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海外往來(lái)。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戶部·海上市舶司》:“今 廣東 市舶,公家尚收其羨以助餉,若 閩 中海禁日嚴(yán),而濱海勢(shì)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shí)》卷一:“ 日本 海中有魚,與人無(wú)異而禿首有尾,通番者謂之海和尚?!?br />(2).與外國(guó)或外族相勾結(jié)。 清 葉夢(mèng)珠
《閱世編》卷七:“﹝煙葉﹞民間不許種植,商賈不得販賣,違者與通番等罪?!?清
李漁 《凰求鳳·囚鸞》:“逢人莫漏機(jī),有差池,終須究汝通番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