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香火社
(1).佛教徒的結社。以“香火”名社,蓋取“香火因緣”之意。 唐 白居易 《唐江州興果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本結菩提香火社,共嫌煩惱電泡身。”舊唐書·白居易傳:“ 會昌 中,請罷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與 香山 僧 如滿 結香火社。”
(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結盟。 宋 林光朝 《次韻賀丘國鎮(zhèn)致仕》:“解后卻成香火社,好將詩句細商量。”參見“ 香火因緣 ”。
《國語辭典》:香火因緣(香火因緣)  拼音:xiāng huǒ yīn yuán
前世共修所結的緣分?!侗饼R書。卷三二。陸法和傳》:「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見主人應有報至,故求援耳?!固?。白居易〈喜照密閑實四上人見過〉詩:「臭帑世界終須出,香火因緣久愿同?!?/div>
《國語辭典》:良伴  拼音:liáng bàn
好的伴侶?!度龂尽>硭摹稹J駮?。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憂深責重,思得良伴?!骨?。夏之蓉〈羊城偶懷〉詩:「青燈得良伴,遺簽付湜籍。」
《漢語大詞典》:黨士(黨士)
(1).指志同道合的人;。 明 何景明 《贈胡君宗器序》:“余黨士 胡君 宗器 ,性爽而敦,勤而闊度,詳謹而無隱情?!?br />(2).正直的讀書人。 清 周亮工 《宋去損以予累客死都門》詩:“不識千人皆黨士,可憐一代絶鴻文?!?/div>
《漢語大詞典》:分交
志同道合之交。 唐 高適 《宴郭校書因之有別》詩:“綵服趨庭訓,分交載酒過?!?/div>
分類:志同道合
《漢語大詞典》:吾匹
(1).猶我類。指與己地位對等者。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叔孫 曰:‘ 邾 滕 ,人之私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 宋 衛(wèi) ,吾匹也?!嗣??!?br />(2).猶我類。指與己志同道合者。 三國 魏 嵇康 《述志》詩之一:“悠悠非吾匹,疇肯應俗宜。”匹,一本作“ 儔 ”。
《國語辭典》:索合  拼音:suǒ hé
1.求雙、求對?!冻o。王褒。九懷。昭世》:「歷九州兮索合,誰可與兮終生?」
2.必須、應當。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則教你怎生消受,我索合再做個機謀。」元。鄭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休得要假疑惑,我索合從頭推勘你?!?/div>
《國語辭典》:管寧割席(管寧割席)  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
三國魏管寧發(fā)覺其友華歆貪鄙,便分開坐席與他絕交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后用以比喻朋友絕交?!队讓W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管寧割席拒華歆,謂非同志之人?!?/div>
《國語辭典》:恨相知晚  拼音:hèn xiāng zhī wǎn
憾恨相知太晚?!妒酚洝>硪弧鹌?。魏其武安侯傳》:「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無厭,恨相知晚也?!挂沧鳌负尴嘁娡怼?、「相得恨晚」、「相知恨晚」。
《漢語大詞典》:儔似(儔似)
相類似者,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宋 王禹偁 《謫居》詩:“端居寡儔似,懷抱向誰開?”
《國語辭典》:聲氣相求(聲氣相求)  拼音:shēng qì xiāng qiú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毒劳ㄑ?。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挂沧鳌嘎暁庀嗤丁?。
《國語辭典》:聲應氣求(聲應氣求)  拼音:shēng yìng qì qiú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語本改為《易經。乾卦。文言》:「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弧购笥靡员扔鞅舜酥救?、意氣相投。明。李贄〈富莫富于常知足〉:「朋來四方,聲應氣求,達之至也。」也作「聲求氣應」。
《國語辭典》:聲氣(聲氣)  拼音:shēng qì
1.聲音和氣息?!兑捉洝G?。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此二者聲氣相感也?!购笥靡员扔髋笥验g志趣相投合。
2.聲音、言語?!冻蹩膛陌阁@奇》卷二:「滴珠生來在父母身邊,如珠似玉,何曾聽得這般聲氣?」《紅樓夢》第六四回:「這好一會我們沒進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聲氣也聽不見?!?/div>
《國語辭典》:莫逆之交  拼音:mò nì zhī jiāo
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語本《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埂吨軙?。卷二二。柳慶傳》:「機弟弘,……與弘農楊素為莫逆之交。」《北史。卷五四。司馬子如傳》:「膺之既宰相猶子,兼自有名望,所與游集,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元景等并為莫逆之交?!挂沧鳌改娼弧?、「莫逆之友」。
《國語辭典》:莫逆  拼音:mò nì
比喻朋友要好,彼此心意相契合。如:「同窗三年,我們已形同莫逆。」《莊子。大宗師》:「子桑戶、孟子反、子張琴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極。』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友?!姑鳌j懯缽V《西臺記》第一出:「今朝把臂通談笑,又何日再圖傾倒。惟愿取兩情莫逆,千秋共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