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語錄(語錄)  拼音:yǔ lù
言論的實錄或摘錄。佛家祖師說法時,僧徒直接記載問答口語,以白話敘述,不加文飾,稱為「語錄」。后宋代儒者講學(xué),門人弟子所記下的語言筆錄,也稱為「語錄」,如《朱子語錄》。宋。陸游 跋兼山先生易說:「郭立之從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猶與立之有問答語,著于語錄?!?/div>
《漢語大詞典》:時風(fēng)(時風(fēng))
(1).應(yīng)時的風(fēng)。《書·洪范》:“曰謀,時寒若;曰圣,時風(fēng)若?!?晉 陸機 《遨游出西域》詩:“逝物隨節(jié)改,時風(fēng)肅且熠?!?br />(2).比喻良好的教化。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今國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時風(fēng)顯宣?!?br />(3).當(dāng)時或當(dāng)代的社會風(fēng)氣。 唐 韋應(yīng)物 《答故人見諭》詩:“時風(fēng)重書札,物情敦貨遺。” 唐 元稹 《送林復(fù)夢赴韋令辟》詩:“野性便荒飲,時風(fēng)忌酒徒?!?清 黃宗羲 《壽張奠夫八十序》:“或謂五年之中,時風(fēng)眾勢,不聞有所鼓動,其故何也?”
《國語辭典》:今文  拼音:jīn wén
漢代經(jīng)學(xué)家指當(dāng)時流行的隸書,稱為「今文」。相對于籀書的「古文」而言?!妒酚?。卷一二一。儒林傳。伏生傳》:「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固?。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表、箋、狀、策……今文贊銘,凡二百九十一篇?!?/div>
《國語辭典》:時會(時會)  拼音:shí huì
1.無常期的會見?!吨芏Y。秋官。大行人》:「時會以發(fā)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br />2.時運?!段倪x。班彪。北征賦》:「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國語辭典》:提綱(提綱)  拼音:tí gāng
1.舉網(wǎng)。唐。杜甫又觀打魚〉詩:「蒼江魚子清晨集,設(shè)網(wǎng)提綱萬魚急?!?br />2.唐宋委官運送貨物及賦稅于京師,稱為「綱」,如茶綱、馬綱、花石綱之類。管領(lǐng)其事稱為「提綱」。唐。方干 送婺州許錄事詩:「曙星沒盡提綱去,暝角吹殘鎖印歸?!?br />3.提舉內(nèi)容綱要。如:「提綱挈領(lǐng)」。
4.文章或說話內(nèi)容的大要。如:「討論提綱」。
《漢語大詞典》:時議(時議)
當(dāng)時的輿論。 唐 王勃 《別盧主簿序》:“吾儕服其精博,時議稱其典要?!?宋 王安石 《還自河北應(yīng)客》詩:“北人雖異論,時議或非疏?!?span id="0wckh82" class="book">《明史·外國傳二·安南》:“ 騏 ( 馬騏 )恣虐激變,罪尤重,而 謙 ( 弋謙 )實無罪,皆同論,時議非之?!?/div>
《漢語大詞典》:違時(違時)
(1).謂違背當(dāng)時的形勢或時代的趨勢。國語·魯語上:“動不違時,財不過用?!?span id="gkctwnk" class="book">《管子·霸言》:“圣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漢 蔡邕 《陳太丘碑》:“儉約違時,懸車致仕,徵辟交至,遂不屑就?!?宋 胡锜 《代良耜謝表》:“臣敢不戒其趨末,毋或違時?!?br />(2).不合時令。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使天地人神,莫不順序;雨暘寒燠,罔或違時。” 明 劉基 《御柳》詩之一:“御柳青青陰緑池,迎春擢秀不違時?!?br />(3).貽誤時機。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兒子二人未歸。行雨符到,固辭不可,違時見責(zé)。縱使報之,亦已晚矣?!?/div>
《國語辭典》:時尚(時尚)  拼音:shí shàng
正在流行,被人喜愛的事物。如:「追求時尚,可掌握時代脈動,但也不可過于盲從?!?/div>
《漢語大詞典》:宣付
