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蹈德
謂以歌舞褒揚德政。后漢書·班固傳下:“下舞上歌,蹈德詠仁?!?/div>
《漢語大詞典》:醲化
謂以寬厚的德政教化黎民。 晉 陸機 《辯亡論下》:“雖醲化懿綱,未齒乎上代,抑其體國經(jīng)民之具,亦足以為政矣?!?span id="qi8sksj" class="book">《舊唐書·憲宗紀上》:“ 文 景 醲化,百王莫先。”
《漢語大詞典》:應德(應德)
謂應驗帝王的德政。 漢 班固 《白虎通·封禪》:“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并臻,皆應德而至?!?span id="q7m9roa" class="book">《后漢書·陸康傳》:“萬姓從化,靈物應德?!?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白虎贊》:“應德而擾,止我交境?!?span id="tw6ctmy" class="book">《魏書·彭城王勰傳》:“鳳皇應德而來,豈竹、梧桐能降?”
《漢語大詞典》:愛棠(愛棠)
左傳·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 杜預 注:“ 召公 奭 聽訟,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樹,而作勿伐之詩,在《召南》。”后以“愛棠”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劉禹錫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東都留守再命太原》詩:“愛棠餘故吏,騎竹見新童。”
《漢語大詞典》:羊傅
即 羊祜 。 晉武帝 時, 羊祜 鎮(zhèn) 襄陽 ,有德政。死后追贈太傅。世稱 羊傅 。 唐 殷堯藩 《春游》詩:“絶勝 羊傅 襄陽 道,車騎西風擁鼓笳?!?/div>
《漢語大詞典》:桑雉
(1).上古 商 帝太戊 時,“祥?!背捍笕绻埃?太戊 懼,大臣 伊陟 勸 太戊 修德而“祥??菟馈?。 殷帝武丁 時,雉登鼎耳而鳴, 武丁 懼,賢臣 祖己 勸 武丁 “修政行德,天下咸驩, 殷 道復興”。事見書·高宗肜日、史記·殷本紀。后因用“桑雉”為帝王修德國以復興的典實。北史·崔昂傳:“故桑雉之戒,實啟中興;小鳥孕大,未聞福感?!?br />(2). 漢 魯恭 (字 仲康 )為 中牟令 ,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訪, 恭 與來使行至田間,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兒童。使曰:“兒何不捕之?”兒曰:“雉方將雛?!笔观侨欢?,盛贊 魯恭 “化及鳥獸”,使“豎子有仁心”。事見后漢書·魯恭傳。后因以“桑雉”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實。 唐 羅隱 《寄前戶部陸郎中》詩:“出馴桑雉入朝簪,蕭灑清名映士林。”
《漢語大詞典》:勿拜
《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鄭玄 箋:“‘拜’之言‘拔’也?!?召伯 有德政,人民愛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蔭下休息的甘棠樹。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趙公西侯新亭頌》:“ 白 以為 謝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無勿拜之言,鮮登高之賦?!?/div>
《漢語大詞典》:訪德(訪德)
仿效學習前人的德政。訪,通“ 仿 ”。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相國拜齊王表》:“臣訪德語勤,未洎 伊 稷 之能;藉靈懷寵,以濫 周 邵 之秩。” 唐 歐陽詹 《泉州六曹新都堂記》:“皆外莊內(nèi)融,懷材抱忠,無回邪以蒞下,有謇諤以承上,當時之彥也。請列於記左,庶后之君子,覩名訪德,知夫是日,當有人焉?!?/div>
《漢語大詞典》:恩風(恩風)
喻仁政,德政。《隋書·音樂志下》:“飲和飽德,恩風長扇?!?/div>
分類:仁政德政
《漢語大詞典》:寬德(寬德)
寬厚的德政。后漢書·杜林傳:“ 大漢 初興,詳覽失得,故破矩為圓,斵彫為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wǎng),海內(nèi)歡欣,人懷寬德?!?/div>
分類:寬厚德政
《漢語大詞典》:遺錦(遺錦)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士女:“﹝ 閻憲 ﹞為 緜竹 令,以禮讓為化,民莫敢犯。男子 杜威 夜行,得遺物一囊,中有錦二十五匹,求其主還之曰:‘縣有明君,何敢負其化?!焙笠浴斑z錦”為稱頌官員德政之典。 唐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詩:“遺錦非前邑,鳴琴即舊臺?!?/div>
《漢語大詞典》:遺愛碑(遺愛碑)
頌德碑。舊時為頌揚官員德政而所立的碑。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頌德:“在官有異政,考秩已終,吏人立碑頌德者,皆須審詳事實,州司以狀聞奏,恩勅聽許,然后得建之,故謂之頌德碑,亦曰遺愛碑?!?span id="0z5jana" class="book">《舊唐書·崔圓傳》:“ 肅宗 即位, 玄宗 命 圓 同 房琯 、 韋見素 并赴 肅宗 行在所, 玄宗 親制遺愛碑于 蜀 以寵之。” 唐 陳子昂 有《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文。 金 王若虛 有《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文。
《漢語大詞典》:峴山淚(峴山淚)
百姓至 峴山 憑吊 羊祜 而流的眼淚。后謂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淚。典出《晉書·羊祜傳》。 唐 杜甫 《隨章留后新亭會送諸君》詩:“已墮 峴山 淚,因題零雨詩?!眳⒁姟?峴山碑 ”。
《國語辭典》:峴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陽縣南的峴山上,晉羊祜鎮(zhèn)守襄陽,常觴詠于此。嘗慨然太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后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辜办镒洌笕私ūR,歲時饗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見《晉書。卷三四。羊祜傳》。也稱為「墮淚碑」。
《漢語大詞典》:反德
(1).違背事物的準則。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晉 干寶 搜神記卷六:“ 京房 《易傳》曰:‘夫婦不嚴,厥妖狗與豕交,茲謂反德,國有兵革?!?br />(2).恢復原來的德政。后漢書·光武帝紀贊:“炎正中微,大盜易國。九縣飆回,三精霧塞。人厭淫詐,神思反德?!?/div>
《漢語大詞典》:皇政
舊稱皇帝的德政。 南朝 梁簡文帝 《又請御講啟》:“皇政廣覃,天覆悠遠;海河夷晏,日月貞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