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國語辭典》:撲滿(撲滿)  拼音:pū mǎn
存錢的器具。上方有一細長的小孔,只能放錢進去,卻拿不出來,等錢存滿,才打破它把錢一起拿出來?,F(xiàn)代存錢的器具亦沿用「撲滿」的名稱,但卻不一定要打破它,才能取出錢來。宋。陸游 自貽詩:「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埂读凝S志異。卷四。辛十四娘》:「妝奩亦無長物,惟兩長鬣奴扛一撲滿,大如甕,息肩置堂隅?!?/div>
《漢語大詞典》:假面
(1).仿照人物臉形制成的面具。《初學記》卷十五引 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zhuǎn)韻》:“假面飾金銀,盛服搖珠玉?!?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高齊 蘭陵王 長恭 ,白類美婦人,乃著假面以對敵?!?清 趙翼 陔馀叢考·假面:“假面蓋起於周禮方相氏黃金四目以逐鬼……見於史傳者則俱以鐵為之,軍旅所用也?!?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胄:“戴面自是倡優(yōu)假面,鬭很者以護面,亦別有意?!?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我只知道古時候( 南北朝 )的扮演故事,是帶假面的?!眳⒁姟?假面具 ”。
(2).比喻偽裝的外表。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論“赴難”和“逃難”》:“那時的 北京 ,還掛著‘共和’的假面,學生嚷嚷還不妨事。”參見“ 假面具 ”。
《國語辭典》:假面具  拼音:jiǎ miàn jù
1.用厚紙或塑膠壓制,做成人臉或其他各種形像的面具。初時用于舞臺化妝,后多用做玩具。
2.比喻偽裝的外表。如:「幸虧有人揭開他的假面具,否則我們還會一直被騙下去?!?/div>
《漢語大詞典》:宮縣(宮縣)
古代鐘磬等樂器懸掛在架上,其形制因用樂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別。帝王懸掛四面,象征宮室四面的墻壁,故名“宮縣”。縣,“ 懸 ”的古字。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宮縣,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宮室,四面有墻,故謂之宮縣。”宋書·樂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宮縣合和《鞞》《拂》,節(jié)數(shù)雖會,慮乖雅體?!?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韻見贈》:“漿酒藿肉獨鄙夷,金奏宮縣羞啽哢?!?譚獻 《〈明詩錄〉序》:“獨其為詩,三百年間,作者蔚然云興,噍殺淫哇之響,一見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啟禎 之間,而宮縣之音不絶?!?/div>
《漢語大詞典》:遺器(遺器)
(1).指死者遺下的器物。 唐 韋應物 《過昭國里故第》詩:“緘室在東 湘 ,遺器不忍覿?!?br />(2).指古器物。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九:“昔 長睿 父博學好古,頗得 三代 之遺器?!?br />(3).指保留古代形制的器物。 元 楊維楨 《李卿琵琶引》序:“ 朔 人 李卿 以絃鼗遺器鳴於京師?!?明 葉子奇 草木子·原道:“若今道家金鐘玉磬及琴笙壎篪之屬,皆古之遺器也?!?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八:“大樂不可復,遺器在古琴?!?/div>
《國語辭典》:鬼臉(鬼臉)  拼音:guǐ liǎn
1.指故意裝扮出的丑陋或詼諧的面貌。如:「別扮鬼臉嚇人?!?br />2.假面具。《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老忘八!羞也不羞!待我送個鬼臉兒與你戴了見人?!?/div>
《漢語大詞典》:儀刀(儀刀)
