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錢品(錢品)
錢的質(zhì)地、形制。 元 吳萊 《題毗陵承氏家藏古錢》詩:“我觀泉志頗識錢,古今錢品不一傳。”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錢面:“近年乃有別鑄字於漫處者, 天啟 大錢始鑄‘一兩’字, 崇禎 錢有‘戶工’等字,錢品益雜,而天下亦亂?!?/div>
《漢語大詞典》:舞鐃(舞鐃)
古樂器。 漢 舞鐃形制上圓下方、下作疏欞,內(nèi)含銅丸,稱為舌,舞動有聲。參閱 宋 呂大臨 《博古圖·漢舞鐃圖》。
《國語辭典》:硯史(硯史)  拼音:yàn shǐ
書名。宋米芾撰,一卷。歷論硯之形制及硯石之品質(zhì),于端、歙二硯辨析甚詳。
《國語辭典》:假面具  拼音:jiǎ miàn jù
1.用厚紙或塑膠壓制,做成人臉或其他各種形像的面具。初時用于舞臺化妝,后多用做玩具。
2.比喻偽裝的外表。如:「幸虧有人揭開他的假面具,否則我們還會一直被騙下去。」
《漢語大詞典》:魚硯(魚硯)
亦作“ 魚研 ”。 指形制像魚的硯臺。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七:“ 蔣道支 於水側(cè)見一浮查,取為研,製形象魚,有道家符讖及紙,皆內(nèi)魚研中,常以自隨,二十餘年。忽失之,夢人云:‘吾暫游 湘水 ,過 湘君廟 ,為二妃所留;今復(fù)還,可於水際見尋也。’ 道支 詰旦至水側(cè),見罾者得一鯉魚,買剖之,得先時符讖及紙,方悟是所夢人棄之。俄而雷雨,屋上有五色氣,直上入云。后人有過 湘君廟 ,見此魚研在二妃側(cè)。” 南朝 梁 庾元威 《論書》:“ 宗炳 又造畫《瑞應(yīng)圖》,千古卓絶, 王元長 頗加增定,乃有 虞舜 獬廌、 周穆 狻猊、 漢武 神鳳、 衛(wèi)君 舞鶴、五城九井、螺杯魚硯、金縢玉英、玄圭朱草等,凡二百一十物。”
分類:形制硯臺
《漢語大詞典》:鐵鏈夾棒(鐵鏈夾棒)
古代兵器名。形制如打麥用的連枷。武備志·軍資乘·鐵鏈夾棒:“鐵鏈夾棒,其狀如農(nóng)家打麥之枷。以鐵飾之,利於自上擊下?!?/div>
《國語辭典》:古器物學(xué)(古器物學(xué))  拼音:gǔ qì wù xué
研究古代器物的形制、紋飾、時代以及用途等的學(xué)問。早期稱為「金石學(xué)」。
《漢語大詞典》:胍肫
(1).大腹貌。
(2).即骨朵。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形制為一蒜形或蒺藜形的頭綴于長棒頂端,用鐵或硬木制成。后來用為儀仗,俗名“金瓜”。
(3).北方對花蕾未開者之稱。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蒺藜、蒜頭骨朵二色,以鐵若木為大首。跡其意,以為胍肫。胍肫,大腹也,謂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語訛,以胍為骨,以肫為朵。”
《漢語大詞典》:韓杯(韓杯)
按照 唐 代文學(xué)家 韓愈 詩中描述的形制做成的一種酒杯。 宋 竇蘋 酒譜·飲器:“ 唐 韓文公 《贈崔斯立詩》云:‘我有雙飲盞,其銀得朱提。黃金涂物象,雕鐫妙工 倕 。乃令千鐘鯨,么么微螽斯。猶能爭明月,擺掉出渺瀰。野草花葉細(xì),不辨薋菉葹。綿綿相膠結(jié),狀似環(huán)城陴。四隅芙蓉樹,擢艷皆猗猗?!圃?。蓋皆有興喻,故歷言其狀如此。今好事者多按其文作之,名為韓杯。”
《漢語大詞典》:鳥舟(鳥舟)
形制如鳥的舟。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卒浮于大沼?!?郭璞 注:“龍下有舟字。舟皆以龍鳥為形制。今 吳 之青雀舫,此其遺制者?!?/div>
分類:形制郭璞
《漢語大詞典》:角襪(角襪)
亦作“ 角韈 ”。 古代襪名。形制前后兩兩相承,中間以帶系之,猶如后之膝褲。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襪》:“ 三代 及 周 著角襪,以帶繫於踝。至 魏文帝 吳妃 ,乃改樣以羅為之?!?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冠冕首飾·韈:“《實録》曰:自 三代 以來有之,謂之角韈,前后兩相承,中心繫之以帶。洎 魏文帝 吳妃 乃始裁縫為之,即今樣也?!?清 趙翼 陔馀叢考·韈膝褲:“俗以男子足衣為襪,女子足衣為膝褲。古時則女子亦稱襪,男子亦稱膝褲……謂襪即膝褲。然今俗襪有底,而膝褲無底,形製各別。按《炙轂子》曰: 三代 謂之角襪,前后兩隻相成,中心繫帶,則古時襪之制,正與今膝褲同?!?/div>
《漢語大詞典》:馬牙褶(馬牙褶)
明 代內(nèi)侍袍服形制之一。褶裥順打,褶上不穿細(xì)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