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不然灰
溺死灰
起死灰
復燃灰
灰不然
死灰不然
寒灰滅
未然灰
寒灰復然
然灰被溺
田甲當時氣
長孺然灰
沉灰不然
待溺余
寒灰見溺
灰土已寒
溺復然灰
死灰余煙
相關人物韓安國
《史記》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2857~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陽。嘗受韓子、雜家說于騶田生所。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捍吳兵于東界。張羽力戰(zhàn),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梁孝王,景帝母弟,竇太后愛之,令得自請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戲,僭于天子。天子聞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見,案責王所為。韓安國為梁使,見大長公主而泣曰:「何梁王為人子之孝,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吳、楚、齊、趙七國反時,自關以東皆合從西鄉(xiāng),惟梁最親為艱難。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諸侯擾亂,一言泣數(shù)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將兵擊卻吳楚,吳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節(jié)苛禮責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見者大,故出稱蹕,入言警,車旗皆帝所賜也,即欲以侘鄙縣,驅馳國中,以夸諸侯,令天下盡知太后、帝愛之也。今梁使來,輒案責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何梁王之為子孝,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長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為言之帝?!寡灾?,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瓜ひ娏菏梗褓n之。其后梁王益親驩。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馀金。名由此顯,結于漢。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辜滓蛉馓恢x。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漢書》卷五十二〈竇田灌韓列傳·韓安國〉~2395~
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居無幾,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辜兹馓恢x,安國笑曰:「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簡釋
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唐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fā)?!?/p>
例句
墜履忘情后,寒灰更濕時。
誰知大爐火,還有不然灰。
皇恩若再造,為憶不然灰。
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死灰到底翻騰焰,朽骨隨頭卻長肥。
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
竄逐勿復哀,慚君問寒灰。
遠山標宿雪,末席本寒灰。
冶長倦縲紲,韓安嘆死灰。
食蕊嫌叢棘,銜泥怯死灰。
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
詎知韓長孺,無復重然灰。
芳桂君應折,沉灰我不然。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莫言韓長孺,長作不然灰。
將期重交態(tài),時慰不然灰。
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溺。
小人胡不仁,讒我成死灰。
典故 怨齊王
故宮怨
宮魂斷
齊鬢
齊蟬
惆悵齊姬
當時齊女
齊宮路杳
怨結齊姬
蟬怨齊王
齊宮魂消
齊后化蟬
齊庭遺恨
《古今注》卷下《問答釋義》
牛享問曰:「蟬名齊女者何也?」答曰:「齊王后忿而死,尸變?yōu)橄s,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span>
例句
齊女屏幃失舊容,侍中冠冕有芳蹤。
鳥應悲蜀帝,蟬是怨齊王。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3~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鄭君死孝文時。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危,聲聞梁楚之閒。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植槐?。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令。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箞?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閒,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典故 賓客過
留賓驛
鄭莊郵
要賢驛
鄭莊賓客地
相關人物鄭當時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3~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鄭君死孝文時。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聲聞梁楚之閒。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簡釋
鄭驛:喻迎賓之所,或喻好客。唐元穩(wěn)《獻榮陽公詩五十韻》:“鄭驛騎翩翩,丘門子弟賢。”
例句
鄭驛來雖及,燕臺哭不聞。
鄭莊賓客地,衰白遠來過。
置驛常如此,登龍蓋有焉。
新作湖邊宅,還聞賓客過。
因聲置驛外,為覓酒家壚。
經過憶鄭驛,斟酌旅情孤。
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
佳景燕臺上,清輝鄭驛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