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86—421 【介紹】: 即司馬德文。東晉皇帝,安帝弟。初封瑯邪王,歷中軍將軍、大司馬。劉裕殺安帝,矯詔迎立為帝。在位期間,劉裕專權(quán)。元熙二年,禪位于裕,東晉亡。被貶為零陵王,后為裕所殺。在位二年。
全晉文·卷十二
帝諱德文,字德文,安帝同母弟。初封瑯邪王,歷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領(lǐng)司徒,錄尚書事,元興初遷車騎大將軍。桓玄輔政,進太宰。及纂位,以為石陽縣公。玄平,復(fù)為瑯邪王,領(lǐng)徐州刺史,拜大司馬,領(lǐng)司徒。以義熙十四年十二月即位,改元元熙,在位二年,禪于宋,封零陵王。永初二年遇弒,謚曰恭皇帝。案:《宋書·王歆之傳》云:恭帝即位,遷黃門待郎,領(lǐng)著作郎。凡諸詔奏,皆其辭也。今以禪讓詔策編入韶之集中。
鄭德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吳人。鄭法士子。工畫,師法其父而不及,筆力纖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五代時會稽人,字德文。唐乾符間進士。昭宗狩石門,無學(xué)士隨從,左右或言延休工文辭,即召見,命草詔,昭宗善之。及還長安,不得用。后依鐘傳于洪州,楊行密取江西,得延休,歸授義興縣令。累官至光祿卿,江都少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9—997 【介紹】: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開寶六年封晉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興國。對割據(jù)政權(quán)繼續(xù)各個擊破。三年,平海軍陳洪進、吳越王錢俶相繼納土。四年,親征,平北漢。乘勝攻遼,于高梁河大敗而歸。雍熙三年,再命將三路攻遼,大敗,遂行守內(nèi)虛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強中央集權(quán),收節(jié)度使所領(lǐng)支郡,擴大科舉取士,建崇文院,編纂《太平御覽》等書,加強“重文”風氣。淳化中,鎮(zhèn)壓王小波、李順起義。
黃鶴樓志·人物篇
趙光義(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趙匡義,即位后又改名趙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趙匡胤弟。執(zhí)政21年,勵精圖治,重視文化,史家稱其為一代明君。趙光義好讀書、喜詞賦、善書法,《宋史藝文志》著錄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書作品《登黃鶴樓》詩碑帖,論者評為“草法嫻熟,筆勢婉轉(zhuǎn),疾徐緩沖,提按頓挫,恰到好處,尤其是氣壯力強,寬博圓融,有帝王之氣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輔太祖創(chuàng)業(yè)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領(lǐng)睦州防禦使,尋領(lǐng)泰寧軍節(jié)度使。征李重進,為大內(nèi)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封晉王。開寶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興國。紹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陳洪進納土,錢俶入朝。未幾,滅北漢。乘勝攻遼,欲取幽冀地,敗歸。雍熙三年再攻,又敗。此后行守內(nèi)虛外之策。罷節(jié)鎮(zhèn)領(lǐng)支郡以強化朝廷之權(quán),置審刑院以統(tǒng)司法之權(quán),設(shè)考課院、審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場積弊、增科舉名額以廣取士,建崇文院、敕編《太平御覽》諸書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紀元五: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遙詠》十一卷、《御制蓮華心輪回文偈頌》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詮》三十卷、《御制緣識》五卷(均存)。詳《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8—1022 【介紹】: 即宋真宗。太宗第三子。初封韓王、襄王、壽王。至道元年,立為皇太子。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轉(zhuǎn)運使赴各路詢民事,蠲放欠稅。景德元年,遼軍南下,從宰相寇準之議親征,于澶淵訂盟而還。后期信用王欽若,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在位二十六年。
全宋詩
宋真宗趙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九九四)封壽王。至道三年(九九七)即位,建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在位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五。廟號真宗,葬永定陵。見《宋史》卷六、卷七、卷八《真宗本紀》。有《御制集》三百卷(《玉海》卷二八),尚存《玉京集》六卷,馀已佚。今錄詩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二
