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建設(建設)  拼音:jiàn shè
1.創(chuàng)建事業(yè)或增添設施。如:「交通建設」?!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br />2.與建設有關的。如:「建設公司」、「建設工程」。
《國語辭典》:省政建設(省政建設)  拼音:shěng zhèng jiàn shè
由省政府推行的地方建設。
《國語辭典》:社會建設(社會建設)  拼音:shè huì jiàn shè
泛指不屬于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國防而與人民生活福利有關的社會性建設。
《國語辭典》:公共建設(公共建設)  拼音:gōng gòng jiàn shè
不以營利為目的,而能滿足大眾有關運輸、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游憩等需求的各項建設。如道路的鋪設、公園的辟建、學校的設置、停車場的興建等。
《國語辭典》:經(jīng)濟建設(經(jīng)濟建設)  拼音:jīng jì jiàn shè
政府為開發(fā)資源,發(fā)展生產(chǎn),增加國富,以利民生所推動的各種實業(yè)發(fā)展。如我國的十二項社會經(jīng)濟建設。
《國語辭典》:基層建設(基層建設)  拼音:jī céng jiàn shè
泛指與人民生活關系較密切的國家建設。如道路、橋梁的興建皆屬基層建設之一。
《國語辭典》:交通建設(交通建設)  拼音:jiāo tōng jiàn shè
各項為加強、改善交通運輸所興辦的措施或工程。如道路、橋梁的鋪設等。
《國語辭典》:建設公債(建設公債)  拼音:jiàn shè gōng zhài
政府為建設國家,籌募公共事業(yè)資金所發(fā)行的公債。
《國語辭典》:心理建設(心理建設)  拼音:xīn lǐ jiàn shè
1.調(diào)整心態(tài)以增加適應力。如:「心理建設完全的人,不會因為遇到小小挫折,就灰心氣餒。」
2.地方自治的五大中心工作之一。以知行哲學為基礎,以心理的澈底改造為前提,力求打破知易行難的舊觀念,發(fā)揮實踐的新精神。是孫文學說中革命建國的基本要件。
《國語辭典》:物質(zhì)建設(物質(zhì)建設)  拼音:wù zhí jiàn shè
以三民主義為建設的最高原理,以實業(yè)計畫為建設的具體方針,由國家通盤籌劃,全體國民協(xié)力合作,以和平的手段平均地權、節(jié)制私人資本、發(fā)達國家資本,解決整個國民生計問題。
《國語辭典》:五大建設(五大建設)  拼音:wǔ dà jiàn shè
建立地方自治的五項中心工作。即心理建設、倫理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總稱為「五大建設」。
《國語辭典》:政治建設(政治建設)  拼音:zhèng zhì jiàn shè
地方自治五大中心工作之一,以建國大綱為法典,以民政、財政、教育、建設等各種業(yè)務為內(nèi)容,以訓練人民行使四權為起點。
《國語辭典》:建設局(建設局)  拼音:jiàn shè jú
隸屬于各縣市政府的機構。掌理工業(yè)、商業(yè)、礦業(yè)、水利、市場管理、農(nóng)會輔導及公營企業(yè)等事項。
《漢語大詞典》:基本建設(基本建設)
國民經(jīng)濟各部門增添固定資產(chǎn)的建設。如建設工廠、礦井、鐵路、橋梁、農(nóng)田水利、住宅等和購置機器設備、車輛、船舶等。 鄧小平 《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同時,加強了輕紡工業(yè),縮短了基本建設戰(zhàn)線,實行了企業(yè)自主權的試點?!币嗍∽鳌?基建 ”。 趙樹理 《實干家潘永?!そ?jīng)營之才》:“一九六○年秋收時節(jié),各個水利基建工地要把勞力壓縮一部分回農(nóng)村去秋收。”《人民日報》1983.7.17:“ 天津市 人民政府從全局出發(fā),責成市建委牽頭重新審查了全部基建項目?!?/div>
《漢語大詞典》:黨的建設
簡稱“黨建”。政黨為加強自身建設而進行的理論與實踐活動。中國共產(chǎn)黨關于黨的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民主集中制。目的是把黨建設成紀律嚴明、公正廉潔、能領導全國人民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堅強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