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藎言(藎言)
忠言。 唐 李翱 《釋懷賦》:“進藎言而不信兮,退遠去而不獲?!?/div>
分類:忠言
《漢語大詞典》:獻納(獻納)
(1).指獻忠言供采納。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 司馬相如 ……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span id="2i6pcew" class="book">《舊唐書·玄宗紀論》:“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三年》:“賞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獻納!”
(2).指獻納忠言之官,獻納臣。 宋 曾鞏 《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其文章學問有過人者,宜在天子左右與訪問、任獻納?!?br />(3).祀奉。漢書·夏侯勝傳:“有司遂請尊 孝武帝廟 為 世宗廟 ,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
(4).奉獻;進貢。宋史·富弼傳:“自古唯 唐高祖 借兵於 突厥 ,當時贈遺,或稱獻納?!?span id="8arjmzr"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叫小嘍囉牽了有的馬匹,把莊里一應有的財賦,捎搭有四五十馱……卻回來獻納。”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四節(jié):“大國對小國,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獻納和賄賂?!?/div>
《漢語大詞典》:忠規(guī)(忠規(guī))
(1).盡心規(guī)劃;忠心謀劃。 晉 潘岳 《西征賦》:“入 鄭 都而抵掌,義 桓友 之忠規(guī)?!?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若乃忠規(guī)密謨,潛慮帷幕,造膝詭辭,莫見其際。”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天圣八年:“又言 寇準 忠規(guī)亮節(jié),宜還之內(nèi)地?!?br />(2).忠言規(guī)諫。《舊唐書·儒學傳下·邢文偉》:“公譖申勗戒,聿薦忠規(guī),敬尋來請,良符宿志?!?王闿運 《〈巫山天岫峰〉詩序》:“又考 宋玉 賦,知 高唐 齊地,神女忠規(guī),乃作山祠銘,陳先 楚 開國主山氏 巫 之義,云雨朝暮,謬解克正焉?!?/div>
《漢語大詞典》:苦調(diào)(苦調(diào))
(1).猶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義心多苦調(diào),密此金玉聲。”
(2).憂傷悲涼的聲調(diào)。 清 黃景仁 《蘄口》詩:“中宵冰雪悄難寐,苦調(diào)哦徹朝霞天?!?/div>
《漢語大詞典》:苦辭(苦辭)
(1).忠言,逆耳之言。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公沙穆:“因苦辭諫 敞 , 敞 涕泣為謝,多從其所規(guī)。” 唐 元稹 《酬樂天重寄別》詩:“卻報君侯聽苦辭,老頭拋我欲何之?” 宋 蘇軾 《葉嘉傳》:“上飲踰度, 嘉 輒苦諫,上不悅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辭逆我,余豈堪哉!’”
(2).堅決辭讓。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汝陰人》:“﹝少年﹞詣 許 曰:‘小妹粗家,竊慕盛德,欲託良緣於君子,如何?’ 許 以其神,不敢苦辭?!?br />(3).再三陳說。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三:“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div>
《國語辭典》:叩馬(叩馬)  拼音:kòu mǎ
拉住馬,不使前進?!妒酚洝>砹?。伯夷傳》:「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挂沧鳌缚垴R」。
《漢語大詞典》:無聽(無聽)
指不納忠言。逸周書·史記:“昔者縣宗之君,佷而無聽,執(zhí)事不從?!?孔晁 注:“不納忠言?!?/div>
分類:納忠忠言
《漢語大詞典》:獻納臣(獻納臣)
進獻忠言之臣。 唐 王維 《送邱為落第歸江東》詩:“知 禰 ( 禰衡 )不能薦,羞稱獻納臣?!?/div>
《國語辭典》:骨鯁之臣(骨鯁之臣)  拼音:gǔ gěng zhī chén
犯顏諫諍,敢進忠言的臣子。唐。韓愈〈爭臣論〉:「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div>
《漢語大詞典》:不諱之路(不諱之路)
謂忠言直諫之路。后漢書·安帝紀:“閒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span id="s1pl55y" class="book">《宋書·張永傳》:“時使百僚獻讜言, 永 以為宜立諫官,開不諱之路?!?span id="jsofdu1" class="book">《舊唐書·顏真卿傳》:“君子難進易退……朝廷開不諱之路,猶恐不言?!?/div>
分類:忠言直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