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詞典 1分類詞匯 31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證 → 證證”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引證  拼音:yǐn zhèng
援引事實、法條或別人的言論做為根據(jù)。《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每博議引證,先儒罕有其例。」
《國語辭典》:援引  拼音:yuán yǐn
1.引證、舉例。漢。何休〈公羊傳解詁序〉:「援引他經(jīng),失其句讀?!?jié)h。王充《論衡。程材》:「援引古義,割切將欲,直言一指,觸諱犯忌。」
2.引薦、提拔。漢。王充《論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亦將棄遺于衡門之下?!埂逗鬂h書。卷七八?;抡邆?。序》:「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權(quán)彊者,皆腐身熏子,以自衒達(dá)?!?/div>
《國語辭典》:牽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薦?!稘h書。卷七二。鮑宣傳》:「孝成皇帝時,外親持權(quán),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2.牽扯連累?!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牽引公卿黨親列侯以下,死者數(shù)百人?!?br />3.引起、拉動。如:「牽引機器」。
《國語辭典》:援據(jù)(援據(jù))  拼音:yuán jù
援引依據(jù)?!侗笔贰>戆肆?。循吏傳。蘇瓊傳》:「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田,積年不斷,各相援據(jù),乃至百人。」《宋史。卷四一六。胡穎傳》:「穎為人正直剛果,博學(xué)彊記,吐辭成文,書判下筆千言,援據(jù)經(jīng)史,切當(dāng)事情?!?/div>
分類:引證
《漢語大詞典》:引援
(1).引以為援。謂援引伴侶。莊子·山木:“東海有鳥焉……引援而飛,迫脅而棲?!?br />(2).舉用提拔。 明 張居正 《答廉憲王鳳洲》:“今同年中,有孤所引援,見居要路?!?span id="pwtvmpw"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崇寧三年》:“及 京 當(dāng)國,定 元祐 黨籍…… 康國 皆預(yù)密謀,故 京 引援尤力。”
(3).猶引證。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正夫 謂 子韶 曰:‘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div>
《國語辭典》:引據(jù)(引據(jù))  拼音:yǐn jù
引用、根據(jù)。如:「他引據(jù)這些實際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論點?!?/div>
分類:引證
《漢語大詞典》:徵引
1.征召任用。《魏書·肅宗紀(jì)》:“門才術(shù)藝、應(yīng)於時求者,自別徵引,不在斯例?!?span id="zwo1umz" class="book">《南史·儒林傳·顧越》:“朝廷以臣微涉藝學(xué),遠(yuǎn)垂徵引,擢臣以貴仕,資臣以厚秩?!?br />2.引用;引證。 唐 柳宗元 《與崔連州論石鐘乳書》:“再獲書辭,辱徵引地理證驗,多過數(shù)百言,以為土之所出乃良,無不可者。” 宋 楊億 《〈景德傳燈錄〉序》:“誘導(dǎo)后學(xué),敷暢玄猷,而捃摭之來,徵引所出,糟粕多在,油素可尋?!?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閨秀詩》:“ 合肥 女史 趙景淑 ……又著《香匳雜考》一卷,徵引詳博?!?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xué)之變遷》:“蓋行文之法,固不外徵引及判斷二端也?!?郭沫若 《文學(xué)的本質(zhì)》:“我們請從他論詩的一章中征引幾首最簡單的出來吧。”
《漢語大詞典》:引正
猶引證。后漢書·孔融傳:“每朝會訪對, 融 輒引正定議?!?span id="qnaxjax" class="book">《后漢書·劉愷傳》:“議論引正,辭氣高雅。”
分類:引證
《國語辭典》:徵引  拼音:zhēng yǐn
1.徵召任用?!段簳?。卷九。肅宗紀(jì)》:「門才術(shù)藝、應(yīng)于時求者,自別徵引,不在斯例。」《南史。卷七一。儒林列傳。顧越》:「朝廷以臣微涉藝學(xué),遠(yuǎn)垂徵引?!?br />2.引證文獻(xiàn)。如:「徵引詳博」。唐。柳宗元與崔連州論石鐘乳書〉:「再獲書辭,辱徵引地理證驗?!?/div>
《國語辭典》:證引  拼音:zhèng yǐn
說明事實所援引的證據(jù)?!侗笔贰>硭娜?。刑巒傳》:「每公卿會議,事關(guān)典故,邵援筆立就,證引該洽?!?/div>
《漢語大詞典》:援驗(援驗)
引證。新唐書·儒學(xué)傳上·曹憲:“ 太宗 嘗讀書,有奇難字,輒遣使者問 憲 , 憲 具為音注,援驗詳復(fù),帝咨尚之?!?/div>
分類:引證
《國語辭典》:所謂(所謂)  拼音:suǒ wèi
所說的?!抖Y記。大學(xué)》:「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文選。劉孝標(biāo)。辯命論》:「所謂命者,死生焉、貴賤焉、貧富焉、治亂焉、禍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賦也?!?/div>
《國語辭典》:所為(所為)  拼音:suǒ wéi
舉動、行為。如:「他在外所為與我無關(guān)。」
《國語辭典》:所為(所為)  拼音:suǒ wèi
原因。如:「所為何事?」
分類:所為原因
《漢語大詞典》:引古
引證古代的史實或文獻(xiàn)。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太傅 叔孫通 稱説引古,以死爭太子?!?唐 杜甫 《壯游》詩:“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
《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證成文。晉書·刑法志:“主者唯當(dāng)徵文據(jù)法,以事為斷耳?!?span id="ertprda" class="book">《宋書·禮志三》:“夫禮記殘缺之書,本無備體。折簡敗字,多所闕略。正應(yīng)推例求意,不可動必徵文。”
2.驗證文才。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難兼并,若個堪居絶等,推敲不厭詳明?!?br />3.向人征求詩文。 唐 白居易 《賀座主》詩:“寵新卿典禮,會盛客徵文?!?br />4.今指報刊、雜志等為某一主題而公開征集詩文稿件。如:《光明日報》開展以《我的老師》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漢語大詞典》:旁引
廣泛驗證或引證。 漢 劉向 《九嘆·離世》:“余辭上參於天墬兮,旁引之於四時?!?唐 杜牧 《與人論諫書》:“尚宜旁引曲釋,亹亹繹繹,使其樂去其不善,而樂行其善?!?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中:“﹝抱樸子﹞其外篇蓋擬 王氏 論衡,故旁引曲喻,必達(dá)其詞?!?span id="frowols" class="book">《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周易〉》:“是雖 弼 所未注者,亦委曲旁引以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