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6詞典 1分類詞匯 75
《國(guó)語辭典》:誓墓  拼音:shì mù
晉王羲之為會(huì)稽內(nèi)史時(shí),與驃騎將軍王述齊名,而王羲之看輕此人。后王述因蒙顯授,位高于羲之。一日王述檢察會(huì)稽郡,羲之深以為恥,遂稱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辭官,不再出仕。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后以誓墓指辭官歸隱。宋。陸游 上書乞祠詩:「誓墓那因一懷祖,人間處處是危機(jī)?!?/div>
分類:去官歸隱
《漢語大詞典》:退思
(1).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林父 之事君也,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社稷之衛(wèi)也?!焙笠蛞灾竿藲w思過,事后反省。后漢書·朱暉傳:“進(jìn)無蹇蹇之志,卻無退思之念?!?宋 王十朋 《州宅十二詠·退思軒》:“退思何及矣,未退早須思?!?br />(2).后人亦常用以自名其居。如 宋 魯宗道 退思巖 , 清 史允澄 退思軒 。
(3).指歸隱的心思。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詩之十二:“遲遲生退思,每每同眾庶?!?/div>
《漢語大詞典》:泉明
指 晉 陶淵明 。 淵明 為 彭澤 令時(shí),因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見《晉書·隱逸傳·陶潛》。后遂借指欲作歸隱之計(jì)的縣令。 唐 李白 《送韓侍御之廣德》詩:“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 泉明 ?!?王琦 注:“野客叢書:‘海録碎事謂 淵明 一字 泉明 , 李白 詩多用之。不知稱 淵明 為 泉明 者,蓋避 唐高祖 諱耳。猶 楊淵 之稱 楊泉 ,非一字 泉明 也?!?span id="0xclr5z" class="book">《齊東野語》:‘ 高祖 諱 淵 ,淵字盡改為泉?!?/div>
《漢語大詞典》:賦歸去(賦歸去)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并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后因以“賦歸去”為辭官歸隱之典。 唐 王維 《奉送六舅歸陸渾》詩:“酌醴賦歸去,共知 陶令 賢。”亦作“ 賦歸田 ”、“ 賦歸來 ”。 宋 邵雍 《誨答堯夫見寄》詩:“應(yīng)笑無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賦歸田?!?宋 晁補(bǔ)之 《八聲甘州·揚(yáng)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詞:“謂 東坡 、未老賦歸來,天未遣公歸?!?宋 葉夢(mèng)得 《滿江紅·重陽賞菊》詞:“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 彭澤 。”
《漢語大詞典》:歸釣(歸釣)
回去釣魚。謂歸隱。 宋 蘇軾 《次韻陳海州乘槎亭》:“人事無涯生有涯,逝將歸釣 漢江 槎。”
分類:釣魚歸隱
《漢語大詞典》:焚魚(焚魚)
(1).燒魚(祭神)。相傳 周武王 伐 紂 ,渡 河 ,有白魚躍入舟中, 武王 燒魚以祭。見書·泰誓。后借指開國(guó)君主受命之符。 漢 荀悅 《漢紀(jì)·高祖紀(jì)贊》:“焚魚斬蛇,異功同符,豈非精靈之感哉!”