(1). 宋 元 以來謂皇帝的詔令交付外廷官署辦理。宋史·禮志二四:“通事舍人引 鋹 就獻(xiàn)俘位,將校等詣樓前舞蹈訖,次引露布案詣樓前北向,宣付中書門下,如宣制儀?!?span id="e3bjl9b" class="book">《明史·奸臣傳·阿合馬》:“ 阿合馬 所用部官,左丞 許衡 以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請宣付,如不與,恐異日有辭?!?br />(2).明令交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七回:“這件事已經(jīng)由督、撫、學(xué)三大憲聯(lián)銜出奏,請宣付史館,大約可望準(zhǔn)的?!卑矗?清 和 民國 設(shè)國史館,當(dāng)時規(guī)定凡有特殊功績或足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將其生平事跡交國史館立傳,謂之宣付史館。
《國語辭典》:時勢(時勢)  拼音:shí shì
1.時代的潮流、趨向?!稇?zhàn)國策。齊策五》:「夫權(quán)藉者,萬物之率也,而時勢者,百事之長也。」
2.當(dāng)時的政治狀況?!段拿餍∈贰返诹呕兀骸肝覀兘袢盏臅r勢,既然打不過人家,折回來同人家講和,也是勉強的?!?/div>
《漢語大詞典》:世論(世論)
(1).當(dāng)時的輿論。晉書·庾冰傳:“兄 亮 以名德流訓(xùn), 冰 以雅素垂風(fēng),諸弟相率莫不好禮,為世論所重?!?宋 蘇軾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詩:“但苦世論隘,聒耳如蜩蟬?!?魯迅 《集外集拾遺·〈蛻龕印存〉序》:“予于 杜君 未相見,唯讀其書,竊熹抱守遺闕,不以世論失其故常,有同志者,因序之云?!?br />(2).佛教稱其他宗教、學(xué)派言論。 晉 法顯 神僧傳:“﹝ 佛圖澄 ﹞身長八尺,風(fēng)姿甚美,妙解深經(jīng),旁通世論。”
《國語辭典》:時?。〞r病)  拼音:shí bìng
1.當(dāng)時的弊病?!缎绿茣>硪晃迤?。陸贄傳》:「譏陳時病,皆本仁義?!固?元稹授劉悟昭義軍節(jié)度使制〉:「所以順人情而急時病也?!?br />2.流行病?!肚迤缴教迷挶?。洛陽三怪記》:「潘松也認(rèn)得青衣女童,是鄰舍王家女兒,叫做王春春,數(shù)日前,時病死了?!?/div>
《國語辭典》:識荊(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語本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购笠宰R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quán)《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埂毒劳ㄑ?。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yīng)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也作「識韓」。
《漢語大詞典》:時語(時語)
當(dāng)時的口語。 章炳麟 《秦獻(xiàn)記》:“諸子所以完具者,其書多空言不載行事,又其時語易曉,而口耳相授者眾。”
《漢語大詞典》:孫劉(孫劉)
(1). 三國 吳 主 孫權(quán) 和 蜀 主 劉備 的并稱。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 孫 劉 二氏,割有 交 益 ?!?劉良 注:“ 孫 劉 ,謂 孫權(quán) 、 劉備 也。” 南朝 梁元帝 《與武陵王紀(jì)書止蜀軍東下》:“地擬 孫 劉 ,各安境界?!?span id="rqemw5z" class="book">《周書·靜帝紀(jì)論》:“ 靜帝 越自幼沖,紹茲衰緒。內(nèi)相挾 孫 劉 之詐,戚藩無 齊 代 之彊?!?元 薩都剌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韻》:“ 孫 劉 事業(yè)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br />(2). 三國 魏 孫資 和 劉放 的并稱。三國志·魏志·劉放傳:“ 劉 放 文翰, 孫資 勤慎,并管喉舌,權(quán)聞當(dāng)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也。”南史·顧覬之傳:“ 覬之 曰:‘ 辛毗 有云, 孫 劉 不過使吾不為三公耳。’” 金 元好問 《楊之美尚書挽章》詩:“千古 孫 劉 有餘責(zé),一時 燕 許 更誰同。”
(3). 晉 孫綽 和 劉惔 的并稱。二人皆為當(dāng)時名士。事見晉書本傳。 唐 陸龜蒙 《幽居賦》:“清言不屈, 孫 劉 詎減於中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