宋真宗趙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名,仍判府事。三年三月太宗崩,即帝位。踐位之初,勤于政事,凡置十五路,令各路轉(zhuǎn)運使更互赴闕,詢以天下物宜、民間利?。辉t蠲放五代以來欠稅。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南進,宰相寇準堅請,乃親征,遂與契丹訂澶淵之盟。后漸怠于政事,景德末迎奉天書,改元大中祥符。于是東封泰山,謁孔廟,西祀汾陰,又廣建宮觀,歲用日增。在位二十六年,年號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有《注四十二章經(jīng)》一卷(存),又《玉海》引《中興書目》著錄《真宗御集》三百卷,包括《玉京集》二十卷(今存六卷)、《正說》十卷、《承華要略》二十卷、《靜居集》三卷、《玉宸集》五卷等。事跡詳《宋史》卷六至卷八《真宗本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5—1046 【介紹】: 宋宗室,字子矼。趙廷美第八子。少好學(xué),凡經(jīng)史百家,手自抄撮,工為辭章。太宗淳化初,授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以三兄早卒,真宗戲呼其為“五秀才”。仁宗稱其為“五相公”。累官感德、武勝二軍節(jié)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謚恭裕。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章服(一一○六——一一七三),字德文,永康(今浙江永康)人。紹興二年登進士第,授處州青田主簿,歷通判宣州、知建州、知鄂州、兩浙西路提舉茶鹽公事。孝宗隆興中召除尚書吏部員外郎,兼慶王府直講。乾道初遷郎中,除侍御史,迭上疏議時政得失。得罪放罷,汀州居住。八年,得提舉宮觀。九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論語》解、《孟子》解、《易解》、《古律詩》等。見《龍川文集》卷二六《吏部侍郎章公行狀》。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黃孝邁,字德文,號雪舟。嘗從劉克莊游。有《雪舟長短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德文。事母孝。海陵天德元年進士,調(diào)任丘尉??h令貪污,每規(guī)正之。樞密使家有牟暴利于市者,煥懲治無所顧忌。累遷管州刺史、遼東路轉(zhuǎn)運使。
高之問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四八
高之問,字德文,平江府昆山(今江蘇昆山人)。紹熙四年進士及第。嘉定中曾干辦諸司糧料院,知邵州、蘇州。寶慶時以朝請郎主管華州云臺觀。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四九、七五之三三,《吳郡志》卷二八,洪咨夔《平齋文集》卷一九《直秘閣主管亳州明道宮制》,魏了翁《鶴山大全集》卷四七《強齋記》,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韓元豹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五
韓元豹,字德文,潁川(今河南登封一帶)人。嘉定間在世。
王德文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0—1246 【介紹】: 宋平江長洲人,字周卿。王楙子??耸兰覍W(xué),從魏了翁游。以經(jīng)理筑邊城功,補承信郎,調(diào)寧國酒稅,攝華亭尉,兼造船場市舶。轉(zhuǎn)承節(jié)郎,授南橋酒官。磨勘當轉(zhuǎn)官,竟謝而歸。
全宋文·卷七六七九
王德文(一一九○——一二四六),字周卿,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后徙居吳,楙子。資稟穎悟,克世家學(xué)。趙善湘守海陵,委其協(xié)力經(jīng)理筑城。城成,奏補承信郎,調(diào)寧國酒稅。攝華亭尉,兼造船場市舶。轉(zhuǎn)承節(jié)郎,授南橋酒官。后辭官歸,淳祐六年十月終于家,年五十七。嘗箋注魏了翁《渠陽詩集》,鋟板以廣其傳。見王敄《宋故提干王公壙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四○),《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二九。
岳德文 朝代: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5—1299 【介紹】: 元大都路涿州人。真大道教第八代師。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授崇玄廣化真人,統(tǒng)轄諸路真大道教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忠一作中,字德文。洪武初以材能薦知故城、元城有聲,改知吉水縣,其民為強豪侵奪,聚山谷反抗。朝議發(fā)兵鎮(zhèn)壓,本忠單騎往諭,勸使解散,遂得無事。調(diào)知樂安,以詿誤歸。旋復(fù)任吉水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4 【介紹】: 明廣東保昌人,一名瑩中,字文石。洪武中舉文學(xué),授臺州府通判。累遷為北平按察使。三十年使西域撒馬爾罕等,居十二年,遍歷諸國,采諸方風俗為詩歌。比歸,進之成祖,擢僉都御史。后修《西域志》,多據(jù)其言。又以隨攻北元功,進左僉都御史。
全粵詩·卷七○
陳德文,一名瑩中,字文石,號肅庵。始興人。明太祖洪武十九年(一三八六)舉人,官北平道監(jiān)察御史、按察使。洪武三十年出使西番撒馬兒罕等國。官至右都御史。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〇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