皇帝儀仗中所用的刀。歷代形制不一。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元年:“ 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諸司儀仗有鋒刃者,請皆輸軍器使,遇立仗別給儀刀?!?胡三省 注:“儀刀,以木為之,以銀裝之,具刀之儀而已?!?span id="dpbf5j3" class="book">《清會典圖·輿衛(wèi)二·儀刀》:“儀刀,鍊鐵,通長三尺七寸三分,刃長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長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長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魚皮,銎及鉛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黃鹿皮,懸於革帶,帶飾亦涂金?!?/div>
《漢語大詞典》:長扇(長扇)
(1).即障扇。一種模仿雉尾制成的長柄扇。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障扇,長扇也, 漢 世多豪俠,象雉尾扇而制長扇也。”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太子納涼梧下應令》:“避日交長扇,迎風列短簫?!?br />(2).指形制較長的扇子,有別于團扇。 宋 劉克莊 《念奴嬌》詞:“安樂值幾多錢?且幅巾絛褐,準云臺像。長扇矮壺山南北,忘卻曉隨天仗?!?/div>
《國語辭典》:櫥窗(櫥窗)  拼音:chú chuāng
1.百貨公司或一般商店展示與陳列貨物的玻璃櫥匱。如:「櫥窗設計」。
2.泛指一般展示用的櫥匱。如:「文化櫥窗」、「交通建設櫥窗」。
3.比喻反映事物面貌的媒介。
《國語辭典》:消寒圖(消寒圖)  拼音:xiāo hán tú
舊俗從冬至起畫八十一圈的圖,用來記逐日天氣的陰晴雨雪。參見「九九消寒圖」條。
分類:冬至形制
《國語辭典》: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  拼音:jiǔ jiǔ xiāo hán tú
每年一旦冬至來臨,天氣即日冷一日,俗謂之「九九寒天」。一般都得到冬至后的八十一天,才見春風送暖。古人為了計算這段日子,于是想出制圖計日的方式,以畫梅、畫圓圈或填影格字等形式來記載。如明朝以前的〈九九消寒圖〉,多是一株八十一瓣的梅花或有八十一小圈的九叢圓圈,過了冬至,逐日涂滿一瓣或一小圈以計日。
分類:冬至
《國語辭典》:竹板  拼音:zhú bǎn
樂器名,打擊樂器。由兩塊竹板組成,上端用繩系住,下端可隨拍甩動。常和碎子并用,為快板書、山東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錢板等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稱為「竹板兒」、「快板」。
《漢語大詞典》:方山巾
古儒者所戴的軟帽。形制似方山冠。 唐 李白 《嘲魯儒》詩:“足著遠游履,首戴方山巾。” 明 徐咸 《西園雜記》卷上:“ 嘉靖 初年,士夫間有戴巾者,今雖庶民亦戴巾矣;有唐巾、程巾、坡巾、華陽巾、和靖巾……方山巾、陽明巾,巾制各不同。閭閻之下,大半服之?!?/div>
《漢語大詞典》:楹鼓
古樂器。形制為用木柱從鼓中穿過,使之豎立,柱下有四足。又稱建鼓。禮記·明堂位:“ 夏后氏 之鼓足, 殷 楹鼓, 周 縣鼓。” 鄭玄 注:“楹謂之柱,貫中上出也。”隋書·音樂志:“建鼓, 夏后氏 加四足,謂之足鼓。 殷 人柱貫之,謂之楹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杏壇前?!?/div>
《漢語大詞典》:杖制
對刑杖大小、長短的規(guī)定。歷代形制不一。隋書·刑法志:“杖皆用生荊,長六尺……大杖,大頭圍一寸三分,小頭圍八分半?!?span id="5z3rlhd" class="book">《宋史·刑法志一》:“常行官杖如 周 顯德 五年制,長三尺五寸,大頭闊不過二寸,厚及小頭徑不得過九分?!?宋 高承 事物紀原·律令刑罰·杖制:“舊制杖皆削節(jié)目,常行杖大頭二分七釐,小頭一分七釐,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半,皆長三尺五寸?!?/div>
《國語辭典》:格度  拼音:gé dù
品格器度?!度龂?。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滿寵》:「子偉嗣。偉以格度知名,官至衛(wèi)尉?!?/div>
《漢語大詞典》:大忽雷
唐 代彈撥樂器。其形制為龍首,長柄、無品,梨形音箱,蒙蟒皮,兩軸,兩弦,有馬。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琵琶:“ 文宗 朝有內(nèi)人 鄭中丞 ,善胡琴。內(nèi)庫有二琵琶,號大、小忽雷。 鄭 嘗彈小忽雷,偶以匙頭脫,送 崇仁坊 南 趙 家修理,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