謝何正言啟〉:「舉一世之端人正士,莫之或先;合二百年之忠言嘉謨,于斯并建?!挂沧鳌钢已云嬷\」。
《國語辭典》:忠言奇謀(忠言奇謀)  拼音:zhōng yán qí móu
忠懇的諫言,出眾的計謀?!逗鬂h書。卷二七。王良傳》:「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也作「忠言嘉謨」。
《漢語大詞典》:藎言(藎言)
忠言。 唐 李翱 《釋懷賦》:“進(jìn)藎言而不信兮,退遠(yuǎn)去而不獲?!?/div>
分類:忠言
《漢語大詞典》:獻(xiàn)納(獻(xiàn)納)
(1).指獻(xiàn)忠言供采納。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 司馬相如 ……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xiàn)納。”舊唐書·玄宗紀(jì)論:“昌言嘉謨,日聞於獻(xiàn)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三年》:“賞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獻(xiàn)納!”
(2).指獻(xiàn)納忠言之官,獻(xiàn)納臣。 宋 曾鞏 《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其文章學(xué)問有過人者,宜在天子左右與訪問、任獻(xiàn)納?!?br />(3).祀奉。漢書·夏侯勝傳:“有司遂請尊 孝武帝廟 為 世宗廟 ,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xiàn)納,以明盛德。”
(4).奉獻(xiàn);進(jìn)貢。宋史·富弼傳:“自古唯 唐高祖 借兵於 突厥 ,當(dāng)時贈遺,或稱獻(xiàn)納。”《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叫小嘍囉牽了有的馬匹,把莊里一應(yīng)有的財賦,捎搭有四五十馱……卻回來獻(xiàn)納?!?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四節(jié):“大國對小國,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獻(xiàn)納和賄賂?!?/div>
《漢語大詞典》:忠規(guī)(忠規(guī))
(1).盡心規(guī)劃;忠心謀劃。 晉 潘岳 《西征賦》:“入 鄭 都而抵掌,義 桓友 之忠規(guī)。”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若乃忠規(guī)密謨,潛慮帷幕,造膝詭辭,莫見其際?!?span id="vnabsgo"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天圣八年》:“又言 寇準(zhǔn) 忠規(guī)亮節(jié),宜還之內(nèi)地?!?br />(2).忠言規(guī)諫。《舊唐書·儒學(xué)傳下·邢文偉》:“公譖申勗戒,聿薦忠規(guī),敬尋來請,良符宿志?!?王闿運(yùn) 《〈巫山天岫峰〉詩序》:“又考 宋玉 賦,知 高唐 齊地,神女忠規(guī),乃作山祠銘,陳先 楚 開國主山氏 巫 之義,云雨朝暮,謬解克正焉?!?/div>
《漢語大詞典》:苦調(diào)(苦調(diào))
(1).猶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義心多苦調(diào),密此金玉聲?!?br />(2).憂傷悲涼的聲調(diào)。 清 黃景仁 《蘄口》詩:“中宵冰雪悄難寐,苦調(diào)哦徹朝霞天?!?/div>
《漢語大詞典》:苦辭(苦辭)
(1).忠言,逆耳之言。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公沙穆:“因苦辭諫 敞 , 敞 涕泣為謝,多從其所規(guī)?!?唐 元稹 《酬樂天重寄別》詩:“卻報君侯聽苦辭,老頭拋我欲何之?” 宋 蘇軾 《葉嘉傳》:“上飲踰度, 嘉 輒苦諫,上不悅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辭逆我,余豈堪哉!’”
(2).堅決辭讓。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汝陰人》:“﹝少年﹞詣 許 曰:‘小妹粗家,竊慕盛德,欲託良緣於君子,如何?’ 許 以其神,不敢苦辭?!?br />(3).再三陳說。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三:“苦辭酒味薄,黍地?zé)o人耕?!?/div>
《國語辭典》:叩馬(叩馬)  拼音:kòu mǎ
拉住馬,不使前進(jìn)。《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挂沧鳌缚垴R」。
《漢語大詞典》:無聽(無聽)
指不納忠言。逸周書·史記:“昔者縣宗之君,佷而無聽,執(zhí)事不從?!?孔晁 注:“不納忠言。”
分類:納忠忠言
《漢語大詞典》:獻(xiàn)納臣(獻(xiàn)納臣)
進(jìn)獻(xiàn)忠言之臣。 唐 王維 《送邱為落第歸江東》詩:“知 禰 ( 禰衡 )不能薦,羞稱獻(xiàn)納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