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詞典 16分類詞匯 51
《漢語大詞典》:長江三峽工程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1995年開工建設。大壩建于湖北宜昌以西長江西陵峽東段的三斗坪,高185米。上游河道形成庫容393億立方米的大水庫。電站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fā)電847億千瓦小時。兼有防洪、發(fā)電、航運等綜合效益。
《漢語大詞典》:條田(條田)
為保持水土和防治自然災害而建設的一種長條形農(nóng)田。《人民日報》1966.12.31:“我們仔細地研究了自然條件和成災規(guī)律,大興水利,大搞臺田、圍田、條田、方田?!?span id="8vg1zsj" class="book">《詩刊》1978年第4期:“您默默走過條田、林帶和牧場?!?/div>
《漢語大詞典》:體制改革
在我國,指克服現(xiàn)有體制中的弊端,使各種體制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包括經(jīng)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是我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保證。
《國語辭典》:省政建設(省政建設)  拼音:shěng zhèng jiàn shè
由省政府推行的地方建設。
《國語辭典》:社會建設(社會建設)  拼音:shè huì jiàn shè
泛指不屬于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國防而與人民生活福利有關的社會性建設。
《國語辭典》:工程測量(工程測量)  拼音:gōng chéng cè liáng
對礦山、水利、土木建筑等工程建設中各種測量的總稱。如土地測量、地形測量等。
《國語辭典》:公用費率(公用費率)  拼音:gōng yòng fèi lǜ
國家為了建設、保養(yǎng)公共設施所花費的金額與消費者使用時所該付出金額的百分比率,稱為「公用費率」。如郵資、水價及道路、橋梁的通行費等。
《國語辭典》:公共建設(公共建設)  拼音:gōng gòng jiàn shè
不以營利為目的,而能滿足大眾有關運輸、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游憩等需求的各項建設。如道路的鋪設、公園的辟建、學校的設置、停車場的興建等。
《國語辭典》:基層建設(基層建設)  拼音:jī céng jiàn shè
泛指與人民生活關系較密切的國家建設。如道路、橋梁的興建皆屬基層建設之一。
《國語辭典》:建設公債(建設公債)  拼音:jiàn shè gōng zhài
政府為建設國家,籌募公共事業(yè)資金所發(fā)行的公債。
《國語辭典》:鐵路地下化(鐵路地下化)  拼音:tiě lù dì xià huà
將原建設于地面上的鐵路運輸系統(tǒng)移入地下隧道中。通常實施于都市地區(qū)的鐵路路段。
《國語辭典》:工程師學會(工程師學會)  拼音:gōng chéng shī xué huì
民國元年為創(chuàng)始年,總會設于南京,宗旨是聯(lián)絡工程人員、研究工程學術、協(xié)力發(fā)展中國工程建設。全名為「中國工程師學會」。
《國語辭典》:桃園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  拼音:táo yuán guó jì jī cháng
位于桃園市大園區(qū),濱臨臺灣海峽,為我國十大建設之一。參見「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條。
《國語辭典》:物質(zhì)建設(物質(zhì)建設)  拼音:wù zhí jiàn shè
以三民主義為建設的最高原理,以實業(yè)計畫為建設的具體方針,由國家通盤籌劃,全體國民協(xié)力合作,以和平的手段平均地權、節(jié)制私人資本、發(fā)達國家資本,解決整個國民生計問題。
《國語辭典》:五大建設(五大建設)  拼音:wǔ dà jiàn shè
建立地方自治的五項中心工作。即心理建設、倫理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總稱為「五大建設」。