(2).燒毀魚袋,表示棄官歸隱。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每遇名勝,輒欲焚魚。” 清 吳偉業(yè) 《題鴛湖閨詠》詩之三:“新詞折柳還應(yīng)就,舊事焚魚總不如?!?/div>
《漢語大詞典》:返耕
(1).指屯田耕種。古代軍人來自務(wù)耕之農(nóng),令其耕種,故曰“返耕”。晉書·禿發(fā)傉檀載記:“ 蒙遜 怒,筑室返耕,為持久之計(jì)。”
(2).歸耕,歸隱。 宋 葉適 《毛積夫墓志銘》:“年過五十矣,氣惰將衰,血燥將臞,宜返耕筑室,以順天命。”
《漢語大詞典》:汶陽田(汶陽田)
(1). 春秋 時(shí)期 魯國(guó) 屬地。在今 山東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帶。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齊國(guó) ,數(shù)為 齊 所侵奪,是 齊 魯 兩諸侯國(guó)多次發(fā)生糾紛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 衛(wèi)侯 速 卒,取 汶陽 田?!?杜預(yù) 注:“ 晉 使 齊 還 魯 ?!?清 錢謙益 《費(fèi)縣道中》詩之一:“驅(qū)車入 魯 弔遺黎,宗國(guó)相傳事可悲……唯有 汶陽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龜 ?!?br />(2).《論語·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為 費(fèi) 宰。 閔子騫 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 汶 上矣?!焙笠浴般腙柼铩睘闅w隱的典故。 汶 陽, 汶 上。 唐 韓翃 《送高別駕歸汴州》詩:“久客未知何計(jì)是,參差去借 汶陽 田?!眳⒁姟?汶上 ”。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戰(zhàn)國(guó) 時(shí)期 齊國(guó) 之地。《論語·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為 費(fèi) 宰。 閔子騫 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 汶 上矣?!?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齊 ?!?楊伯峻 注:“ 桂馥 《札樸》云:‘水以陽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謂水北?!焙笕顺S脼殡[居的典故。 三國(guó) 魏 應(yīng)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營(yíng)宅濱 洛 ,困於囂塵;思樂 汶 上,發(fā)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詩:“ 汶 上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宋 曾鞏 《賀熙寧四年明堂禮畢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東土。永懷故事,難求 汶 上之圖;獨(dú)運(yùn)清塵,方嘆《周南》之滯?!?/div>
分類:齊國(guó)
《漢語大詞典》:道思
(1).表達(dá)心志。《楚辭·九章·抽思》:“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憂心不遂,斯言誰告兮?!?馬茂元 注:“道,言也。道思,猶言言志?!?br />(2).歸隱的念頭;出世之想。 宋 徐鉉 《相公垂覽和詩復(fù)貽長(zhǎng)句輒次來韻》:“西院春歸道思深,披衣閒聽鳴猿吟?!?/div>
《漢語大詞典》:憶莼鱸(憶蒓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shí)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蓀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span id="ffkmhks" class="book">《晉書·文苑傳·張翰》作“乃思 吳中 菰菜、蓴羹、鱸魚膾”。蓴,同“ 蒓 ”。后以“憶蒓鱸”喻思鄉(xiāng)或歸隱之念。 明 劉基 《宋大內(nèi)》詩:“征鴻暮南去,回首憶蒓鱸?!?/div>
《漢語大詞典》:張邴(張邴)
漢 張良 和 邴漢 的并稱。二人均棄官歸隱。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偶與 張邴 合,久欲還 東山 。”
《漢語大詞典》:林壑趣
謂歸隱的意趣。 金 張斛 《平安關(guān)道中》詩:“行行謝冠冕,復(fù)我林壑趣?!?/div>
分類:歸隱意趣
《漢語大詞典》:隱耕(隱耕)
謂歸隱田園。列子·楊朱:“ 伯成子高 ,不以一毫利物,舍國(guó)而隱耕?!?三國(guó) 魏 嵇康 《老萊妻賢名》詩:“不顧夫子相 荊 ,相將避祿隱耕?!?/div>
分類:歸隱田園
《漢語大詞典》:林下意
歸隱之心。 唐 李白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詩:“獨(dú)此林下意,杳無區(qū)中緣?!?唐 朱慶余 《和劉補(bǔ)闕〈秋園寓興〉之什》之十:“無窮林下意,真得古人風(fēng)。”
分類:歸隱
《漢語大詞典》:反素
(1).回復(fù)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周書·蘇綽傳》:“先王之所以移風(fēng)易俗,還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2).引申為歸隱。 唐 司空?qǐng)D 《成均諷》:“編蓬反素,誓擊壤以忘機(j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