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笑悠悠
微笑貌。 梁斌 《播火記》二十:“ 宋洛曙 笑悠悠地走過來,一把抓住 朱老忠 的手。”
《漢語大詞典》:軟笑(軟笑)
微笑,委婉地笑。 茅盾 《虹》二:“ 梅女士 回答了一個婉曼的軟笑?!?茅盾 《虹》七:“‘是來引誘我罷?好像承你批評過我是不受引誘的呢!’ 梅女士 軟笑著巧妙地說?!?/div>
分類:微笑委婉
《漢語大詞典》:唍爾(唍爾)
微笑貌。
《漢語大詞典》:煥耳
猶莞爾。微笑貌。晉書·文苑傳·曹毗:“主人煥耳而笑,欣然而言?!?/div>
分類:微笑笑貌
《漢語大詞典》:迷希
亦作“ 迷稀 ”。亦作“ 迷奚 ”。
(1).眼睛半閉貌;迷離,朦朧。 宋 沈端節(jié) 《西江月》詞:“幸自心腸穩(wěn)審,怎禁眼腦迷奚。”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三折:“喫得來眼腦迷希,口角涎垂?!?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眼迷希細看春風玉一圍,到今日歸何地?!?元 劉庭信 《折桂令·憶別》曲:“眼落處癡呆,嘴臉迷稀?!?元鄭廷玉《后庭花》第四折:“起初道眼迷奚,他如今則把手支持?!?br />(2).謂以微笑媚人。 宋 楊無咎 《瑞鶴仙》詞:“漸嬌慵不語,迷奚帶笑,柳柔花弱?!?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二折:“你只待弄輕盈,相嬉笑,放迷稀,貪戀著燕約鶯期,蝶使蜂媒?!?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那一個笑迷奚口粘唇,度不了熱氣香涎。”
《國語辭典》:嫣然一笑  拼音:yān rán yī xiào
形容人甜美嫵媚的笑容。東周戰(zhàn)國。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陌城,迷下蔡?!埂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改桥渔倘灰恍Γ锊髅?,向子平睇了一眼?!?/div>
分類:嬌媚微笑
《漢語大詞典》:莧爾(莧爾)
同“ 莞2爾 ”。 微笑貌。《易·夬》“莧陸夬夬” 三國 吳 虞翻 注:“莧,説也。莧,讀如‘夫子莧爾而笑’之莧?!?清 惠棟 九經(jīng)古義:“按論語‘莞爾而笑’,莞本作莧。 邢昺 撰《論語疏》《唐石經(jīng)》作莞,從俗作也?!?/div>
分類:微笑笑貌
《漢語大詞典》:笑不唧兒
形容微笑的樣子。例如:他好像沒不高興的時候,整天笑不唧兒的。
也說“笑不唧唧”
分類:微笑
《漢語大詞典》:笑扯扯
微笑貌。 沙汀 《醫(yī)生》:“那客人笑扯扯輕聲說?!?艾蕪 《海島上》:“他隨即一邊走,一邊笑扯扯地向老頭子道?!?/div>
《漢語大詞典》:笑瞇瞇
形容微笑時眼皮微合的樣子。 老舍 《二馬》第一段一:“嘴唇兒往上兜著一點,和他笑瞇瞇的眼睛正好聯(lián)成一團和氣?!?艾蕪 《我的青年時代》二:“ 姜興發(fā) 常常拉攏 萬長興 ,笑瞇瞇地跟他問長問短?!?楊朔 《模范班》:“ 張治國 心里高興,臉上就帶股笑瞇瞇的勁兒?!?/div>
《漢語大詞典》:睆然
微笑貌。太平廣記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佛圖澄:“ 進 還,具以白 澄 , 澄 睆然笑曰:‘汝言善也。’”舊唐書·李義府傳:“ 義府 勃然變色,腮頸俱起,徐曰:‘誰向陛下道此?’上曰:‘但我言如是,何須問我所以得耶!’ 義府 睆然,殊不引咎;緩步而去?!?/div>
《漢語大詞典》:迷嬉
謂以微笑媚人。 宋 洪邁 容齋四筆·迷癡厥撥:“柔詞諂笑,專取容悅,世俗謂之迷癡,亦曰迷嬉?!?span id="d25jkta" class="book">《雍熙樂府·小桃紅·西廂百詠七》:“笑迷嬉,知書何故不知禮。”
分類: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學大辭典】
(傳說)聯(lián)燈會要釋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古今禪宗以為宗門第一之口實,彼宗以心傳心之根據(jù)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經(jīng)何人傳之,大藏所收之經(jīng)論不記此事,隋唐之宗匠亦無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門慧炬撰寶林傳,誇大其宗,始記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無門關(guān),五燈會元,廣燈錄,聯(lián)燈會要等諸書亦記之,此外拈之頌之者,不暇枚舉。然景德傳燈錄,碧巖錄。傳法正宗記,亦不記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宗門雜錄曰:「王荊公問佛慧泉禪師云:禪宗所謂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經(jīng)亦不載。公云: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三卷,因閱之,所載甚詳。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舍身為床座,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此經(jīng)多談帝王事佛請問,所以秘藏,世無聞?wù)??!狗鹱娼y(tǒng)紀五,亦引此說。(參見:金色波羅華)
破顏微笑
【佛學大辭典】
(故事)靈山會上迦葉尊者得道之相也。(參見: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學大辭典】
(傳說)聯(lián)燈會要釋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构沤穸U宗以為宗門第一之口實,彼宗以心傳心之根據(jù)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經(jīng)何人傳之,大藏所收之經(jīng)論不記此事,隋唐之宗匠亦無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門慧炬撰寶林傳,誇大其宗,始記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無門關(guān),五燈會元,廣燈錄,聯(lián)燈會要等諸書亦記之,此外拈之頌之者,不暇枚舉。然景德傳燈錄,碧巖錄。傳法正宗記,亦不記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宗門雜錄曰:「王荊公問佛慧泉禪師云:禪宗所謂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經(jīng)亦不載。公云: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三卷,因閱之,所載甚詳。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舍身為床座,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此經(jīng)多談帝王事佛請問,所以秘藏,世無聞?wù)?。」佛祖統(tǒng)紀五,亦引此說。(參見:金色波羅華)
迦葉破顏微笑
【佛學大辭典】
(傳說)世尊在靈鷲山,一日拈天華示眾。百萬人天不會其意。迦葉獨破顏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以屬汝。是禪門一流所傳也。(參見:拈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